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你」的「詩人之血」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詩人之血》中晦澀的酷兒性,在〈給你〉中變得更加可讀,更加集中,尤其是這兩句。世上有多少酷兒像我這樣搖搖欲墜,又有多少明明是對的事被屈成了錯。「給世上搖搖欲墜的我」不是僅僅給這個我,亦是給所有同我一樣的人,你可能是酷兒,可能是同志,可能是維護心中真理卻倍受打擊的人,這些「搖搖欲墜的」都是「我」。這兩句詞如同整首歌的自述,不被接納的異類們,這首歌「給你」,這滴血「給你」。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Cléo

黃耀明《若水》這張專輯裡有一首歌叫做〈給你〉,改編自伊蒂.琵雅芙的經典歌曲「Hymne A L'Amour」,由周耀輝填詞。這首歌在黃耀明燦爛的作品中低調得如一片雪花,但卻讓人入迷般反覆循環,沉溺在這個雪白中帶一點血、裝載著詭譎綺麗與盛大孤獨的世界裡。

編曲的 Intro 和 Outro 部分都做得很像早期電影的配樂,令人一入耳便愛上,接著愛上它如詩的歌詞,然後是它極度美麗的旋律。查閲了一些背景資料,方知〈給你〉的靈感是來自法國詩人 Jean Cocteau 的實驗電影《詩人之血》,這是電影史上最早的一部酷兒電影,忽然之間仿似答案與答案通了電,歌曲中曖昧迴旋的密碼,在近百年前如夢境般的影像中,找到了上下文。

「每首詩都是一塊紋章,需要被破譯。那些用血和眼淚交換來的刀斧、面孔、獨角獸、火炬、白塔、黑鳥、半星,與深藍色的曠野。」—— Jean Cocteau 在電影的開頭這樣寫。

Jean Cocteau 是20世紀初法國的一位詩人、小説家、劇作家、設計師、視覺藝術家和電影導演,以超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聞名,他同時是一位公開的同性戀者。在好友 Luis Buñuel 和 Salvador Dalí 跨界拍攝了《安達魯之犬》後,Jean Cocteau 也拍了他的第一部電影《詩人之血》,成為最早一批先鋒派電影,影響著後來的法國電影新浪潮。

由於當時的超現實主義作品又深受精神分析學和達達主義的影響,所以像《安達魯之犬》《詩人之血》這樣的電影都涉及非常多白日夢的探索與隱喻,要解碼起來相對艱澀。同時我不認爲它存在正確的解碼,即任何解碼都可以是它的解碼,也終究不是它的解碼。Jean Cocteau 曾經這樣形容《詩人之血》:「這部電影是由一系列虛幻事件構成的現實主義紀錄片……它不存在一個梗概,我只能給出我自己的解釋,但我也可能是錯的,因為這些都是在影像之後寫下的文字。如果每個人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自己的解釋,我認為我就達到目的了。」

這部影像詩像一塊紋章,每個人看到的圖案都不一樣。有人認為這是一個男人追求女人最終失敗的故事,我更願意把它看作是 Jean Cocteau 一個寓言式自傳,當中包含了他對自己的觀測與解構、自戀與自嘲、對創作的痴迷和痛苦、他心理深處的酷兒意識、以及他所感知的全球視野。下面結合歌詞與電影進行拆解。

「找每段仍然在畫的線

找一塊仍然在退的臉」

影片最開頭,詩人在房間裡畫畫,抽象的線條於紙上勾勒巨大的人臉,人臉忽然長出了一張嘴巴,詩人惶恐地用手擦掉筆跡,紙上的人臉消退了,但那張嘴巴卻轉移到了詩人手掌上,它呼喚空氣,詩人便錘破玻璃窗把手伸出去。這張嘴巴與詩人一同睡去又將他喚醒,詩人用這張嘴巴覆蓋在自己的嘴巴上,又壓向自己的身體肌膚,如同一種自慰的修辭。這張嘴不屬於他人,也不來自任何外物,它來自詩人自己的創作,詩人是如此孤獨而怪誕地愛著他的作品。但這種關係令他無所適從,為了擺脫作品的影響,他又把嘴巴轉移到一尊雕像上,雕像因此開始說話。

「找每滴仍然未冷的血

找一撮仍然未降的雪」

詩人聽從雕像的慫恿,進入到鏡中世界,艱難攀爬過佈滿房間的走廊,從每扇門的鑰匙孔窺探門內空間,每個空間都在上演一個世界的角落——墨西哥革命中被反復處死的人;吸食鴉片的中國人;被母親用鞭子訓練飛行的孩子;雌雄同體者被審視的身軀。最後他在雕像的教唆下,用槍殺死了自己,在鮮血汩汩湧出時他的身體纏繞上希臘神話式的罩袍,頭戴月桂葉冠,彷彿成為了完美的神。但詩人突然決定醒來,像擦除綫條一般擦除這個死亡,他沿著來時的路重新攀爬回去,再度穿過鏡子,回到原本空間,親手摧毀了雕像。在摧毀雕像之後,自我才可能建立,隨後詩人自己變成了雕像,又在一個冬日,被路過玩耍的孩童揉碎成為細雪,搓成雪球。

「給世上搖搖欲墜的我

給一切明明是對的錯」

《詩人之血》中晦澀的酷兒性,在〈給你〉中變得更加可讀,更加集中,尤其是這兩句。世上有多少酷兒像我這樣搖搖欲墜,又有多少明明是對的事被屈成了錯。「給世上搖搖欲墜的我」不是僅僅給這個我,亦是給所有同我一樣的人,你可能是酷兒,可能是同志,可能是維護心中真理卻倍受打擊的人,這些「搖搖欲墜的」都是「我」。這兩句詞如同整首歌的自述,不被接納的異類們,這首歌「給你」,這滴血「給你」。

「因渴望成為獨角的獸
因相信成為萬國的咒」

電影的最後,詩人再一次槍殺自己,鮮紅的血淌過他的眼窩,彷彿睫毛長出了黑珍珠,再滾落到白色的雪地上,贏得牌局的繆斯轉身走入黑暗,抱著地球儀和一座獸角豎琴,成為一尊有血肉的雕像,躺臥在永恆以及因永恆產生的無盡空洞之中。電影的結尾更像是詩人對創作之孤獨的解構,但歌曲中採擷的意象則更明顯地指向酷兒,從虛無感的電影畫面中生出了擁抱的暖意。獨角獸是酷兒社群的一個符號,成為酷兒的原因只是源於樸素的對愛的渴望,但卻因為相信這樣的愛,而成為了星球萬邦圍獵的咒與罰。明哥這兩句唱得太美,美得有點炫目了,在波光繾綣的聲音裡,我已經分不清看到的是眼淚,還是積雪,是匕首,還是心臟,是鮮血,還是玫瑰。

我只聽見一雙攤開的手掌,每個酷兒的存在,都是一首佈滿紋章的詩。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