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坚持写作30天后
终于到了day30这一天。
这一个月为了完成这个目标,我熬了好几次夜,黑眼圈都没消下去过。本来以为有一肚子话要写,没想到只用三个多星期就把自己榨干,甚至在第21天毫无灵感,不得不写了一篇流水账式的影评凑数。赶紧恢复了阅读后,才又能继续动笔写作。
曾经也尝试坚持每日写作。那个文档一直被我放在电脑桌面上,到现在才有4页。零零散散,实在算不上文章。但这一次,在笔友的鼓励、监督下,30天,累计写下近3万5千字。题材大多与城市环境问题相关,也有一些读书笔记和随笔感悟。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慢慢意识到自己必须恢复中文写作。语言如此重要,它是人的庇护所,和安全感、自尊心、对生活的掌控感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里有个人原因。因为生活在德语环境,这几年阅读又大多集中在社科或专业类书籍,少有散文,诗歌,小说,无法持续锤炼文字的美感。中文是多么美丽的语言啊,但我却逐渐丢失了把握语言节奏感的能力。对自己写出的东西,我总是很不满。不够流畅,不够生动,更不要说写出优美的文字。上周交了一篇谈专业问题的文章,编校的朋友还指出了多处“的地得”用法错误,真惭愧不已。
当然也有环境的原因。看整个中文语言场域,虚伪、假意、愚民、反智、试图让人放弃思考的语言不是到处都有吗?有多少写作能经受的住时间的考验,成为留下的经典呢?这个标准也许太过文学,因为还是有很多文字偏重时效性。那么,在众多叙述当下社会的文章中,又有多少还值得再看第二遍呢?又有多少作者兼具头脑、心肠与才能?既有对人的普遍同情和关切,又有对大环境的思考与批判呢?
语言影响思维,思维改变现实。语言的困境,不管是文学的,社会的,精神的,情感的,和每个人都休戚相关。
在这个新旧价值正在重构的世界里,没有灯塔,没有先知,没有圣人可以许诺一个理想新世界,人人都或多或少的处在失序的迷茫中。
但好在语言仍然可以被自己掌握。
既然有那么多看不下去的文章,那么多看不下去的事情,那么多看不下去的坏掉的人心,腐烂的制度,僵化的设计,不如就用自己微薄的笔力提炼更好的语言吧,成为一个提出问题的人,一个质疑者,一个批判者,一个求真、向善、寻美的人。
无论什么事情,能坚持下去,都是因为心中比别人多了一点“硬”,它如磐石般坚定,是类似信仰的存在,是持久的精神动力。这个硬气可以指向很多事情,可以于社会,是只为苍生说人话;可以于人生,是非要兴高采烈地活一回;可以于细微,是对自身小世界的保持敏锐与感知。
坚持自己所坚信的,好奇自己所不知的。珍惜语言,提炼更好的语言,正是我对自己的期许。我相信,这个月的写作只是马拉松的开始。
在很远很远的未来,靠谱的人终将相遇。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