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之公平不公平,路過說兩句
當年我開始在Matters寫作時,也同時加入讚賞公民(Civic Liker),因為我以為是必須的,當時是付一個年費。而且這個年費有部分是用作支持當時一些網媒,如立場新聞,眾新聞和獨立媒體等,是自己認同的,也是付費加入的一大理由。如今綱媒解體,這個初衷的比重已大不如前。
後來第一次續會時,才留意到Matters和LikeCoin是兩個不同的個體,在這裡po文和收到拍手來累積Like coins,並不需要一定先成為讚賞公民,入門最低的門檻的會員稱為一般Liker已可以,不用付任何費用。所以第一點要明白,有兩種不同的會員,Civic Liker 和Liker,如果你頭像個綠圈,你便是Civiv Liker。借用@閱讀筆耕的用語,「每個用戶的「掌力」有别」,而且分別極大。
所以,如果你覺得拍手數高,但收到的Like Coin不成比例,最大可能是你收到的拍手多是來自一般Liker。以下的截圖來自自己的戶口,可以看到拍手數和Like Coin數是沒有直接關係。

另外一個關鍵是各人每天的拍手數,你給一百篇文章拍手,跟你給十篇文章拍手,能轉化成Like Coin自然有分别。自己也不懂基制是怎樣計算,但假設你是每月付五美元作為讚賞其他作者,將五美元分十份,和分作一百份,那不是很明顯有分别嗎?以下的截圖也是來自自己的戶口,上星期只為五篇文章拍手,而且也是拍滿五下,但轉化為的Like Coin仍有差異,最高近二十個,最少的只僅有八個,我也無法解釋,可能是某天比較多人同時拍手,配對基金因而分薄了。因此我覺得,拍手應該有節制,有些雖是讚賞公民,但設定自動為每篇文章拍手,結果「含金量」跟一般Liker更不如,可以説是好心做壞事了。
個人對每篇文章都拍手的動作是完全無感,很明顯根本沒有看過文章便拍手,絕不是掌力和幣值多少的問題,而是這種「濫」的做法,是完全沒有半點讚賞或鼓勵的作用,甚至令人感到施捨或憐憫的感覺。正如你去街市走一轉,每一檔主都叫你靚仔靚女,你不會就此便認定自己就是天下第一美男子美女子吧?自己會拍手的,都是看了文章覺得好,有共鳴,有增進知識,才會拍手。太多文章,太少時間,因此數字不太多,但觀乎上面截圖顯示,自己每一次拍滿(5下),作者都有十多個Likes,應該算起到一點作用吧。相反,自己收的拍手,如圖示,試過16個拍手,只換成0.0175個Like!

因此同樣,我也不參與互拍,因為太多的不對等,就如上面的例子,一來一回,相差太大,很難說是公平,就好像我給你五美元,你回贈我五韓圓,怎樣説也不可能是對等吧。我在這裡兩年多,有超過150篇作品,仍沒有一篇有超過一百個拍手,可憐吧?我明白遊戲規則,我曾經寫過我的經驗,我知道網上寫作需要社交連結一下,推廣一下,才會有些進展,但個人一向不好此道,所以已確定以佛系形式處理。可能是物以類聚,好幾個互相追蹤的作者也是類似行為,有些更幾乎天天寫,從沒提半句甚麼拍手Like數的事,自己十分拜服,也說明自己並不孤單,也就夠了。

當年的費用是五美元一個月,也可以付五十美元一年(只憑記憶,如有錯誤煩請指正),再續會時,如果已累積一定的Like Coins,可以用來付年費。現在發展下來,已取消付款的方式,只要「委托」一定數目的Like Coins,便可以成為讚賞公民了。自己去年付了一年年費,還有四個月才到期,他們已轉化為一千Like Coin退回給我,我也已將之「委托」,繼續Civic Liker的身份。突然想到,如果大部分都成為讚賞公民,會不會令情況改善呢?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