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排華運動背後的血腥開墾史-《猴杯》
豬籠草(pitcher plants),熱帶肉食植物,俗稱猴杯(monkey cups),正式名稱忘憂草(Nepenthes)。
捕蟲瓶裡的汁液,清涼可口,猴子愛喝,故稱猴杯。(中略)
它們是飛翔的叢林胚胎,赤道卵巢烘烤的頑種,著床在燠熱和水氣淋漓的熱帶子宮壁的野種,也是從被撕裂和蹂躪的南洋瘀血陰道匍匐而出的物種。
東南亞地區的排華運動,就算是21世紀也未曾停歇,但對於華僑在當地的「罪狀」,卻經常只聚焦在權力與財富不對等。以華僑後裔的身份揭露這祖先拓荒的黑歷史,出生婆羅洲砂拉越並入籍台灣的張貴興,透過文字重現了華僑在當地開墾的種種惡行。混雜著慾望、性愛、屠戮等情節,不只呈現了早期華僑與原住民間的齟齬,也讓人對於「野蠻」二字有了另一種詮釋與想像。
《猴杯》書名取自於當地常見的植物「豬籠草」,同時也以女性生殖器官的意象,貫穿全書。為了尋找產子後消失的妹妹麗妹,華人主角雉深入雨林,闖進當地原住民達雅克族的生活中,並且一步步揭露家族不為人知的過去。
官員叼了一根雪茄:土地要做效益的利用,更何況土地多的是⋯⋯。達雅克代表磨蹭許久小聲說:先生,那土地是那四野最肥最好的⋯⋯。官員點點頭:那更要好好利用⋯⋯。達雅克代表爭論許久小聲說:中國人不但把獵物都趕走了,還濫殺動物⋯⋯。一年後,膨漲三倍的達雅克代表第三次當門投訴時,英國官員讓他們在烈日下苦等八小時才命令一個低階位官員接待。從種植園區第一次繳納的稅收和無數次自動送上門的暗盤讓他們意識到種植園區對殖民地和祖國的重要和貢獻⋯⋯
如同在台灣巧取豪奪原住民的土地,早期華人在馬來西亞也運用同樣的手法,迫使當地的達雅克族逐漸失去家園,最後甚至爆發流血衝突,加上對於誘拐、欺凌達雅克族女性,在在都讓雙方結下難以解開的仇恨。然而不只對於異族,就連對於華人苦力,開墾者都絲毫不留情面,利用賭、毒、性,加以控制,稍有反逆則殺一儆百。
為了維持開墾的權利,隨著時局變遷,不只對於英國人、日本人等掌權者必須阿諛奉承,必要時甚至能夠六親不認。至於開墾者間彼此的牽制,更是充滿明槍暗箭。
曾祖從絲棉樹官網知道野地附近已沒有多餘荒地,開始覬覦浮角樓右側的黃家土地。早晨農忙時分,曾祖將一支獵槍和十多顆子彈匿藏在黃家隔熱層中,密報鬼子,使黃家三個大人遭鬼子槍斃,小女兒在紅毛丹樹下遭姦殺。黃家土地迅速被曾祖占領種植胡椒,他們被曾祖草草埋葬野地的屍體幾天後讓大蜥蜴刨食淨光。
不只當地風土民情、墾荒者與原住民的互動,透過多重故事線的背後,主角家族開墾的各種轉折,也隱約能察覺當地的歷史與政治發展背景。在描述浮腳屋、雨林與象徵主角家族守護神的犀牛「總督」等具有當地色彩的景物,作者具有巧思的書寫方式(如:沖泡、品茗風景等),也增加了不少閱讀上的樂趣。
雖然整本書總共有六個章節,但五章節仍是以佈局為主。雖然因為劇情進展緩慢,加上許多內容隱晦模糊,且充斥情慾與原始情感,多少會讓人感到枯燥乏味或厭煩。不過如同偵探小說謎底揭曉的第六章,則彷彿「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前五章節的種種伏筆豁然開朗。
「我不知道婆羅洲對臺灣有何意義,但意義總是有的。臺灣為了閃躲北方那個巨人,推動所謂南向政策。在我這個來自南方的人看來,臺灣政府對東南亞除了隱晦的優越感,幾乎一無所知。在腐敗的清朝中,臺灣曾經是『化外之民,蠻荒之地』,『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異』。斜眼瞄射時,臺灣政府如何看待同樣被清朝視為『化外之民』的南洋華人?」
誠如作者在書後訪問時所言,台灣對於東南亞各國的了解,或許依舊不深,也或許只有莫名其妙的優越感,隨著政策看向南方、東南亞新住民逐漸融入,我們對於這些鄰居也需要有更多的認識。
讀著《猴杯》,總會讓人想到電影《賽德克巴萊》中的名句:「如果文明是要我們卑躬屈膝,那我就讓你們看見野蠻的驕傲。」只是相對於書中華人不斷視達雅克族人為未開化、原始,華人為求利益的作為,卻更讓人感到野蠻與霸道。相對於西方對於各國的殖民,華僑開墾的傷害更是不遑多讓,而唯有瞭解此一歷史,也才能在未來推廣南向時,避免重蹈覆徹並且找到更加合適的立足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