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的一点研究与思考

davin
·
·
IPFS
本文是基于油管上官场频道的内容,对今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的一点研究和思考,希望大家能互相交流学习进步

蔡奇出生于1955年12月5号,祖籍福建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此村全村姓蔡,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出生于福建省永安县与尤溪县相邻,同属三明市管辖。小学和中学分别在永安实验小学和永安三中完整读完,基础教育比较良好。

1973年,18岁的蔡奇从永安三中高中毕业,在福建农村下乡当了两年知青。

1975年与习近平同年通过工农兵学员推荐进入大学学习,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1978年福建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在校党委办公室工作。

能够通过推进进入大学读书,其家庭背景想必不是当时一般的中国人能企及的。从他后来的微博中,我们可知一二。

“我的父亲是农家出生,早期在机电学校上学,参加过地下党活动。曾任县邮电载波室主任、工程师。文革被戴上资产阶级技术权威帽子,做了二年木工。文革后任邮电局长,后调回省城邮电学校至退休。儿时父亲不多话但很严历,常教导饭碗耍吃净,农民伯伯种粮不易。父亲一直教做人至今不忘。以此纪念父亲节。”

“母亲与邓拓同村。从小随外婆进城挑类。念医校后随父亲去了山城永安,一呆就是40年。她在医院工作一丝不苟,乐于助人,同事无不夸奖。对子女则严格要求。记得她年轻时喜欢唱歌,退休回到省城经常到湖边跳舞。为省钱,执意出门走路不乘车。我每次打电话问候,她都记在小本上。母亲已83岁高龄,祝她安康百岁!”

—2010年蔡奇微博。

从以上可以看出,其父平反后至少为处级干部,其母为医生。蔡奇的家庭和他被推荐进入大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能进入福建师范大学,与和他同年进入清华大学的习近平的家庭上显然有着明显差距,但是相较当时一般的中国人而言,已是非常不错。

当然,能进入大学的他,自身的学识水平学习能力也是比较突出,相较于许多工农兵学员,其完整上完了小初高中,学业表现自然也领先于大部分人。

在校党委办公室工作了几年的蔡奇,得到了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机遇。1983年,乘着小平干部年轻化的机会,蔡奇既有文凭,又有工作经验,被选拔进入省委办公厅,任综合处副处长,成为了一名省委的秘书班子成员。

不久,1986年,晋江假药案东窗事发,搅的福建政坛天翻地覆,省委书记项南下台,甘肃赶来的陈光毅接替一把手职务救火。一番政坛大洗牌之下,蔡奇抓住了这次可以说是其人生第二次机遇的宝贵机会。

传说其在省委办永远最后一个走,早半小时来,做事并不突出,但是勤勤恳恳,非常踏实,被陈光毅选中当了秘书,成为了省委办一个正处级秘书。

几个原因:首先是其受过完整的教育,教育水平高,结合后来看,确实是可谓文采飞扬。同时,特别是其说话好听,领导爱听,智商和情商相结合,是其成功的一大要素。

要做官有四个关键因素,身体要行,自己要行,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要行。前面已经体现出了后三个要素,而蔡奇的身体可以说非常行,一米九的身高,年轻(32岁)身体好。无论是陪领导工作,还是陪领导打球,都可以说是优秀人选,由此成为了省内重点培养的一名青年干部。

1994年,蔡奇得以从福建省委办外放到三明担任副市长,三明就下辖他的祖籍和出生地所在地,可以说是衣锦还乡。在这一时期其回到母校福建师范大学继续读了一个经济法律的硕士,取得了硕士学位。

1997年,硕士学成归来,当上了三明市市长,所谓家乡的父母官。从世俗角度看,已经达成了可以说是“人生巅峰”。但其在三明并没有特别突出的政绩,三年副市长,两年市长,成绩平平。(笔者未能完全了解,此处保留)

直到千禧年前后,中央组织部提供了一次厅级干部跨省交流的机会。可以说这是他人生中第三次宝贵的机遇,使他得以遇到人生的头号贵人——习近平。

1999年,蔡奇和隔壁黄岩市的市长黄坤明一起交流到邻省浙江省工作,蔡奇担任衢州市市长,黄坤明担任湖州市长。与他们二人对调到福建的原浙江这两个市的市长,最后只在副省级退休。而蔡黄两人,一人现高居大陆顶端,一人为地方大员,都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列。

你说原先的那两个被对调去福建的市长水平差吗,真不一定。你说被对调到去浙江的这两个人水平高,也不好说。走到一定高度,运气的作用往往出乎人的意料。什么是机遇,可遇不可求的就是机遇。而如何遇到机遇,只有天知道,而如何把握机遇,这就看一个人的自我本领了。当然,在没有一定本领的时候,也不可能遇到某些所谓的机遇。就像那次中组部厅局级干部对调的机会,如果是一个科级干部,是地方的某个办事员,也没有机会。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要有高的平台,而这个高的平台,还是要优秀的个人能力,才能在上面站稳。

总而言之,平台和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前者是在自己能力的基础上,也掺杂了很大的运气,后者更大程度上是靠个人的努力;通过能力,才能爬到更高的平台,有爬到更更高平台的机会,实践自己的能力。

有些人说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我赞同这一点。如果这样说的话,那就好说了,将运气归于能力的一部分,那么我的这套理论就非常成型了。平台和能力,再增添论述一下。

通过能力:运气和真本事两个方面,从而爬上更高的平台;在一定的平台上,平台给了人接受更高的运气的机会,也就是反过来增强的人的能力。在一定的平台上真本事再次施展,叠加运气,从而把握住新产生的机会,登上更高的平台。

循环往复,这就是人取得世俗上事业成功的原理。


回过头来说蔡奇,衢州的纸面经济水平并不如三明,基础虽然薄弱,也代表了它发展空间比较大,当时其特色新发展路径是新农业和劳务输出。蔡奇一到衢州,就结合其亲民市长表现与地方特色——发展三保“保安,保洁,保姆”行业,推广衢州阿姨,家政。甚至喊出了一些今天看来很不政治正确的口号:“衢州保姆赛菲佣!”。。。

传说当年蔡奇带着他的保姆团去到上海,在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室,蔡给陈良宇和韩正进行推销,保洁阿姨在办公室直接表演打扫卫生,但从这个故事听起来尴尬程度就令人扣脚。而蔡奇硬是不停走完了推销的流程,最后陈良宇脸皮厚,看完了表演了事;韩正脸皮薄,当场签了合同给老婆换了个新保姆。

蔡奇在衢州当市长的这几年,组织了37万农民参加技能培训,本地输出就业23万人,外地输出40万人。对外输出劳动力人数占本地劳动力三分之一。

在本地,发展工业立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贴牌经济”的发展遥遥领先,今天看贴牌经济好像是一个稍显落后的名词,但在千禧之年前后,这还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概念。

蔡奇在任的几年,衢州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从全省吊车尾到前几名,政绩斐然。

2004年调任台州,非常不巧。刚到台州就遇到恶劣气象,台风从浙江沿海登陆,而台州恰恰就是那次台风影响最严重的地区。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而蔡奇本人悍不畏死,冲锋在前,甚至在指挥部险些殉职。

当时的蔡奇和李强被人成为江浙务实型干部代表人物,跑起业务来一身闯劲,有些土包子接地气的感觉。

而蔡奇本人与和习近平有很多相似之处:下乡做知青、家道中落后平反、75级工农兵学员、当大领导的秘书、被重点培养、跨省交流、同一年回学校读博士。可以说处处紧跟,又比习近平小两岁,可以说是标准的“好弟弟”角色。

2007习近平去到上海收拾陈良宇留下来的乱局,而蔡奇也于这一年任杭州市市长。

钱塘江,又名之江,贯穿杭州。当时在做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接受当时省委宣传部长陈敏尔的建议在浙江日报上开辟自己的专栏,名为——之江新语,也可以说是今天习近平xxxxxx思想的雏形。


此时的蔡奇也开启了他新的“入脑入魂入心”的学习,成为了所谓之江新军的一员。

2010年任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同年五月开通腾讯微博,日均发博高达十二条。又接受李开复邀请开通知乎,全网粉丝达粉丝数量达千万。受到网民高度关注。

在他八千多条微博中,今日我未能完全搜集,但是通过仅有的一些了解,可以看出其是一个比较真诚的人,起码在网上是这样表现出来的。其呼吁官员的信息公开,要在玻璃房里运行权力等等,当然也和他当年玩微博相互照应了起来。今天再看来,有些唏嘘。

找到了他发过的一些微博,让我们共同品读一下:

“回家过年主要是看父母。父母都已八十好几,与小妹一家过着简朴的生活。见到儿孙他们是多么的高兴,一年的思念就盼这一天!而我见到他们心里就想流泪,老人年迈有病,没能陪伴身边真是有愧!这次回来多花时间陪陪父母唠喳,就是最好的尽孝。”这篇微博体现出了他纯真的一面,对于父母兄弟,人最质朴最简单的感情。

“历史上乾隆干了件很不光彩的事,那就是禁书,这点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禁书大致分政治性与道德性两类,最终以维护统治集团利益为标准。而大凡禁书,只要属于有价值的,未必禁得了,最终都由坊间保存下来。「雪夜闭门读禁书」,描绘的就是这景。由此想到,读者的判断力比禁书重要,读书当无禁。”这一篇体现了他对禁书的态度,我非常赞同他读书当无禁的观点,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偶尔也去读一些所谓的禁书。我想说的是,他对禁书是这个态度,可他真正坐到那个位置后,又真正实践了吗?还不是该宣传什么宣传什么,当然这是“屁股决定脑袋”的道理,也正常。

2014年发表最后一篇微博,评价美剧纸牌屋,说不能全信什么的。记得王岐山也推荐过这部美剧,之前和父亲一起看过一点,但是没看多少,有时间还是要再看看。

之后他就去到了北京工作,不再发微博。当时福建媒体嘲讽式新闻:浙江省副省长蔡奇任职仅4月被免职,系福建尤溪人。也足以看出当时的一些福建老乡对他是什么态度。今天看来这些人又有些可笑了,可是谁的人生不是在质疑声中度过的呢?特别是这种大人物的所作所为。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些主要是我通过油管上官场所得到的情况,许多事实我未去查证,对于蔡奇本人的风评,海内外各方差异较大,有的人说在北京驱逐低端人口,有的人又说他到处讲入心入脑入魂,给人洗脑,有很多负面评论。无论如何,这样的人,在世俗上也算是成功了,还是现任的,总还是能从他的成长经历中体悟出一些道理,学到一些什么,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价值。

特别是一个平台与能力的理论,归根结底,能力中的运气部分个人无法干预,只能说多行善事,而真本事方面就需要自己沉淀,才有机会展现在平台上,进而一步步登上更高的平台。不说那些虚的,起码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一些世俗的成功,发挥一些自己人生的价值,使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过的更好,也能为社会和国家乃至世界做出一些贡献,人也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