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地的悲劇

劉彥方
·
·
IPFS
·

自由市場的交易,必然有賣方和買方,但也有機會影響沒有參與交易的第三者。比如買車會增加空氣污染和交通擠塞、食物的包裝和外賣附送的即棄餐具會引致環境污染。每單交易雖然影響輕微,但聚積起來卻對社會上所有人帶來嚴重的問題。

自由交易對第三者的影響,通常不會計算入交易的價格之內,經濟學稱之為「界外效應」(externalities)。界外效應可以是正面的,例如清除自己花盆的積水可以幫助減低蚊患,鄰居也會受惠。只是,負面的界外效應又應當如何處理?交易雙方通常只會考慮自己的利益,不會主動處理這些代價,況且很多負面的交易後果也很難計算。

有機蔬菜很受歡迎,但很多人覺得它們太貴,不願意購買。不過,與其說有機蔬菜售價太高,倒不如說其實是一般非有機蔬菜太過便宜。很多非有機的種植方法,所用的農藥和化肥會破壞環境和影響健康,但這些後果不會計算進產品的價格之內。有時候,一些廉價的進口雪藏肉類,價錢比新鮮有機蔬菜更便宜。這個對比,沒有考慮到畜牧業帶來的污染以及對公共衛生的影響。畜牧業需要大量的水土資源,很多國家的熱帶雨林不斷消失,便是為了興建牧牛場。有荷蘭學者曾經計算過,豬肉的價錢如果要反映有關環境的界外效應,售價起碼需要提高三成。

經濟學和生態學裡面有一個討論是關於「公地的悲劇」(Tragedy of the commons)。「公地」原本是指「公家的牧地」,通常是農村裡的一片公有草地,所有村民都可以在上面放牛。有學者以此作例子,解釋為何公共資常常會被濫用。假設草地大概只能養活一百頭牛。如果有一百名村民,每人只得一頭牛,這樣便沒有問題。不過,可能有一個自私的村民偷偷地在草地養多一頭牛,草地也應該承受得到,而這名村民便可以得到更大的利益。如果很多村民都這樣做,這片草地只怕承受不了,變成一片爛地,不能再用來牧牛。

這個例子表達的訊息很清楚:人通常是以自己的短期利益為依歸。如果無法有效協或自我約束,有限的公共資源很容易會被過度使用以致枯竭,最後反而損害了所有人。這正如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在《政治學》所言:「最多人共同擁有的東西,往往得到最少的照顧。」

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為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豐富美食,但代價便是自然資源不斷被消耗,一幕公地的悲劇正在上演。農業和畜牧業對陸地資源造成嚴重的破壞。人類對海洋生態同樣也帶來災難性的影響。塑膠垃圾在海洋積聚,形成龐大的垃圾帶,嚴重威脅海鳥和其它海洋生物。氣候暖化使珊瑚白化死亡,帶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近年很多人因為健康或者其它理由而多了吃魚。現代化的捕魚技術,例如聲納和大型圍網,加劇過度捕魚的問題,令魚群消失殆盡,破壞海洋生態。

這些問題,不能單靠強調「企業社會責任」解決。我們當然可以教育消費者,改變他們的行為,但成效需時。更重要的,是公民社會必須組織起來,游說政府立法監管。以漁業管理為例,自由市場很難會演化出業界自律的措施。不少國家因此會訂立休漁期,每年在某些時間全面禁止在指定水域捕魚。其它限制漁獵的政策可能包括禁止使用某些捕魚工具,又或者限制漁獲的數量、品種和大小。例如補捉龍蝦的數目會有上限,長度過小的年幼龍蝦也要一律放生。

這些政策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幫助海洋休生養息,但也並不足夠。非法捕魚在很多地方十分普遍。更大問題是公海濫捕難以制止, 有些國家會為漁民資助燃料補貼,變相鼓勵他們出公海捕魚。要斷絕這些情況,長遠來說必須成立國際性的海洋生態保護區,並且作出有效的監察。各國政府是否有這個意願,當然令人懷疑。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劉彥方形而上下 • 哲學內外 香港大學哲學系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宗教與吃肉

經濟學與哲學

【對談】哲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