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 奈良美智 My Imperfect Self 個展

阿蘇
·
·
IPFS
很喜歡他這些很有“手感”的作品

洛杉磯 BLUM Art Gallery 帶來了奈良美智的第十次個展《My Imperfect Self》,這次展覽正好是他 1995 年在 Blum & Poe 舉辦的首場美國個展《Pacific Babies》三十週年。

這次展覽的重點之一是 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1995),這件作品用幽默又帶點黑色的方式,講述了奈良當年在德國生活時對「歸屬感」和「身份認同」的掙扎。隨著時間推移,這種不安轉變成了對故鄉更深的情感連結,特別是對日本北部那種遙遠而寧靜的風景。在札幌,他開始用廢棄的黏土碎片來拆解自己標誌性的孩童形象,創造出帶有手工痕跡、不規則但生動的作品,重新找回與材料的連結。這個展覽首次公開他的這種探索,帶來 11 件青銅雕塑,展現奈良如何把「可愛」這種美學推向一種更有個性的風格。

奈良美智第一次洛杉磯在的展覽,還有影像留存:

全新的雕塑嘗試

這次展覽的核心是奈良的雕塑作品:11 個青銅頭像,每個都有點詭異但又讓人無法抗拒的魅力。這些雕塑最早是手掌大小的黏土原型,後來放大鑄造成青銅,但仍然保留了手工製作的質感。你能看到奈良在作品上的刻痕、刮痕和小洞,這些都不是刻意的破壞,而是讓作品顯得更原始、更隨性。例如,Medusa 帶著靦腆的微笑,深深的髮絲像是被雕刻出的紋理,而 Long Tall Peace Sister 則用了傳統的瓷磚模具來壓出頭髮上的花朵圖案。

Medusa, 2024 Urethane on bronze 46 7/8 x 47 1/4 x 23 1/4 inches 119.1 x 120 x 59 centimeters
Long Tall Peace Sister, 2024 Urethane on bronze 92 7/8 x 60 5/8 x 35 7/8 inches


奈良的靈感來源

奈良這次的雕塑探索,主要受到三大影響:

  • 2011 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和海嘯——這場災難對奈良的影響很深,他甚至開始用身體去撞擊黏土來發洩情緒,這種直接的身體參與成了他雕塑風格的一部分。

  • 在北日本的生活經驗——奈良在北海道的偏遠地區,特別是札幌附近的 Tobiu 村,度過了一段時間,這裡的寧靜環境讓他開始隨性地創作小型黏土頭像,這些作品讓他重新找回與大自然的連結。

  • 回顧自己的早期作品——他重新翻看一些當年不太被關注的作品,比如那些身體拉長或頭部被壓扁的角色,並從這些「不完美」的形象中找到新的創作靈感。

不只是雕塑:奈良的藝術語言

這次展覽除了雕塑,還有繪畫和素描,這些作品就像一座橋,連接起奈良早期和近期的創作。比如,大型畫作 Blurry Mind 就是他對色彩層次的一次探索,讓觀者可以細細品味畫布上的變化。雖然「奈良孩童」的形象依然存在,但這次展覽試圖打破舊有的框架,讓他的藝術語言朝著新的方向發展。

近幾年,奈良的創作節奏變慢了,也變得更有沉思性。他開始更珍惜手工製作的感覺,強調材料與手之間的互動。他的創作哲學也變得更簡單直接——在「不完美」中找到自由,在「未完成」裡發掘更多可能性。

參考資料:8b2de2a798fa8abaf000...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阿蘇ᴄᴜʀɪᴏsɪᴛʏ | ʟɪᴠɪɴɢ ɪɴ ᴄᴀ|記錄一些在洛杉磯的生活點滴 哦對,喜歡動筆寫字與畫畫、看書,活生生的筆記控,正在尋找自己的創作風格中 我的貓 ig@cappiccino_ 瞎畫一通 janesu.studio substack @janesu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打造你要的人生 讀後心得:從痛苦到幸福

如何表達 How to Speak 重點分享

椅子少了一隻腳 一個三十出頭社畜的存在主義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