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心有歸屬,不管身在何處,哪裡都一樣
IPFS
听了一场龍應台老师的讲座,颇有感触。
不管是談到華人受到儒家思想的“群論”影響頗深,故應學習獨處之道;還是談到“若心有歸屬,不管身在何處,哪裡都一樣
”,雖歸田園居,但倘若心無法静下来,也无补于事;世界有82%的东西是未知,多一点好奇,去发掘世界的美好,并与其共存之,種種話題都非常有趣,故而向友人借了本老師的《走路》來看。
恰巧發現龍老師的講座部分內容與我最近看過的書《離職說明書》還有書展抽到的靜思語“找路不如找心,問路不如問心”相互結合,即——找尋心之歸屬。
與自己來一場有效的對話、做一個好的自省(以第三者的角度觀望自己過去的行動做總結)找尋自己心中所想,了解自己的慾望,審視自己是否在想走的路上(慢慢沒關係).....等。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