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的小鎮 隱藏的掙扎

覺 有情
·
·
IPFS
·
英國許多風景如畫的旅遊小鎮,表面熱鬧,實則隱藏人口老化、交通不便、配套不足等深層問題。本文以Swanage為例,探討這些小鎮如何在全球化與城市化衝擊下掙扎求存,呼籲旅人以理解與連結的心態看待每一段旅程。

若僅憑外觀來看,英國的許多旅遊小鎮無疑讓人一見傾心。鵝卵石鋪就的街道、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築、綠意盎然的丘陵背景與悠然步伐的生活節奏,如詩如畫,令人心曠神怡。然而,早前有機會帶領預科班學生親身走訪其中一個如詩如畫的小鎮進行深度考察時,我深刻體會到書本上對這些小鎮困境的描述,那是一種沉重的命運感,是一種被時代悄悄拋在後頭的孤獨與掙扎。

位於英國南部Dorset的Swanage,是地理教學書上一個重要的例子。它因獨特的地質結構、海岸防護以及世界文化遺產Jurassic Coast的名聲,吸引了大量遊客。每年有超過80萬人來此一遊,尤其在夏季,這座只有9000多位居民的小鎮人潮湧動,為當地帶來數千萬鎊的收入。主要大街上,紀念品店和小型咖啡室比比皆是,但對於當地居民而言,若要到最近的大型超市購物,卻得駕車四十五分鐘。更令人擔憂的是,很多本地民宅已被外區人士購入,改建為度假屋或第二住宅,導致年輕人難以在當地置業。這種「外表熱鬧,實則冷清」的現象,反映的不僅是商業式微,更是生活基礎設施的缺乏。

恬淡寧靜的鄉郊生活背後,隱藏著多重不便。根據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9000多位居民中,35%是65歲或以上的,比Dorset地區的29.45%還要高,遠超英格蘭和威爾斯地區的18.6%。這個小鎮的唯一診所,位於小山崗之上,對行動不便的長者來說,單是「睇醫生」已經是一項艱難的挑戰。交通的狀況也並不理想,1972年國家鐵路服務終止,英國鐵路公司更拆除了約6.5英里的鐵軌。如今,沒有主要鐵路幹線,巴士班次疏落,鎮內的年輕人多是從周邊小鎮駕車來工作,每日往返,像是漂浮於兩地之間的過客。

英國各地的小鎮,曾經都有屬於它們的黃金歲月,或是區域重要的農漁業地,或是維多利亞時代的礦業與工業重鎮。位於英格蘭西南部的Cornwall,就是另一個著名例子。二次世界大戰時,Dorset地區擁有鐵路、工廠和勃勃生機,而Swanage附近的Studland更是D-Day登陸行動的主要預演海岸之一。今天,昔日繁榮的故事,只剩下歷史牌匾,靜靜述說過去的榮光。

更值得深思的是,這樣的景況,絕非英國獨有。城市化的浪潮席捲全球,去工業化的衝擊讓眾多小鎮面臨衰退。無論是在愛爾蘭的Cobh,還是西班牙的Sintra,無數發達國家的鄉郊小鎮都同樣面對著這樣的困境。雖然觀光成為了振興經濟的一條出路,但單純依賴旅遊業,一旦遊人退去,便會留下更大的真空。

作為旅人,我們總是被這些小鎮的恬靜與美景吸引,卻往往忽略了背後的生活現實。或許我們無法即刻改變什麼,但若能多一份理解,旅程便會更有深度與回響。在行程中,有餘力時,不妨選擇在當地消費,支持那些獨立小店或家族經營的食肆;同時,從歷史、文化、社區與生態角度去認識這些地方,不僅是「打卡」,而是一場踏實的人文探索。

每一個小鎮都有屬於它的故事與傷痕。或許,我們可以學會以更溫柔的眼光看待這些地方,從如詩如畫的外貌中,讀出那些未曾大聲說出的現實與堅持。這樣的旅程,遠不止觀光,它是一種與當地的連結,是一次更深刻的心靈旅程。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