

Openbook閱讀誌
話題》「怪異」背後的意義:讀杜正勝《物怪故事解:中國亙古流衍的心態》
杜正勝的《物怪故事解:中國亙古流衍的心態》則開宗明義指出「物或物怪都是『非常』(unnormal, unusual)的存在,反映人們對未知或不熟悉世界的理解與想像。」作者強調,物怪故事中,「故事」對我們來說更重要,我們無法確定物怪是否真實存在,但故事由人類流傳,便能成為歷史研究的一部份。

話題》屬於「香港製造」的黃金年代:久米美由紀╳陳慧╳洪愛珠談《香港百貨》
《香港百貨:穿越百物的追憶之旅,尋訪當下的香港製造》作者久米美由紀是在香港居住生活了三十年的日本人,專職商業攝影。她擱下商業眼光,將鏡頭對準兔子燈籠、紅A全盒、黃銅水壺⋯⋯這些承載了香港製造業歷史的物件,也述說潛藏於物之後的故事。

報導》少子化的臺灣,為什麼有世界最多的試管多胞胎?社會學者與婦產科醫師談《多胞胎共和國》
台大社會系教授吳嘉苓在新作《多胞胎共和國》中指出,當1982年新加坡宣布亞洲首位試管嬰兒即將問世後,臺灣就有媒體提出「我們顯然落後新加坡」的警示,「試管嬰兒的亞洲排名,儼然成為臺灣科技能力的指標。」新科技為許多難孕夫婦帶來新的希望,但其中隱藏的問題與健康風險,卻少有揭露。為此,吳嘉苓透過百場深度訪談與15年的田野調查…

漫評》徘徊於現實與想像間的徵候:評漫畫《恐懼症》
研究恐怖的英國學者達瑞爾.瓊斯(Darryl Jones)所言:「恐怖讓我們直面自己的肉身,我們的現實肉體,以及肉體的易變與可塑,它的柔軟、它的多孔或易漏、它的脆弱、它引出痛苦的驚人潛質、它產生形變或衰敗的能力、它的臭與腐敗、它的須臾與必然死亡。」

書評》從神神鬼鬼的孩子到川婆書寫者:讀李昂《彼岸的川婆》
文|蕭義玲(中正大學中文系教授) 提起李昂,許多讀者腦海浮現的,是她筆下對性別政治的銳利剖析,以及面對歷史創傷時的深厚筆力。從《看得見的鬼》(2004)、《附身》(2011)到新作《彼岸的川婆》(2025),李昂完成了「靈異三部曲」,在其半世紀的書寫版圖上,有了一條從神鬼靈異,朝向宗教、文化與生命哲學探詢的書寫軌跡。 《彼岸的川婆》作為「靈異三部曲」終章,不僅是一次…

人物》如夢的記憶——專訪曹仕翰《長鏡頭》
文|鍾旻瑞(作家、編導) (圖源:作者曹仕翰) 回憶既重且輕,它沉重到足以讓人一生反覆思索,卻也輕盈到在未曾察覺時,便在腦海中煙消雲散。今年一月,導演曹仕翰的首部散文作品《長鏡頭》出版,書中篇章交織著他對家庭與成長記憶的回望,記錄那些或隱隱作痛、或難以追回的片段。然而,曹仕翰的敘事語調卻從不煽情,更像是一位冷靜的觀察者,穿越…

英美書房》祕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里歐・巴爾加斯・尤薩逝世,美國超級作家生死鬥正式召集,及其他藝文短訊
文|Sway(文字工作者)Bambook(文字工作者) 馬里歐・巴爾加斯・尤薩及其作品(右圖來源:Wikipedia|By Universitätsarchiv St.Gallen )【作家動態】 祕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里歐・巴爾加斯・尤薩(Mario Vargas Llosa)4月13日在家人陪伴下過世,享壽89歲。尤薩1963年以服役經歷寫作長篇小說《城市與狗》(La Ciudad y los Perros)成名,此後出版《青樓》(La Casa Verde,暫譯)和《大教堂裡的對話》(Conversación en La Catedral,暫譯)奠定地位,與哥倫比…

漫射計畫》穿越漫畫百年,翻開《臺灣日日新報》看日治時期報紙漫畫的社會功能
文|鳳氣至純平(成功大學台灣文學博士) 漫畫是載體、是傳播媒介,也屬於時代的光。2023年底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正式落腳臺中,東側園區率先開放,多樣化展覽召喚人們踏入園區。2025年起,籌備處以「漫射計畫」邀請讀者一起沉浸在臺灣漫畫的歷史與當代風貌。本專欄與國漫館籌備處合作,不定期分享豐富漫畫故事與評論。 報紙上的諷刺漫畫,除…

閱讀非洲‧書單》10部文學認識當代非洲 ft.阿迪契、迪奧普、歐比奧馬、米亞・科托、柯慈與古納
底圖來源:Unsplash)➤女性聲音重構非裔歷史:阿迪契的系列出版 ●紫色木槿花 Purple Hibiscus奇瑪曼達.恩格茲.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著,葉佳怡譯,黑體文化,480元。 以《美國佬》、《繞頸之物》、《我們都應該是女性主義者》驚豔四座的奈及利亞裔美國作家阿迪契,擅長以女性的聲音重構非裔歷史,寫出不同於大敘事、事件導向的歷史小說,而這一切都在其第一部作品《紫色木槿花…

書評》儀式的復活,文明的孩子:讀柏森詩集《原光》
詩人,欲將他的世界,他的個人文明,與人類總體文明的所有造物,藉由自我的敞開,藉由語言的圈地,或藉任何媒介(唱盤、音樂、相片)強力留存。生死俯仰,迢迢趕赴,一開始是尋找肉身,最終卻找到詞的靈魂。詞語,似乎是靈魂最好的居所了。海德格說,語言是人類的家屋。而人類這些終有一死者,透過詞語,度量出存在的「廣度」,才得以棲居,而非漂泊無依。

閱讀非洲‧專訪》島嶼人是偉大的旅行者,面對國際列強,反思台灣:費爾文.薩爾《非洲烏托邦》
我將現實中的那座島,轉化為一座精神上的島。它一直跟著我,不論我走到哪裡,它始終在我心中,與我同行。 那麼,我要如何展現這座島呢?唯有透過文字、透過詩、透過我所創作的各種形式,讓它在書寫之中顯形。我的創作,就是我攜帶這座島嶼的方式。

閱讀隨身聽S12EP6》 以書相遇、與人相聚的燦爛時光——訪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店長張正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是臺灣唯一一間以東南亞書籍為主的書店,以…

漫畫收藏.小島》神犬的緞帶,谷口治郎犬敘事的變化:BLANCA、神之犬與獵犬偵探
縱使主角男人味十足,也有格鬥與狩獵的戲碼,作者仍以克制的大格收斂動作、格與格的尺寸少有極大的落差,也幾無極近鏡頭的特寫,令場面不至誇張火爆。再者,龍門與他人、與狗的互動,處處體貼入微,這份溫和不僅不會弱化其氣勢,反而如同《浪人劍客》所言「厲害的人,都是很溫柔的。」尤其當龍門替盲女的拉布拉多犬繫上緞帶時,所牽掛的便是…

東亞書房》我要成為首位女性太空人司令!賣野機子以《艾莉絲,直達宇宙》奪得日本漫畫大獎,及其他藝文短訊
【得獎消息】日本漫畫大獎、2025日本書店大獎出爐【業界新聞】山岸涼子《日出處的天子》改編舞台劇、東野圭吾與繪本作家吉田瑠美合作推出童書《少年與祈念之樹》【作家動態】暢銷書作者早見和真推出新作……

從星盤讀張秀亞.天蠍座》比夜色更黑的湖邊,那片漫雪蘆花:月交點的追尋
張秀亞追尋純然的至善至美,乞求心靈的寧靜。「人間的一切會給你歡笑,但那歡笑裡面含有著毀滅,物質上的一切會予你剎那的幸福之感,但那一刻幸福背後,卻跟蹤著滿船的不幸。」她以嚴謹的創作態度,書寫宛如慈母的山水風光,翻譯天主教信仰的聖母與聖女著作。作品瀰漫了輕盈哲思,以及對於永恆真理的堅定目光。

漫射計畫》讓漫畫家簡嘉誠、丁柏晏心跳漏拍的愛的瞬間 ft.【愛情的動人一瞬】延伸書單
文|簡嘉誠(漫畫家)丁柏晏(漫畫家) 漫畫是載體、是傳播媒介,也屬於時代的光。2023年底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正式落腳臺中,東側園區率先開放,多樣化展覽召喚人們踏入園區。2025年起,籌備處以「漫射計畫」邀請讀者一起沉浸在臺灣漫畫的歷史與當代風貌。本專欄與國漫館籌備處合作,不定期分享豐富漫畫故事與評論。 《漫射報+》第2期「愛情的多重宇…

漫射計畫》Bàng-gà嘛會làu台語:台語在臺漫中的歷史與現況
漫畫是載體、是傳播媒介,也屬於時代的光。2023年底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處正式落腳臺中,東側園區率先開放,多樣化展覽召喚人們踏入園區。2025年起,籌備處以「漫射計畫」邀請讀者一起沉浸在臺灣漫畫的歷史與當代風貌。本專欄與國漫館籌備處合作,不定期分享豐富漫畫故事與評論。

書評》在「自由通行」之間的短暫假期:評《監獄中的哲學課:探索自由、羞愧與救贖的生命對話》
《監獄中的哲學課》的原文書名是《The Life Inside》,為什麼我們需要讀一本關於監獄「裡面的人生」的書呢?維斯特坦承,曾擔心自己是否太過專注在監獄內的世界,而無法再關注外面的生活。但他最終並未把目光移開,也在教學中明白,身為老師的自己,能做的不僅是見證失去的東西。

2025世界閱讀日》親子閱讀腦內飛, 4/19起展開9日閱讀藝術盛宴,台北空總盛大啟動
「腦內飛—創新書市」,2個週末共4天登場,匯集全台各地20組的獨立書店及出版社,將各縣市極富特色的獨立書店搬進活動現場,並邀請「台南妹仔教你講台語」頻道主人ayo來談談台文繪本故事;邀請大小朋友走進融合書籍、藝術、文創與美食的體驗空間,營造兼具深度與趣味的創意書市,好看好吃又好玩!

繪本大師》心向自然,純任天真:藝術家和田誠的時空旅行
和田誠曾說,谷川先生的文字沒有過多的解釋,所以他可以自由繪畫,探索出更多的樂趣和可能性。《朋友》這本書,再次見證了這對全然信任彼此的好朋友,他們圖文合奏的默契。谷川充滿童趣和詩意的文字,引領著讀者漸進思考「朋友是什麼?」,和田誠則運用素樸溫柔的線條,勾勒出友情純粹的樣貌。書末「就算沒有見過面」的章節,轉為使用照片,以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