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空空道人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雷击木树洞

空空道人
·

我有四个小红书账号。如果算上注销了的两个,一共是六个。

一个账号代表一个我的兴趣爱好或特质,我不愿意让我的所有兴趣特质只用一个主账号,被现实生活中知道我的人发现,感叹“哦原来她是这样的”——我把我四分五裂成几块,每一块都厚重涂抹上脂粉风干成面具,就算碰巧被熟人发现其中的一块,他们也绝不可能认出面具之下的我。

我的主号和我写文章的Matters账号同名,叫空空道人;我的Instagram和微信个签都有指路我的Matters账户,所以认识我的人肯定知道“空空道人“便是我罢。在那个账号上,我只发一些无伤大雅的帖子,比如去hiking的所见所闻,演唱会、迪奥卡包、素食火锅——泯然众人矣。这给我一种莫名的安全感。对对,是我熟悉的童年,是我被规训为“不能张扬”的童年——“别搞特殊“的童年,我连过敏都不敢说。

我不断地将自己掩埋起来,一点一点慢慢把沙子铲到巨坑里。沙子那么细,铲子那么小,我铲到汗流浃背也没能把坑填起来。仔细一看,坑里没东西,原来我从头到尾一直不知道自己在活埋什么东西。也许我只是单纯地想填坑——是我对这机械性重复的动作着了迷。

一个账号用来咨询买猫事宜,她的人设是一个住在沙城、喜欢滑雪的年轻女生,最近恰好准备养猫——我想这些特质不会直接指向我,毕竟我根本不会滑雪。我一点都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在准备养猫。

一个账号的人设是高敏感高觉察、渴望深度沟通的90后厌世华人女子。帖子发出来后又立马删掉了,因为我虽然一个朋友都没有,但是其实并不渴望“朋友”——除非你真的很有趣。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的一个ex friend在二月份时用手机给我拍了一些照片,然而到现在还没给我,我又实在不好意思问他要。我是真的很喜欢乌鸦。

一个账号用来咨询乐器相关事宜——她暂无人格,还是未赋形的赛博胚胎小红薯。我绝不让任何人知道我这个绝对音痴居然会对某个乐器感兴趣。无关尊严,只是不想被不同维度的生灵观测。

被注销的两个账号,一个分享我的谱系障碍确诊经历(我在打“谱系障碍”的时候,输入法第一个选项居然是“浦西障碍”),一个分享我修行、修术的法门——当然了,国内的网络环境对后者监管严格,我努力修整了好多次帖子才发出去。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两个账号都火了,每天上线都是“99+”通知。一点开红点点就是一个个评判和问题堆叠成一列,隔天再点开就又是崭新的一列——一列是虚怀若谷,一列是班门弄斧。我仅仅只是看着,有时候点点赞,有时候答答问题。后来不知为何谱系账号登不上去了,我就主要上修行账号分享法门和诀窍。那段时间每天精力都不佳,好像回到了2023年之前的我——每天都需要很多很多的睡眠。一开始根本没想过是小红书的问题,后来忽然回神:能量这种东西,也不是不能顺着网线爬过来。于是我狠心注销账号,一瞬间立刻回归生龙活虎。

一个账号是一个人格,也是一个平行宇宙。切换于账号和账号之间就是轮回,巡游于不同的人生之间——热爱滑雪的年轻女生其实也曾是个高敏厌世的华人女士,谱系患者同时也是修行人。一张一张的我的面具散落小红书各页,我实在是不愿让现实生活中知道我的人全面地了解我,这就犹如被人站在最高处凝望着我在各个宇宙间反复横跳直到混沌,我的一切尽收人眼底。Matters则是我的树洞,这里展现了完整的我——我的兴致、特质和理想,每一个字都留存着我的指纹和掌温。我在微信和Instagram个签都留了我的Matters用户名,这是我留给真正关心我的人的秘密通道,是我在说:如果你想了解我,来这里吧,这里有最完整的我,在这里你能找到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到的我。我拒绝的是多数无谓之人,不是真正关心我的人。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到这里。话说,上周四灵感堵塞,没有发表文章。今天发两篇。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