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生命裡煩惱的二三事~解脫之道
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自己如何從煩惱中逐步解脫的一些親身體驗。然而,文中所提及的觀點與想法,也許尚不夠周全或精準,僅以此拋磚引玉,誠摯地分享給大家。
若你正為病痛所苦,不妨試著讓身心靜下來,細細地感受那個讓你不舒服的部位。往往,身體的痛楚與某種內在的情緒衝突、或某段不愉快的記憶緊密相連。
年輕時,我曾長達五年深受鼻過敏困擾,試遍各種治療方式卻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我離開了當時壓力沉重的工作環境,症狀才明顯改善。
幾年後,將近四十歲時,我確診罹患糖尿病。雖然持續接受藥物治療,但病情一度惡化,尤其是在外商公司任職的最後幾年,面對工作價值的質疑與內心拉扯,導致血糖幾乎失控。後來,我重新調整了生活與工作,離開那家公司,誠實面對內在衝突,並以平靜的態度檢視自己的狀態,與自己和解。直到最近這兩年,我終於回到了較為健康穩定的身心狀態。
若你正受金錢困擾,請試著給自己一段平靜的時間,直視那些潛藏在心底、渴望被滿足的慾望。試著重新檢視它們的真實性——因為即使慾望被滿足,也未必會帶來真正的快樂。
曾經,我長期活在「缺錢」的焦慮中,不斷追求更高的收入與物質享受,但煩惱卻未減反增。直到某一刻,我真正看見了這一切源自於過度的慾望,於是選擇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物慾,僅保留當下真正所需。這讓我內心輕盈許多。此後,我也將「工作賺錢」這件事轉化為「創造價值」,用一種全然投入與坦然面對的心態,看待事業與職責。這不僅讓我重拾創造力與成就感,也化解了對金錢的焦慮。雖然我並沒有因此馬上變得富有,但我找到了與金錢和平共處的方式。
若你正處於失去至親或摯友的哀傷之中,請嘗試轉換視角。那些離去的人,並未真正消失,只是暫時無法以物理形式聯繫而已。你懷念的回憶,是情感積累而成的深刻印象,它們從未真正遠離。
在外婆過世的前一年春節,大年初二那天,我帶著母親前往探望她。用完餐準備離開時,外婆難得地主動送我們下樓,那一刻,我心中忽然湧上一股強烈的預感:高齡九十的她,彷彿正準備與我們道別。果不其然,春節後不到一個月,她突然在家中昏倒,兩天後與世長辭。
這段時間,我不斷回想童年時期與外婆相處的片段——走路去她家的場景、一起吃飯喝飲料的畫面、她慈愛的笑容與無條件的疼惜。這些溫暖的記憶,成為我心中真實的陪伴,讓我明白,外婆從未真正離開過。
以上分享,願能為正處煩惱之中的你,帶來一些參考與慰藉。這是我走過的路,一條通往解脫與內在平靜的方向。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