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結尾

silm
·
·
IPFS
·

雖然我們都坐在水邊,看著腳下同一條小溪,但我們看見的,絕非相同的水流。

越經過歲月的風吹,越發感到,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不同的,絕不要從外表去判斷一個人。

什么時候,我們能從笑聲中,聽見悲傷;能在平靜下,看到恐懼,也許就意味著我們真地成熟了。

有人總覺得果子腐爛了,才是成熟。

但我們都明白,果子腐爛了,雖然已經成熟,但那并非我們所要。

我們需要的,永遠不是那種爛俗的臭味兒,也不是只能成為下一代養料的一堆爛泥。

有人這樣說:

「我看著溪面上揚起一層層奔動的光。這幅景象有種純然被動的魅力,就像云層下的光在原野上爭逐,又像是正在做著的美夢。微風吹起,力量薄弱,但是你在精神之狂風的力道中屏著氣,兀自揚帆前進。」(《聽客溪的朝圣》)

人生太多難題,永遠會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無論已經發生,還是尚未開始,總會如此。這樣想,就像一個徒步穿越荒原的人,忽然想看看終點在哪里,于是這無望無際的荒原告知抬頭的他:絕望。因為出現在眼前的,永遠不是微小生命能夠完成的距離,無論多么傲慢,也要折服在這漫漫不可知的長路前。在抵達以前,我們每個人都是失敗者,這顯而易見,但過于殘酷。

總有一天,我們會謙卑地低下頭。

只看著我們今日能夠完成的路途,然后默默走完,猶如一架精確的天平,我和路,取得了平衡。我們當然明白,這段距離并非自己的目標,但我們也不會再將期望變為絕望。因為每個人的路,只有每個人自己完成,每個人的路也并無一定要完成的刻度,什么時候我們自己覺得滿意,才會讓我們真正停下。停下的地方,就是終點;而不是有一個未知的地方,走到哪兒,才算我們完成了自己的目標。

目標由我決定。

于是,一切都會慢慢松弛下來,并在長路中擁有了隨時休息的可能。

為什么不這樣呢?

當我們第一次放下重擔,坐在路旁,享受身邊正在開放的花朵,傾聽那昆蟲飛舞的吵鬧,然后聞到了一直伴隨身邊的香氣。我們的身邊一切具足,并不需要真正從別人那里尋得什么,因為「我們」包括了所有人。

所以,一位老師這樣告訴我們,傾聽,放下一切,只是去傾聽。

并沒有什么,一定要讓我們去做,也沒有什么,必須在什么時間之前完成。我們擁有每一個時間片段,只要我們想,我們就可以得到它。

「我一直認為,假如你看得夠仔細,就可以看見風——那淡淡的,幾乎看不見的、細微的碎片高高在空中奔去。」(斯圖爾特·愛德華·懷特,同上)

現在,我們都坐在水邊,就像開頭說的那樣。

小溪流淌著,宛如最初的歡唱。

你看見了哀傷,那是真實的;你聽到了快樂,也是真實的。

去聽,去呼吸,去回到自己的內心。

那么,我們將感到——

你來結尾。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silm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莫扎特的陰影

U的夢遊(62)

我喜歡的一定是我喜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