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物的體系,我的物件錄 · 第一天

七日書|第一天 一隻小錢袋

chocho
·
·
IPFS
·

「我的小錢包不見了!」在準備付錢卻找不到零錢袋子時候,我慘白著臉對男友說道。「不可能,我們今天坐過的地方起身時我都有檢查,沒理由掉了我不知道。」男友試圖安慰看上去已經很不好的我。

這是一個平平無奇的週末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後來我發現它果然並未離家出走。

但在回家之前,發現它不在我身上之後,我內心極不安穩,彷彿失去了的不是一個錢袋,而是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是昭告世人我來自那北回歸線上唯一的雨林地區的信物。我試圖用平穩的音調向男友解釋為何它對我如此重要,卻在認為自己已經失去它的那個當下,語氣焦急。

即使它看上去破破爛爛,沒有關係,這不會影響我對它的喜愛。現在市場上同款繡工的錢袋似乎再難尋得,就連它,其實也是我失散後重新再會的舊友。剛成為小學生的那年寒假,爸媽帶我回西雙版納過年。第一次遇到這種款式的小錢包,那時泰國並不容易前往,和泰北有同樣風情的西雙版納,就此承擔了對異域的一部分想像。爸媽在離開版納之前總會特意去泰國物產店選購一些伴手禮,回到滇中小城,再做人情。我們家不似小城中大部分的居民祖輩都居住於此,作為外來移民一代在打點人際關係上總要更加花費心思。

那時選購採買的伴手禮中,除了我只在新白娘子傳奇裡見過的那種古典雨傘,就是這種傣布做的小錢包,可以讓兒時的我覺得十分稀奇喜歡了。可惜雨傘價格不斐,注定是不會留在家中白白做擺設,而是要拿去送人做人情的。但小錢包呢?小錢包可以留一個給我嗎?我跟媽媽請求過,不記得她的回答了。也不記得從小丟三落四的我,是自己弄丟了錢包,還是其實我媽並未給我而是送人了。

就這樣在心中留著一絲遺憾,也有曾再去泰國物產店採買零食時候想要找到一個同款小袋子,然而我再也沒遇到過它。

直到二十年前,那年我媽外派清邁,回來給我帶了肥皂雕花,木雕小象等等,在這其中,我竟然發現了那個我自童年失散後一直暗自尋找卻從未找獲的小錢包!那個濃濃的泰北風情的織物風格,只要拿出來它我就能感受到它在提醒我也在告訴別人,我,來自東南雅。是它了!在小城中我一直都有一種既溶於此又不溶於此的奇怪感覺。下課放學後別人總是去爺爺奶奶家吃飯,而我則是跟著爸媽一起去吃食堂。別人會在被提起時候順便說到,他不就是那個老x家的孫子(女)嘛,而我只能在同學前描述我遠在祖國邊陲地帶的外婆家,隔河相望的就是緬甸。但當我開始用這個錢包之後,我開始對自己的身分有了前所未有的認同。滇中小城富庶多漢人,但我偏是那未開化蠻夷之地的兒女。這也不妨礙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

後來我一步步離開小城,離開南方,離開中國,小錢袋子一直一路伴隨。請繼續多多關照唄,我的老伙計。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