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11月复盘:创业的开端,破旧立新

林安
·
·
IPFS
11月,从工作到生活,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搬进了新房子,上完了一个月高密度的线下创业引擎班,「自由会客厅」的线下沙龙在全国5座城市开始了固定节奏的举办。一些自媒体平台也实现了计划内的变现目标,让我在抽出时间去做那些“不赚钱”的项目时,也有资金养活自己。

11月,从工作到生活,对我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搬进了新房子,上完了一个月高密度的线下创业引擎班,「自由会客厅」的线下沙龙在全国5座城市开始了固定节奏的举办。

一些自媒体平台也实现了计划内的变现目标,让我在抽出时间去做那些“不赚钱”的项目时,也有资金养活自己。

可能有些朋友发现我开始变得“商业”了,也收到过一些旧时读者的留言,「一开始关注你觉得是个宝藏,后来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商业了」。

刚看到类似留言时,我会在心里「咯噔」一下,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变味了”、“不纯粹了”、“变成我曾经最不喜欢的那类人了”。

但是这一个月的经历又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开始反思:

为什么“商业”、“赚钱”在我们的文化中, 永远是那么「可耻」的一件事?

为什么商业和情怀听上去永远无法并存?

为什么一个人在赚钱的同时,不可以提供价值?


前几天,我在网上说,这1个月可能是我思考商业最频繁的1个月。我身边不乏许多非常有情怀和理想的朋友,他们在做一些很情怀但几乎不赚钱的项目。

每每和他们对比,一股莫须有的惭愧就涌上心头:“你怎么可以这么商业?”

这些内心深处的想法我很少对外人说,但它们一直干扰着我,让我对自己不自信,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也不自信。

这也导致我做了很多既不完全商业,也不纯粹情怀的事情,两边都不讨好。

自由职业这几年,我也一直在找平衡:流量和真正想做的事情之间的平衡,商业和理想情怀之间的平衡,要面子还是要金钱之间的平衡。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次,我对自我产生了极大的怀疑,甚至想重新回去找个班上上。

这个月做「自由会客厅」的线下活动和上创业班的过程中,我渐渐想清楚了一些事情:

再美好的理想,长期得不到物质回报,也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为了更好地实现理想和目标,一定要在开始之前,就把商业目标设计进去。

这么做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而是为了背后那个宏伟目标,拥有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能够在健康的现金流增长中,走得更远。

这也是创始人引擎课中,反复被强调的一个观点:

创业初期,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先做出一个健康的创业引擎闭环,赚到第一笔现金流,这样才能支撑后面的迭代和优化,让我们离自己目标中的那个完美产品和服务越来越近。


而大多数失败的创业者,都是因为前期一股脑投入了太多时间和资金成本,却迟迟不考虑变现问题,最后把项目耗死了。

这是我开始慎重思考商业化的其中一个原因。

每节课都记了大量笔记

另一个原因是,我在做「自由会客厅」的过程中,得到了非常多的鼓励和帮助。


有一直在做自由职业/斜杠青年领域学术调研的研究者牛天和大曦,组织参与了一半以上的「自由会客厅」,提供了非常多建议和支持;


牛天在上海场「自由会客厅」
大曦组织的11月成都场「自由会客厅」

有在一个雨天在书店偶然翻开了我的第一本书,然后从杭州跑来上海参加我的活动,并积极地把活动办到了杭州的自由职业新人蕾蕾;

蕾蕾在杭州场「自由会客厅」

有给我发来了真诚的邮件,希望共同把「自由会客厅」办到广州,共同营造一个自由职业社群的教练新人Elaine。

Elaine组织的广州场「自由会客厅」

还有很多在全国各地非常积极地推广活动、组织活动、给我提了非常多宝贵意见的组织者、参与者、志愿者们。

城市速写师Peter记录的「自由会客厅」现场

「自由会客厅」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全国多座城市遍地开花,不是我一个人努力的成果,是所有人一起努力的成果。


而这背后的力量,是大家想共同打造一个让自由职业者/斜杠青年,以及正在自由路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归属感的社群。

说实话,很多时候,我都是被大家的积极和热情推着走的:再办一场活动吧,赶紧建一个社群啊,我又帮你看了几个场地......

每每遇到这种时刻,我就在想:我可以回馈他们一些什么?

用爱发电固然伟大,但想要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群和组织,想要和一群价值观一致的人共同成长,除了兴趣、信念和情感链接外,也需要可持续运转的现金流,让大家除了精神滋养之外,还能得到物质回报。

是谁说过:商业是最伟大的慈善。

为了抵达彼岸,还有太多泥泞和充满争议的路要走。

自由职业第三年,我觉得自己已经被推到了一个不得不商业的位置上,我没有主动选择创业这条路,而是创业选择了我。

在第18期「逆行人生」的播客里,牛天问我:「你们自由职业者,最后的终极发展方向是把自己发展成一个大IP,接到更多商单吗?还是像开公司创业一样,从1个人到10个人,再到100个人......」

我回答:

「大部分成熟的自由职业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原地踏步、上升困难的瓶颈,毕竟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想要继续提升,要么成立团队或工作室,要么创业开公司或者当老板。破不破这个临界点,纯看个人性格和个人选择。」

我现在到了这个临界点,我决定破一破它试试。


结果如何,大家可以继续观摩。就像当初看着我一步步从上班族走到今天一样,接下去的路我会怎么走,希望这个过程依然能给你们带去勇气和启发。

以上,就是这个月我关于商业和创业的一些思考。

11月,我重新定位了自己的职业身份,调整了自己的商业架构,改变了一些固有思维和偏见,是「破旧立新」的一个月。

接下来,按照惯例,说一说我这个月都完成了哪些任务和目标吧:

工作:

✅发起了8场「自由会客厅」的线下沙龙,其中北京2场,上海2场,成都1场,杭州1场,广州1场,苏州1场(未举办)。


这其中我参与了3场,远程协助了4场。收获了建议、鼓励、感动、勇气和新的反思。

✅公众号更新了8篇文章。

✅发布了2支视频:分别是10月的义乌看货vlog和搬家视频。

✅小红书接了2条品牌广告(其中和「美团新职人」合作了一期汉服造型师的职业视频,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新兴职业,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逆行人生」发布了2期播客,内容分别是「自由职业对话斜杠青年」「从旅行博主到电商创业」,这两期我都很喜欢,聊得很开心,推荐还没听过的朋友们去听听。


告别社畜:左手自由职业,右手斜杠青年

做自己喜欢的事,顺便把钱赚了

✅上完了高密度的创始人引擎线下课程,这个课我当初是因为工作遇到了瓶颈,抱着调整状态、学点新东西的心态加入的。

一个月上课加实践下来,学会了几件事:聚焦思维、用户访谈、价值/价格定位,特别是集中2天完成了10个用户访谈,收获非常大。

还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重新看见了自己的价值,并且在大家的push下,决定做一些我一直知道自己应该做,但不敢做的事情。

具体项目会在未来的某天和大家见面:)

生活:

✅完成了一次远距离的搬家,这次新搬的房子我很满意。宽敞、明亮,有我一直想要的大客厅和大阳台,还带一个阁楼(虽然暂时用不到)。

断断续续花一个月时间整理布置,终于有点像「家」的感觉了。

(ps:搬家这种劳心劳力的事情,基本是我爸妈帮忙解决的,感恩有支持自己事业的父母,做坚强的后盾。)

✅通过办「自由会客厅」线下沙龙,认识了不少有意思、志趣相投的人,这个月也和不少人有过深入的线下交流,碰撞出了很多新的火花。

未完成:

❌「100个不上班的人」视频和文章依然没有更新。


虽然找到了有意向一同创作视频的摄影师,但无奈我的时间精力还是没分配过来。12月要下狠心把拖的比较久的2期视频剪掉,然后开始新一轮的拍摄和更新。

---

以上,就是我的11月复盘。


转眼就到了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感觉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完成。


有时候想起来内心还是会焦灼不安,同时又有另一个声音告诉自己:别着急,慢慢来,按照你应有的节奏生长,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那么,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继续一起加油努力吧💪


林安,《只工作,不上班》作者/播客「逆行人生」主播/自由会客厅品牌主理人。

代表作「 100个不上班的人」,持续调研跟踪自由职业、数字游民、远程办公等生活方式。


微博/公众号/小红书/b站:林安的会客厅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林安写字者,长期观察自由职业领域,喜欢一切新鲜、有趣、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 活着是为了创造。希望能创作出一部留世作品,它可以是文字、影像或者照片。 大陆已出版《只工作,不上班》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2018,我做自由职业的这一年 | 一个自由职业新人的内心独白

只想做自己喜欢的事,辞职拍Vlog,他是认真的 |100个不上班的人

首次公开:自由职业一年,我是如何养活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