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意外的國父(新版)

HacHi
·
·
IPFS
·
臺灣到底是「意外的國度」,還是「必然的國度」?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可否稱得上是「意外的國父」?臺灣的誕生,是中共、國民黨、美國、臺灣人等四方角力下的不完美妥協?還是臺灣人民奮鬥的結果及歷史的必然?
意外的國父

意外的好看

當初看這本書時,真的很意外。

通常挑書只看有沒有興趣,翻看後覺得文辭通暢就會買了,也間接導致我的書櫃書單根本爆炸。會挑這本主要是因為書名,作者有說是向《意外的和平》致意,後也導致我去翻閱了那本。

關於台灣的近代史,這本我原以為很無聊,跟我年紀差不多的人大概知道,其實雖然課本會講到台灣歷史,但因為不能被寫的東西太多,關於台灣的歷史又太短,所以台灣史真的很流於形式,記最多就日治時期,什麼開山撫番、劃界封山......等等,誰蓋鐵路,誰修水庫,更近代的,關於民國的,幾乎一無所知。

於是翻閱這本是我第一本關於台灣民國的近代史,也讓我認識了作者這樣一個人,非常開心。

會說這本好看主因是,作者除了文辭通暢之外,他還很懂「台灣人想看什麼事」,老實說我非二二八受害者家屬後代,家族內更沒有因為老蔣而受到什麼牽連,所以對於老總統我一直都只是觀望而已,我既不了解他生平,也不想人云亦云的說他如何如何,就像網路很多人都說孫中山先生戀童之類的,在我能好好看他多方的面向之前,實在不想這樣品論一個去世一段時間的人。

如果有個人可以客觀點品論,我會很樂意了解。

註:關於不能被寫,並不是說不能寫,只是大多數給國中生看的書,基本上都會美化1000%,忽略一些實史2000%,要看一些認真的、不太過篩選的,主要還是要自己補充,但我也畢業很久了,不知道現在課本如何。至少我被課本的孫中山騙了十幾年了。

關於台灣的蔣介石

這本是在探討純粹的台灣,從台灣這個國家來看,我們的國父會是...?

由作者觀點來看國家目前的國際地位也是種意外,至於為什麼開啟這種詭異又難以說明的狀況,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解釋,從國與國之間的,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為什麼美國選擇的背叛,但又回頭過來繼續和台灣簽屬台灣關係法。

美國人採用這些精確的英文有其法律和政治深意:首先,「acknowledge」是「認知和瞭解」的意思,美國只是認知中國人的立場,也不提出異議,但並不表示「承認和接受」。

從作者查閱的關於老總統的日記來看,其實當美國開始與中國接觸時,老總統相當的不好過。看得出對於美國的作為,他內心既憤怒又無奈,也只能部部被逼退。

如果不好好醞釀當時的國際氛圍,只從一些報導的隻字片語,又怎麼能窺探箇中滋味?

一九七一年夏秋,他為了確保中華民國留在聯合國,對美國一再退讓和遷就,同意「雙重代表權」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安理會席位。蔣介石公開聲稱「漢賊不兩立」,這既是他對內維持法統的工具,也是他對美交涉的一種策略


蔣介石反對臺獨,其實是擔心他在臺灣統治的合法性,害怕臺獨力量被美國利用,成為美國除去他父子的工具。但在萬不得已時,他甘願默認沙烏地阿拉伯修正案作為備案,接受「一中一臺」,只是為時太晚,蔣介石如果能早幾年與美國充分協商,推動這一提案就好了。

或許單純從台灣在地人民來看老蔣總統,他並不是毀譽參半,而是毀大於譽。但如果以當時台灣的領導者來講,他是很認真地在夾縫中求生存,甚至可以說處理得宜。

一九七一年十二月一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對臺灣清楚定位,就是「獨立自保而已」,明確放棄「反共復國」目標

關於台灣的蔣經國

其實在小蔣時代的台灣外交困境更深,除了已經退出聯合國、少了許多強而有力的朋友,全世界大抵認定中國的合法地位,當然最主要原因就是台灣沒有利益、沒有可以讓別的國家覺得利大於弊的價值。

人與人之間尚且如此,更何況國與國呢?

蔣經國已放棄爭論誰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轉而強調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存在是一個國際法的事實。

所幸在小蔣時代他重新定位了台灣的存在,領導開放經濟,帶領台灣經濟飛躍,對於奠定美國、台灣、中國這三方關係,有相當大的基礎。

一九八六年十月,蔣經國在國民黨中常會上強調,國民黨今天所面臨的局面是「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國民黨必須「以變應變」,但是萬變不能離其宗,「經國路線」的核心是「反共,親美,保臺」。

關於台灣的李登輝

其實這段開始的歷史我該比較熟識,畢竟我在新聞上都有模模糊糊的印象,但卻不了解當時的價值。

簡單說:在我可以記事時,我有記得第一屆的台灣民選總統時期。

所以我認知裡,台灣的總統一直都是公民直選。

只是我沒想到這個歷史其實是那麼的近代,原來那時就是第一次的民選總統。所以差不多時間出生的人,民主真的是開在DNA裡的。

蔣經國晚年經過再三考察,選擇李登輝做接班人,是因為理念一致,他相信李登輝會加速「中華民國臺灣化」的進程,完成他未盡的事業

從李登輝開始,後面才正式的進入民主時代,其間也很多紛擾,造成很多問題,這方面就不多加贅述,很適合自己親自拿書來看,且很好找到相關資料。

最讓我感到有趣的是,所謂的「九二共識」的來攏去脈,完全不是一句話就說得完,不好好的看,就會不懂兩岸那變來變去的共識到底是什麼,甚至說出來就像什麼保命符一般。

馬英九當時沒向國統會提及兩岸達成了所謂「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這是因為他當時並不認為有此「共識」


中國一直到一九九七年五月十四日才第一次明確提出海協會與海基會在一九九二年已經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達成了口頭共識


中國開始在公文書上使用「九二共識」這一名詞,並單方面定義其涵義是「海峽兩岸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兩岸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一個中國原則在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其政治涵義」的共識,「九二共識」一詞從此成為中國對臺政策正式的概括用語。

大概就是為什麼很多人說「九二共識就是沒有共識」的來源,主要是當年真的沒有什麼共識,但幾年後卻莫名開始出現共識。

至今我也不懂這樣沒有白紙黑字的東西卻可以講那麼久,政治果然都是需要口號的吧?

一九九九年七月九日,李登輝在提出「兩國論」時指出,歷史的事實是,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從未統治過中華民國所轄的臺澎金馬。

AP:http://moo.im/a/01ikPT



+++HacHi+++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HacHi喜歡閱讀,喜歡分享。閱讀量大,但空間不足,已停止買紙本書,所閱讀書籍皆在Readmoo平台上購買。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心得]從前從前,某個地方有具屍體……

[心得]萬物簡史

[心得]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