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屯門異風情,輕鐵、新墟、幻愛橋

黃宇軒 Sampson Wong
·
·
IPFS
第10回,我約了Vivian,我們去了屯門一行。記得我問Vivian,香港有沒有她沒去過的地方,她答我的話,讓我印象很深:「我是那些沒坐過輕鐵的香港人」。

原文刊載於黃宇軒IG

我的報紙欄目,在「 明報星期日生活」上的「去埋呢度先 」,每次約一位即將移民或長時間離開這座城市的香港人,去一趟旅程。2023年1月到12月,每月一次,總共12回。

第10回,我約了Vivian,我們去了屯門一行。

記得我問Vivian,香港有沒有她沒去過的地方,她答我的話,讓我印象很深:「我是那些沒坐過輕鐵的香港人」。

孩子即將升讀大學的Vivian,歷練很多,知道她沒坐過輕鐵,我覺得很有趣。那讓我想起幾年前,遇上60多歲的的士司機,他說這輩子從沒進過中環街市。

自從去年10月開始,跟屯門很有緣,差不多每個月都會去兩次,於是我問Vivian,不如我們來次屯門精華遊?

Vivian續說,她看了《幻愛》,但沒去過「幻愛橋」,覺得那個屯門很陌生,於是我決定真的邀她去我近來開始在逐步認識的那個屯門。

我們輕輕逛了新墟、看了我喜歡的摩登建築「天主教贖世主堂」、去了我很喜歡的小店隱啡、然後坐上輕鐵,緩緩向屯門碼頭總站前進。這也是我頭一次,慢慢看清楚那碼頭和未到「幻愛橋」前的一整段海濱。

喜歡跟Vivian聊天,聽她談Bristol這個她即將要前往的目的地,也很欣賞她開始閱讀那城市的社區媒體,細緻探索在那座城市生活的種種可能。那天我一直想,Vivian很懂得尋找生活的可能,也很有品味和城市觸角,真想讀到更多她對Bristol的觀察。

回家後,收到她說,「平常和家人朋友旅行都是我計劃行程」——我看來沒猜錯,Vivian就是那種擅長發掘城市的人,她說難得有半天「放空沒有帶腦」,所有多謝我們。

我反而想好好多謝她,除了那天聊得很快樂,也因為她confirm了我一直相信的事,香港是一座inspire人如何在他方生活的城市,希望Vivian也有機會啟發到其他身在Bristol的朋友。


@sundaymingpao 的欄目 「去埋呢度先」:
Sampson每次約一位即將離開這座城市的香港人,了解其性情、喜好,設計一趟旅程,讓他/她遇上多年來錯過了的「正嘢」,做幾粒鐘朋友、情留香港半天,一路行住傾捨得捨不得,一路蒐集這裏叫人留戀的hidden gems。

「我一直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到了這年代,不論是否別離,都似在跟香港進行一場「漫長的告別」。如果離開前,有許多地方想去埋先,一直去一直去,會否永不離開?」

「去埋呢度先」每次都有曾曉玲同行,書寫這旅程。Sampson則簡短撰文介紹設計的旅程,並在當天負責拍照。

---

以下附上當天曾曉玲同行後寫的文章:

【去埋呢度先:屯門異風情 輕鐵初體驗 對照英倫城市】

在屯門站四周張望,一頭連接輕鐵站,另一頭是商場入口,正猜想是在哪個出口會合,Sampson卻指示是F出口。一踏出去是個空蕩平台及龐大混凝土支架,中間穿個洞,是0形車路,摺疊着不少好看角度。先走到邊緣向下俯瞰,是屯門河與輕鐵站,「這裏上下有很多層次,還可以環視這一帶的舊工廈」;往外走,車路附有一小截行人路,更見到輕鐵在高架軌道從高往低滑行的風景。

Vivian在佐敦長大,之後住過堅尼地城、大圍,現居又一村,甚少踏足「大西北」,在會合我們之前,她到商場V city繞了個圈,原來她是在大專院校教商科的老師。「我以前是做marketing的,就是公關、廣告、市場營銷一類工作,18年前生小朋友後,就轉任兼職講師」,她留意到這個屯門商場舖頭齊全,不缺高消費品牌,跟自己即將定居的英國城市Bristol不同,「它的市中心也繁榮,會有商場和高級品牌,但在比較外圍的地方(suburb)只會有開着藥房、薄餅店的high street,而香港的suburb則是這個模樣的。」我們沿路落斜跨過屯門河,這近工業區的淡靜一角倒讓Sampson想起他曾往留學的Manchester,「那裏同樣有如輕鐵的電車,加上今天涼涼的,天又灰暗暗,就更有那種感覺了」。

我們圍繞屯門站兜個圈,回到鄉事會路,便遇見低調精巧的天主教贖世主堂,這座建築1970年代初啟用,設計上巧妙地以十字架的周邊立面微微向中間斜陷,並在上方髹上較深的棗紅色,與背景天藍色對比,令十架在視覺上更加突出,Sampson還找到教堂一幀更「有型」的舊照:昔日十架並非耀目金色,而是沉實木頭,周邊主要以灰色深淺營造光暗對比,還有燕子在十架下方築巢。

Vivian安排女兒在英升學,也與丈夫於當地尋覓安居之地,在鄰近Bristol市中心的地方Stokes Croft附近物色租盤前,她上網對這地區搜尋一番,發現許多人見塗鴉就怕怕,還有人說朋友聽到自己住那裏認為如住敘利亞,「但有住當地多時的人說他們唔識欣賞,其實呢啲係波希米亞」。她知道她的選擇與大部分移英港人住在較邊緣地區不同,「現在屋企沒細路仔了,我不必常蹲在家中,反而想自己起碼行出去便能飲杯咖啡吃午飯」,她說,「我覺得見到燈好重要,對於移民,語言、文化、食物我都沒什麼問題,如果入黑後街上仍有光,我估我就ok了」。

行程:屯門站F出口→新墟→隱啡→屯門碼頭站→「幻愛橋」

當Vivian傳信息給我說有興趣參與「去埋呢度先」時,她特別提到,似乎之前參加過的朋友,年齡層多在二三十歲,並問我是否有興趣跟不在那年齡層的她一行,我一口就答應了。本欄的初衷,其實就是遇上軌迹各異的香港人。Vivian跟我說,她的孩子即將升讀大學了,她有些日子會在上環的見山書店當一日店長,於是我猜想她的「生活圈」和興趣可能有跟我重疊的地方。
我開始問Vivian,香港有沒有她從沒去過、或想去的地方,她沒有很切實的想法,但偶然間,她說了句讓我印象極深的話:「我是那些沒坐過輕鐵的香港人。」我聽到之後就想,不得了,我們一定要去坐一次輕鐵。左思右想,我決定邀她去我最早居住過、但現在反而是最陌生的屯門一行,並把電車之旅夾在其中。

只認識《幻愛》中的屯門

我再問Vivian,如果去屯門,覺得如何?她又答了我覺得很有趣的一句話,她只從電影《幻愛》看到屯門的「幻愛橋」,對該區陌生。我怕自己聽錯,再追問她,所以你是去過「幻愛橋」嗎?她說沒有。這次旅程於是就確定了,在我心目中,「幻愛橋」一帶的屯門海濱很有趣,所有香港人都該去看看。我計劃我們從西鐵站起行,中途坐輕鐵,以海濱為終點。

鬧市商場、青山綠水 濃縮一處

臨近黃昏的買菜時分,新墟一片繁盛,沒被商場搶光人流,Sampson推介在這邊感受屯門的濃縮街景,「一邊是熱鬧街道,另一邊是商場,沒多遠又是青山綠水,這樣的對比相較元朗、荃灣更強烈」。我們走上天橋跨過屯門公路,來到達仁坊的凹形角落,更有小社區的氣息。在小店「隱啡」坐下來,問起Vivian在上環見山書店不時客串店長的淵源,她說起與店主Sharon相識,「要追溯到Blogger時代了,都差不多20年前,一班比較文青的媽媽blogger,有些在香港,也有些在美國、歐洲,如此隔空認識,後來在港的一群就約出來見面。見山的店長們各有背景,有老師也有翻譯,我算是最不懂書的吧」。從事marketing多年,她難忘在書店當前線店長的時光,和斯文的客人交流生活。置好在英居所,這次Vivian回來是作最後收拾,但她已開始發揮着社交能力,閱讀Bristol的社區媒體,還因此發現港人在當地開了咖啡店,竟就在家附近,已光顧過好幾次。她說年輕人也會建立自己的網絡,留英港生建立的組織更會每年在香港搞迎新營,讓即將負笈外國的少年先認識一些同伴。

新環境新事物 學會了就心安

我們離開咖啡店往對面何福堂站繼續旅程,終於展開「輕鐵初體驗」,三人如「大鄉里」般小心翼翼地探究嘟卡系統,以免誤搭霸王車。輕鐵駛進友愛邨,近距離望着街坊商場,問Vivian有沒有追看港人YouTuber的影片蒐集英國資訊,她倒是慣了親自尋根究柢,「例如住house的垃圾分類是很困擾的,我會到政府網頁去看資料,買什麼膠袋裝什麼垃圾,再問問香港人,又查查禮拜幾來收,學識了就開心」,她抬頭看看站名,「於是心就覺得『安定』了」。
來到屯門碼頭站,從這裏就能到打卡勝地「幻愛橋」,不過少有人提及的,是一出這個站的一條長長海濱路,如果一下輕鐵願意勒住直奔「幻愛橋」的腳步,在碼頭附近來回蹓躂,會感受到這絕對是香港一處獨特的海岸,沒有離島的度假feel,卻帶點屋邨樓下公園的隨意,Sampson說:「這兒氣氛很邊緣,不像康文署管理的地方,就像突然去了某個唔知邊個管緊的地帶。」樹根垂成一道道簾,蔭護着小路,Vivian想念起又一村的大榕樹,「我個廚房望到棵榕樹,所以我都好唔捨得。又一村在城市中心,但好似住在郊外,由朝到晚都有雀仔唱歌」。


一路往屋苑「邁亞美海灣」方向走,海濱又是別個整潔優雅的模樣,中途突出一個向海平台亦是有趣設計,小孩似乎都喜歡,會下去釣魚。迎着猛烈海風,我們順步到筆直延伸至海中央的「幻愛橋」上。Vivian笑說從女兒身上學會了用電話拍照緊記「0.5」(開廣角鏡頭),這邊掌握新科技,另一邊她與丈夫在二手店買來古舊小收音機,為可如常使用驚喜不已。一代一代流徙,她記起自己未到10歲時,婆婆公公移民美國,「我印象好深的是到他們家時,看婆婆用報紙包住鑊鏟,當時心想,咁簡單嘅嘢佢都要執……到了現在,自己就像歷史重演呢」。


【我的。私藏】
九龍城街市

「我鍾意去九龍城街市,那裏有它的魅力,去得多之後,檔主會認得你,跟你聊天。我跟一個賣菜的阿姐很熟,到了英國都會跟她講電話,佢好惜我個女,又會好關心我,問我在英國食咩菜,好似半個阿姨咁。」常說人夾人,也許人與街市亦分「夾唔夾」,Vivian說她住過另一些地方,街市倒是冷冰冰的,「蒲街市」大概是住在香港有一定難度又值得研習的技能?


黃宇軒IG
黃宇軒FB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