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楚,不代表放棄:一個旁觀者的成長紀錄
IPFS
我一直覺得,自己有一種很奇怪的天賦。不是特別聰明,也不是特別會念書,而是——我總是比別人早一步,看清楚這整個遊戲到底在玩什麼。
高中時,我就明白了,成績好其實只是把時間砸在刷題上。你願意配合體制,成績自然就好。但我不想浪費那個時間,我寧願成績爛,也不想把自己的人生交給那些我不認同的標準。當時很多人可能覺得我太早放棄,但其實我根本不是放棄——我是覺得:「有什麼好執著的?你們想要,就拿去吧,我不陪你們玩。」
這種清楚讓我總是格格不入。大家衝刺、拚命、焦慮,我站在旁邊,看著,看得一清二楚。這種距離感,有時候挺孤單的,但也讓我不會迷路。我知道我不需要證明什麼給誰看,也知道有些人花一輩子都在證明自己「有價值」,但我想要的是不一樣的東西。
有些人到很晚才開始補那些從小沒被滿足的洞,比如我一個學姊,六十歲還在拼博士,想升助理教授。我尊重她的選擇,但我也慶幸,自己比較早看懂這些執著的本質。我也不是沒迷惘過——以前的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然後每次去嘗試、去經歷,就覺得:「啊,好爛,可以不要嗎?」
這樣一點一點排除,一點一點否定,反而慢慢讓我走近了自己真正的樣子。現在的我,比以前更能掌握自己的方向,也更清楚什麼值得投入,什麼可以放下。
說真的,這條路啊,這條人生的路,走得比別人辛苦。你沒有隨波逐流,就註定要孤軍奮戰。但也沒有那麼糟糕啦——至少現在,50歲以後的我,開始覺得日子還不錯,生活終於比較像是我自己選的了。
不是不努力,只是不想把努力浪費在錯的地方。不是放棄,只是很早就看清楚——我可以選擇別的路走。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