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爸:從「開會」中開展的社群行動—LASS團隊公私協力經驗談
我是LASS(開源公益環境感測網路)社群創辦人許武龍,大家都叫我「哈爸」。LASS團隊於2021年總統盃黑客松獲選為「卓越團隊」,蔡英文總統在頒獎典禮致詞時提到:「面對當今全球議題和挑戰,政府會持續和民間攜手合作,透過創新科技,讓台灣成為一座永續的堅韌之島。」
打造台灣成為永續堅韌的福爾摩沙之島,也是LASS希望努力的目標!不一樣的是,我們是從民間社群角度,希望與水利署等公部門一起「公私協力」,透過開放資料及社群協作優化水治理,營造人人都可以「喝好水.吃好物.有良居」的優質環境。
話雖如此,但是何謂「公私協力」,我們其實一直都還在摸索,在此分享LASS的經驗,希望觸發大家更多的延伸討論。
「公私協力」就是持續有效跟社群開會
最早接觸到公私協力概念,是在2019年底一次民生公共物聯網聯盟會議中,其中一場主題是「公私協力」,這個詞對我來說非常新鮮。LASS當時在PM2.5空氣領域有不錯的成果,會後我便跟水利署的夥伴說,我們來試試看「公私協力」。
在這個時候,我還不清楚什麼是公私協力,但在LASS的推動歷程中,民間遇到的一些問題,我倒是很有體會。經過一些思考以及20年的產業經驗,我覺得,網路上寫得很撲朔迷離的「公私協力」,其實就是持續有效的跟社群開會,因為經驗中,任何麻煩的問題,都是靠持續開會才能解決,而公部門開會的對象是民眾的代表,在現代的經驗中,就是社群。
跟社群開會,聽起來就是一件新鮮的嘗試,談什麼主題?誰來參與?什麼才能代表社群意志?基本的解法就是開放,開放的會議紀錄,開放的議題產生,開放式參與。我們無法說我們代表社群,但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開放跟社群報告。我將這些精神設計成所謂LASS公私協力模式,之後我們用這樣的方式開過十幾次會議,大約每兩個月開一次,歷時兩年。
最初舉辦第一次會議前,我還沒想清楚會議進行方式,只約定了會議時間,主題是開放資料。籌備會議時夥伴詢問:「水利署要準備多少資源以及協力的目標?」我回答:「沒有那麼複雜,只要確定第一次會議你會想參加就好。」
當時我們根據一些基本精神,設計與操練如何召集社群、如何報名、會議規則怎麼訂、會議紀錄如何發布等。第一次的會議紀錄在隔天就全部公開在LASS社群中,整個協力模式考慮了很多實務上的困難,也做了很多取捨。
關鍵在「社群參與」及「開放資料」
原本我們料想,最難的會是公部門是否願意用這樣的方式跟社群溝通,以為公部門高來高去的會議,會讓事情變得困難,但水利署似乎沒有問題,不僅會議主持都有下執行結論,後來也都有跟催,反而問題在於社群的參與及力量。
我們體認到,公私協力的開會是對等的,公部門有事做,社群也會有事做,這才叫協力。水利署是個不小的單位,一開始LASS獨自應對,好在LASS耕耘多年,社群也龐大,人才眾多,還能撐一會,但不是長久之計,如何鼓勵連結其他社群來參與,變得更為重要。
此外,會議需要的是成果,如果長期沒有成果,我想沒人願意持續投入。我們訴求的主體一直是「開放資料」,這是大部分議題的共同核心,也很容易馬上有行動,有行動才會有成果,整件事才能進入正向循環。此外,我們在社群上宣傳會議過程與成果,廣為周知,才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帶入更多人的參與,同時也提供公部門作為宣傳之用,促進公部門與民間社群之間的信賴。
對的事情,持續做就對了!這樣的協力會議開了好幾次,一點一滴的改變正在發生。水利署對於開放與社群協力慢慢有更多的了解,後來水保局的夥伴加入,更進一步開啟水利與水保在開放資料上的接觸與協力,兩邊一拍即合。我深知,結構上的變化,需要小規模試行,就是產品上說的「概念驗證POC(Proof of concept)」,於是開啟了頭前溪流域的協力,初期的主題就是水利署與水保局在頭前溪的資料交換,會議地點改到頭前溪。此時,雖然主題範圍限縮在頭前溪,但協力範圍卻是開展到與更多公部門的合作。
參加總統盃黑客松 開啟更多協力契機
幾次的會議後,我們發現問題在於:怎麼讓夠多與流域治理相關的公部門一起與社群協力。正當頭痛時,剛好看到2021年總統盃黑客松的訊息,我沒參加過比賽,也不知為何社群要去參加比賽,但當時想,這個比賽似乎是推動流域治理公私協力的一大助力。有了比賽的支持,說不定能加強相關公部門來參與協力的動機,既然沒參加比賽也要做,那參加比賽要考慮的點就單純是要不要全心投入的問題。
參加總統盃黑客松,逼迫LASS短時間建構團隊,把事情想清楚,將系統設計與實作出來,回想起來,是個艱困與甜蜜的過程。有了總統盃的加持,確實開啟了更多與流域治理相關的公部門協力的契機,老實說,在協力方面並沒有做出什麼具體的成果,但起碼各公部門曾經來開會,也給未來的協力奠定了更好的基礎。
專案的訴求是頭前溪協力的模式能被證明可行,之後也想複製到更多的流域。總統盃的過程,其實是因為做太快,提早進入流域複製的嘗試,頭前溪模式開始與花東的鱉溪模式交流,驚覺關於流域治理,水利署也有其他的改善規劃。在獲選為總統盃「卓越團隊」後,相關的嘗試與成果剛好有個沈澱的時間,適當的休息也讓自己好好理一下未來的方向。創新的過程,很多假設與方法,隨著自己的進步與歷練,都是會修正的。
專案被列管,就像有把尚方寶劍,能夠驅動出一些事情,但務實地推進才不會「食緊挵破碗」。按照規劃,專案進入「後總統盃時期」,目標是複製出20% (其他三個流域),去年四、五月,剛好搭配水利署既有專案,完成其他三個流域各自第一次的協力會議。由於每個流域有每個流域的特性,因此會因地制宜調整協力會議進行的方式,這對我們來說是寶貴的學習經驗,也證明了協力模式可以保有彈性。
複製頭前溪協力模式 深化民主實踐
這段時間以來,我對「協力」的認知與學習是,協力模式是深化民主的實踐,人民為主,當然就是要能參與、能表達,不同的意見要形成共識,共識要分別被公部門與私部門執行出成果,回饋給人民。我想,這是民主的基本意念。LASS的協力模式是:所有人都可以透過實名制來報名,主題由參與者自由提出(需到社群報告),會議紀錄與成果必須發佈到社群上(反饋給人民)。這樣的協力模式一定有需要改善之處,但在一定時間內能夠有效率的符合民主架構,應該是個不錯的方式。
如前所述,我希望LASS模式被複製,在各種不同情境下演化成各自適合的樣態;而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好好地將LASS模式說清楚講明白,讓其他夥伴自由發揮。接著是解構協力模式中的關鍵組成,替換部分元素,例如換個公部門,置換LASS社群,哈爸的角色淡出。
我認為,LASS的協力模式絕對是可以複製的,畢竟LASS的協力模式在沒有資金支持下就能運作,但不可諱言確實有門檻,主要門檻是需要有一個開放的社群為基底,如此一來既有宣傳管道,又有願意貢獻心力的人才,還有希望追蹤協力進度的社群參與者。
台灣民主蓬勃發展,LASS的嘗試只是其中一小塊風景,相信有更多有心的夥伴、更多睿智的團體,隨著科技的發展,會有更多更好的實踐,這點我有信心。希望LASS的經驗能帶給大家一點啟發與參考價值,文短不容易交代清楚,LASS盡可能提供開放的文件( https://bit.ly/3u3bhnW(link is external))給有興趣的夥伴深入了解,還請參考。也歡迎夥伴們與哈爸討論。
(原文刊登於2023年2月22日青平台未來D+,作者許武龍為LASS開源公益環境感測網路社群創辦人,人稱哈爸。本文採創用CC姓名標示4.0國際授權條款(link is external)授權,照片由許武龍提供。)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