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靈魂提問 Day 4:何來電影的愛

「我愛朋友F。」我曾經如此自豪地宣告著。我相信她當時也會這樣說的。如今想來,大家都已經替換了其他賓語。
大學四年生涯(現在回想起來也算不上一段很長的時間),F是我非常要好的摯友,互相見證了對方由瓦解到重塑的過程。當時,我們都沒有意識到,原來往後的人生還有許多類似的循環,只是身邊的人卻會一直轉換。
我之所以說「我愛F」,的確是因為我容許她佔了我生活很大的部分。我們總是合起來一起上課,剛好又住在同一個小區。在許多同學和家人眼中,我們幾乎是共依共存。
我覺得她充滿個性,總是比我懂得多,尤其是電影。她曾經想過攻讀電影,卻因為成績比預期好而選了其他學科。她也試過當面嘲弄把《發條橙》掛在口邊來裝模作樣的男子。
話說回來,她是一個帶我認識電影的人。
大學校園裡有座多媒體圖書館,專門收藏了許多電影DVD。她聲稱自己比Netflix演算法更強,於是會精心為我挑選電影。而我只需要安坐在電腦前面,等待館員播放一套陌生的電影。有時候,我們會在她家觀看從TPB下載的電影。
我對其中一套電影特別有印象,那是Sean Baker的《Tangerine》。我們夜裡一邊看,一邊笑著荒謬的角色。F還解釋了電影的拍攝手法,而我卻只懂得想:我們其實多像電影裡的角色,生活一片混亂,幸好還有互相支持的朋友。
畢業後,我們順著Buzzfeed的風潮,一起申請某些新媒體公司,也一起落選。陰差陽錯,最終竟進入了同一個沉悶的行業。
直至某年,香港變了樣。我們也因此進入了另一輪瓦解的過程。可是,這次重塑出來的版本,逐漸不是我們當初認識的模樣。抑或這樣說,我們都換成了彼此不愛的模樣,互相厭惡。因為一件小事,我決定不再聯絡——對方也許不這麼認為。
今天,我們都變成了更加不同的人。我比以前更愛看電影。單憑這一點,我想我還是愛著F,感謝她那幾年為我選的每一套電影。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