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刻(301-305)
301 東北
很多年前的一件小事了。
有天在手機上叫了一輛的士,司機快到時電話問我從某條路過來應該左轉還是右轉,意思是想知道我等在路口的哪邊好提前變道。
問題是那個地方我也不熟悉,他也沒說他是從哪個方向來的,因此左右無從談起。
司機接到我後又嘟囔了兩遍,怪我沒有提前告訴他具體位置。我沒吭聲,心中不快,暗想這司機太霸道了,多大點事啊還依依不饒埋冤兩遍。況且我站的那個路口是個三岔路口,不是那種大十字路口,怎麼拐彎都不會太麻煩。
我坐在車上開始在手機上下圍棋,暗中等著看他還會不會繼續叨嘮這事,暗暗決定如果他再煩,我下車就給他個差評。
結果他不吭聲了,安靜開車。
車開到一個路況複雜的大路口時,他拐錯了一個車道,走錯了路,只好到前面繞了一下調了個頭。我心中冷笑。
離我的目的地還有兩公里多時,司機說「我給你結了啊」,說著把計價器翻了,意思是由於自己的失誤導致給我繞了遠路,所以提前結賬,最後兩公里不要錢了。
那一刻我忽然有點不好意思了,為之前的小心思。於是問他「你大連的啊?」他說「嗯吶,在大連待了十來年兒,我本溪的。」
大連周邊那個地方口音獨特,上車前我在電話里就聽出來了。本溪人說本溪聽起來像「本喜」,不瞭解東北方言一下子還聽不明白。
我說你不用早結算,沒事的,上海的路的確複雜。
他說那不行,我不能多賺你的錢爾啊。
下車時我說了聲謝謝,他說真不好意思啊,耽誤你時間了。
這個東北大哥挺東北的。
302 保潔
有一次請了個保潔阿姨來家打掃衛生,是個小姑娘,看樣子才二十多歲。
動作麻利,全程不說話,規規矩矩的,衛生也做得到位。
約定是兩個小時,十點到十二點。
快十二點時老婆說時間差不多了,謝謝你了。
小姑娘繼續忙活,想再把我們早餐剛留下的鍋碗也順手洗了。結果咣當一聲,把我們的玻璃康寧鍋打碎了。
老婆跑到廚房,連說沒事沒事,今天就到這裡吧。
小姑娘道了歉,又飛快地把打碎的鍋裝進垃圾袋隨後拿走了。
她走後,老婆開始發愁怎麼再買個一樣的鍋——她把現場處理得太快太乾淨了,我們都不知道那個鍋尺寸多少。
這個保潔小姑娘挺好玩的,估計當時嚇壞了,怕我們反悔讓她賠錢,趕快跑了。
其實怎麼會呢,我和老婆都是無所謂的人,這些年裡,保潔人員打碎的我家的鍋碗瓢盆和茶杯不知有多少了,碎碎平安吧,命裡該著。
303 保安
前陣子痛風發作,有一天自己去醫院。小區門口保安見我一瘸一拐,問」崴了腳啊?你去哪兒,我電動車送你到地鐵站。」
我連說不用不用,我騎單車就好,很近。
我家小區很小,保安也相對固定,他們應該認識所有居民吧。
有個保安特別熱情,每次看見我都要寒暄幾句。一方面是寒暄,一方面也是有顆好奇心。一次我出差,老婆跟一個閨蜜出去吃飯,飯後來我家繼續她們的girl’s night. 老婆開車進小區時,那個保安湊近車窗一邊打招呼一邊往車里窺視,因為副駕駛坐了個陌生人。
大概看到是個女的,就算了。
假如是個男的,我出差回來估計他會神秘兮兮地向我報告。
兩個月前小區換掉了這家保安公司,那個保安一夜之間就不見了,後來再也沒見過。
*內地叫“保安”,台灣是不是稱“保全”,香港叫“警衛”?
304 勞工
我常說老婆是勞工之友,她很擅長跟底層勞工相處。例如她會特意給按摩店的小姑娘買一束鮮花、或我們從國外旅行帶回來的一盒巧克力,也經常會給來家做保潔的阿姨一些家裡多出來的物品、衣物等。
我這人面上總是很冷,較少跟勞工囉嗦,儘管我心裡對所有勞工都是尊重的。
前年有一次老婆網購了幾樣東西,退貨後賣家說有一件沒收到。打電話問快遞員,對方當即表示願意自己賠錢(估計是意識到自己搞丟了貨)。
於是老婆先賠了賣家那件貨的錢,但再聯繫快遞員時對方就不接電話了——那個嘴上很豪氣的快遞員一點都不仗義,騙子。
但我們對所有勞工仍然保持著穩定的耐心和善意,看到勞工被客戶刁難、欺侮,我比當事人還生氣。這麼多年來我們沒有投訴過一個外賣員或快遞員,儘管有些人的服務真的應該被投訴。
人的平等觀念,不是嘴上說說的,是看你怎麼做的。
對我們而言,人的平等很多時候比自由更重要。人首先是平等的,然後才會有自由,一切自由都源自人格的平等。這個觀念你要從心底發出,不是當眾喊成口號的。
平等,在這樣一個國家,是多爛俗(口頭上)但又多飄渺(實際上)的東西啊。
305 GA
外企的所有部門裡,我最反感政府事務部(Government Affairs, GA)。在幾個不同的外企跟這個部門打過交道,實在不敢恭維。
最大的本領就是擅長忽悠不瞭解東亞和中國大陸的老外,擅於把自己的工作神秘化,反正你說你去跟某個官員開會了,公司也無法求證。
一件事,辦成了是他們的功勞——看,我們認識高層,我們手眼通天。辦不成,就是政府腐敗,跟上面回覆「國情如此,沒辦法」。
有時候旁觀他們的嘴臉覺得的是一種可憐,不是可笑。這種工作,對人類文明進步有什麼貢獻?在文明和法治國家這幫人根本找不到工作吧。
偏偏有些老外吃這一套,尤其歐洲人。給他安排個見高官的會議,老外就屁顛兒屁顛兒了,跟國人一個德行。
什麼土壤種什麼花草,很多外企(主要是歐企)不知養活了多少這種「外企公務員」。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