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隨身聽S12EP4》富察案說明了什麼?為什麼台灣人應該關注? ft. 王家軒、溫洽溢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
王家軒:我覺得不應該去問一個台灣人對中國的紅線瞭解夠不夠,因為中國不是一個法治的國家,「憲法」兩個字在中國是敏感詞,是檢索不到的。有過類似遭遇的李明哲或李孟居,他們對這件事情都看得非常清楚:法律在中國不是一套規範人民與政府之間關係的制度,也不是用來限制政府施政,或者是施展權力的制度。中國政府對待法律,就像黏土一樣,他自己愛怎麼捏就怎麼捏。

你那邊,現在是白天還是晚上?已回到家,或是在通勤的路上?無論什麼時間、地點,歡迎隨時打開「閱讀隨身聽」。Openbook閱讀誌企畫製作的Podcast節目,由資深編輯及電台主持人吳家恆擔綱主持,每集邀請不同作家、藝文工作者或編輯,以線上廣播的方式,分享彼此的工作與最近的閱讀。

富察(本名李延賀)是八旗文化總編輯,出生於中國遼寧,2005年與台灣妻子結婚後,移居台灣發展多年並已取得居留證。2023年3月他回中國探親,卻與親友失去聯繫,自此音訊全無。許多關心富察失蹤案的朋友,在過去兩年間不斷發聲、追蹤事件的發展,但進展有限。就在富察失蹤將屆滿兩年之際,3月17日中國官方發布消息:富察已於2月17日經一審宣判,但審判結果為何,當時仍未言明。直到3月26日,在日本廣播協會記者的追問下,才再度透露富察被依「煽動分裂國家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

本集節目邀請曾任職八旗文化、後為「聲援富察連署工作小組」成員、現為左轉有書書店員工的王家軒,以及資深譯者、專研當代中國研究的世新大學社發所副教授兼所長溫洽溢,分別就法律、人權、言論自由、國際關係等層面剖析,探究富察案說明了什麼?為什麼台灣人應該關注此案?

open.spotify.com/epi...

【精華摘要】

➤事件回顧

主持人:請王家軒先簡述,過去這兩年發生的事情?

王家軒:我覺得富察這個案子是值得所有台灣人關注的事,對於愛好閱讀及關心出版文化的朋友來說,更是應該關注。因為它絕對不只是富察一個人的安危問題,而是牽涉到台灣的言論自由遭受到中國跨境打壓與壓制。

富察因為娶了台灣太太,移居台灣大約有15年時間。我們是多年的同事與好友,時常聯絡。他在2023年3月的時候去了一趟上海。那時候我寫信給他,到3月底都一直沒收到回信。回溯起來他應該是3月21日就被抓了,他的家人開始想辦法去聯繫、跟中國政府磋商,大家也先保持低調,沒有公開這件事。

或許有人會說,富察在八旗出了那麼多對中國文化、歷史有批判性的書,那應該知道自己不該去中國。但我覺得這是事後之明,因為所謂中國的紅線,都是大家的揣測,實際上中國政府從來沒有說什麼是紅線,也沒有說我有這條紅線。而富察的家人都還在中國,從人之常情來看,他回中國探親是很自然的事。

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圖源:富察回台灣粉專)

到了(2023年)4月20號,一位中國的異議分子貝嶺在社群上寫了這件事情,消息才傳開了。起初我們覺得一定是誤抓,富察是個很單純的出版人,沒有任何的政治企圖或野心。其次,我們認為就算以中共的觀點他有做什麼違法的事情,仍然應該保障他合法的權益。5月中,國台辦才終於回應,富察確實在上海被國安單位拘捕,理由是涉嫌煽動分裂國家。之後就一直沒有公開關於富察的進一步消息,到現在已經兩年了。

這兩年資訊都不公開不透明,富察到底起訴了沒?宣判了沒?人在哪裡?身體健康狀況如何?因為記者去詢問,中國官方在今(2025)年3月17號,才說他已經在2月17號一審公開宣判。雖說是公開宣判,但是沒有人知道罪名是什麼、刑期是多久、人在哪裡等等。這是目前大致的狀況(註)。

➤中國的紅線在哪?

主持人:剛剛提到中共的「紅線」問題。跟中國有所接觸,不管是做學術研究、或者是去中國經商、觀光、讀書,對不同身分的人來說,這條紅線都是存在的嗎?

溫洽溢: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從多年前我跟富察一個失敗的合作案談起。當時富察找我翻譯哈佛大學清史研究專家歐立德(Mark C. Elliott)的《滿洲之道》(The Manchu Way: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這是在西方學界研究新清史學派中很重要的著作。我覺得富察很會選書,我也非常樂意看到這樣的書在台灣出版。

大概翻譯了兩章之後,富察突然很緊急地聯絡說不要翻譯了。原因是,歐立德來抗議說,為什麼沒有經過他同意,台灣就進行翻譯?

我感到很意外,我相信台灣的出版作業都有一貫的流程,沒有拿到版權應該是不會先做的。而對於歐立德這樣的學者來說,我相信他應該很樂於他的研究作品被華人世界所閱讀。

可是,後來我慢慢覺得,歐立德的反應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新清史可能觸碰到了剛剛所講的紅線。

因為新清史的研究,是針對清朝政權的屬性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過去都認為,清朝是一個漢化的政權,可是新清史推翻了這個命題,進一步還涉及到西藏、蒙古的定位。

根據新清史的看法,對於西藏、蒙古是採用不同的文化治理方式。比如說滿人是非常尊重西藏的藏傳佛教、達賴喇嘛。所以可以說,新清史的論述是裂解了過去認為的,中央跟邊陲的關係。

主持人:也就是說,新清史不認為清朝的統治者是以中原皇帝的身分,來統治西藏、蒙古、新疆這些地方?

《最後的皇族:滿洲統治者視角下的清宮廷》,八旗文化出版

溫洽溢:對,這個論述在西方學術界引起很大的討論,是非常著名的學術論戰。之前中國的學界也在關注、翻譯相關論述,例如羅友枝(Evelyn S. Rawski)《最後的皇族》(The Last Emperors: A Social History of Qing Imperial Institutions),最早的版本就是大陸翻譯的,八旗是以大陸的版本再重新編譯的。但這些學術課題的探討,在習近平上台後,漸漸萎縮了。

所以我可以理解歐立德的反應,或許是他真的有感覺到這是一條紅線。如果他的書在台灣、香港翻成中文而普及,會形成一種論述的發展,這對於習近平上台之後「要說好中國故事」這一點,可能就非常嚴重了。

習進平上台後,把抗戰從8年延長到14年,因為把918那一段也算進來。918涉及到東北的偽政權,富察本身又有滿人血統,他可能不知不覺踩到了這條紅線。以前我有點替他擔心,可是他很樂觀,也一直相安無事。當時想,中國也在討論,應該沒關係。可是從習近平上台之後,整個的歷史論述漸漸不一樣了。

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來看,抗戰的重新定位,是中國在國際政治上的不同表現。中國要撐起大國的地位,要想重返東亞,主導國際政治,不能只靠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在經濟上的崛起,還需要一套道德建構的論述。在歷史脈絡上,中國共產黨過去的角色是邊緣的,比如抗戰時期,但抗戰又是中國重返東亞很重要的切入點。從這個角度來看,富察所觸碰到的這個線,是滿驚人的。

➤如何迴避敏感區?

主持人:從歐立德這樣嚴謹的學者不尋常的反應,或許可以推知這條紅線確實是存在的。紅線雖然看不到、摸不到,但正是如此模糊的空間,造成的震懾、自我審查的效果更加嚴重。這條紅線的不確定性,造成人人自危的狀態。但是既然富察從事出版工作,難道沒有考慮過紅線的問題嗎?

王家軒:我覺得不應該去問一個台灣人對中國的紅線瞭解夠不夠,因為中國不是一個法治的國家,「憲法」兩個字在中國是敏感詞,是檢索不到的。有過類似遭遇的李明哲或李孟居,他們對這件事情都看得非常清楚:法律在中國不是一套規範人民與政府之間關係的制度,也不是用來限制政府施政,或者是施展權力的制度。

中國政府對待法律,就像黏土一樣,他自己愛怎麼捏就怎麼捏。大家可能會想說,富察的事情跟自己無關。但是最近這兩三年,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台灣人,即使完全不碰政治,純粹去中國工作、去進行文化交流的,也都出事。

比如李孟居在台灣完全沒有政黨立場,在中國也沒有任何的政治行為。只是他在深圳的旅館,拍了窗戶外街道上的解放軍,解放軍在那裡是公開的事實,那類照片其實在國際媒體上也都刊載多次,但是中國政府就以刺探軍情為由,把他關了兩年。

主持人:若比較消極的想,如果我謹言慎行,就不會有問題?

王家軒:但是李孟居也沒有違法,是純粹是商務旅行而已。

➤言論自由的保障

主持人:從積極的層面來看,以言論自由的角度來看待富察的案子,他的言行是否在法律所保障的言論自由範圍內呢?

溫洽溢:以我的經驗來講,中國問題我不會從法律的層面來看。雖然中國有憲法,也規定得很詳細,但憲法的導言中已經明列是由共產黨領導,那麼權利、義務就是由黨來界定。

對於台灣人來說,像這樣沒有法治或沒有法律保障的社會,可能是很恐怖的。但有些時候也不諱言的,這樣其實是有很多方便的地方。例如,對於去投資的人來說,比如想要一塊地、要蓋廠房等等,可能會很容易感受到做事的效率。

主持人:那這樣對中國談言論自由還有意義嗎?

王家軒:跟中國談言論自由,是沒有什麼太大意義,而且富察的言行,都是在台灣發生的。所以最大的問題,不是中國對他的公民不給予言論自由的保障,而是他們甚至把在台灣的言論、行為都當做可以用來懲治的理由。

雖然因為中國法制的模糊,讓想去那邊做生意的台灣人享有一定的自由度、做事方便,但其實這也是充滿風險跟代價的。

➤中國研究的意義

主持人:中國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很強調韜光養晦,中國的崛起是和平崛起,絕對不會走上帝國主義的老路。但現在的中國似乎漸漸成為區域甚至全球的威脅,不只在國家層次,對人民也是如此,而且越來越把乖張的行為視為常態。

溫洽溢:我認為這會是未來的趨勢,中國崛起、中國不再韜光養晦了,而要扮演主導的角色。這已經從很多跡象可以看得出來,包括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就是很積極地要介入國際體系。

因為我本身工作的關係,我覺得中國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不只是研究歷史。美國越戰時期的國防部長麥納馬拉( Robert McNamara)曾在回憶錄提到,越戰為什麼失敗的第一個理由,就是因為當時美國的中國研究不行,沒有辦法提供正確的決策依據。

也有人提到過,美國在東亞的兩次挫敗:韓戰與越戰,都跟對中國的判斷錯誤有關。但現在的情況看來,要到中國進行經驗研究越來越困難了,在學術研究或是在論述上,可能越來越不利。

主持人:中國做為學術研究的領域與對象,需要投入更多關注與資源。畢竟以台灣的地理位置而言,是受中國影響最大的地方。對一般大眾而言,也需要對中國有更多認識,提供看待相關事情的角度與參考座標。

溫洽溢:我認為八旗文化出版的書籍,其實就扮演了這個重要角色,我也覺得富察的貢獻是在這裡。他提供了一種不同的論述,而且這種論述可能是中國所恐懼的。但我百思不解的是,富察在台灣做的出版品,沒有涉及到現代中國,只是談歷史,居然會被看得這麼嚴重。也許他真的碰觸到中國最在意、正在積極重建論述的一塊。

八旗文化出版的書籍。(圖源:富察回台灣粉專)

➤富察案的評估與啟示

主持人:從外界的角度,會覺得富察的遭遇百思不得其解,但若從中共自身的行為邏輯來看,有違背常理之處嗎?是可理解的嗎?

溫洽溢:我不覺得有意外。因為我們無法從法治的層面、法律制度去討論,這還是一個政治問題。

主持人:那接下來這個案子會怎麼樣發展?

王家軒:在這幾天之前,也沒有人知道他已經被起訴、被宣判了。以統計數據來看,在中國被羈押700多天然後沒有任何訊息,可能是常態,所以我們確實很難判斷中國的下一步是什麼。

只能說,站在一個台灣人、站在尊重出版自由、感謝富察過去10年來在台灣出版了這麼多重要作品的前提下,我覺得富察這個人的遭遇,不應該被忘記。雖然就算他哪天被無罪釋放了,是不是還有機會可以回台灣也無法確定。

但我覺得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斷的讓大家知道,這樣的事情不是只發生在富察身上,而可能發生在很多台灣人身上。希望不管是要去中國旅遊,或者家人要去中國做生意、交流等等,大家都要把人身安全這件事情放在心上。●(全文於2025-03-28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主持人:吳家恆,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畢業,英國愛丁堡大學音樂碩士,遊走媒體、出版、表演藝術多年,曾任職天下雜誌、時報出版、音樂時代、遠流出版、雲門舞集、臺中國家歌劇院。除了在大學授課,在臺中古典音樂臺擔任主持人之外,也從事翻譯,譯有《心動之處》、《舒伯特的冬之旅》、《馬基維利》、《光影交舞石頭記》等書。

片頭、片尾音樂:微光古樂集The Gleam Ensemble Taiwan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