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格問題

hmym33
·
·
IPFS
·
不斷的追求和慾望的滿足,非但不能讓我感到平和,甚至不能讓我快樂,也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

寫在前面

自然而然地,在寫作這篇之前,我潛意識地想要逃避,想要把頭扭開,看向別的地方。我不自覺地渴望xx,渴望在暴飲暴食中求得飽足。

這種慣常的反應傾向我自小學以來就有了,在不安、彷徨時,會渴求慾望的滿足。

另外,我的心神很容易散亂,這也阻止了我更專心地整理這一篇。


我的人格與人性的問題

我的人格與人性有許多問題。受中國哲學的影響,我有時傾向把這些問題稱作「病」。但這樣的稱呼,好像會使這些問題的產生,顯得大多是外在因素,甚至與我無關。又似乎顯得我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太過無能為力,只能聽之任之一樣。不過,這只是我對「病」原本的態度,中國哲學中的用法,本未必有這樣的問題。

我這個人,有時習慣做「抽離」的思考和歸納。例如,我會說:這個、那個特征是由「現代性」所造成,某某的人性特征是現代人的通病等等。又或者說:某某是人性根源的問題(參考東方哲學的觀念)。這類說法(語言的使用方式),或許會讓我可能錯誤地感覺,這些人性的問題與我很遙遠。

但實際上絕非如此,這些都是我切身的問題,正是來源於我每一天生活的實感。它們都是我真的存在的,必須面對的問題。如同一把高懸在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我必須抬起頭來面對它,抵抗它;而不是低下頭去,掩耳盜鈴、假裝它不存在。(未必是這個典故的原義。)


好奇、左看看右看看;慾望永不滿足;心神散亂而動蕩

我的心靈,時常如無數頭脫韁野馬一樣;而我意志散漫,控制力不足,遠遠不足以控制自己。我經常想要「看些什麼」,這裡看看,那裡看看;好像有強迫症一樣,心靈、精神、雙眼、雙手,永遠停不下來。

例如,我會不自覺地去看一些影片平台的影片,許多是粗製濫造的、低質量、千篇一律的影片;甚至某些影片本身就會觸發人的成心,而使人心神不靈(但這種影片卻很能給予人精神的刺激)。

我也有暴飲暴食的傾向,像是我甚至可能連續去兩三家餐廳吃晚飯。哪怕我注意健康,也希望做飲食控制。但我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有些不受控制。我很感覺自己有種「不斷沉淪」的傾向:我會不斷向外,追逐世界中之物,追求滿足。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我認為自己可能是「容易成癮」的人,可能和某些激素的分泌機制有關。

上述這些不斷的追求和慾望的滿足,非但不能讓我感到平和,甚至不能讓我感到快樂,也不能讓我的生活狀態變得更好。追求這些的狀態下,我並不感到投入,而是感到無力地隨波逐流,好像心神空蕩蕩;精神更加紛亂,甚至可說是有點神志不清。這可能也形成了惡性循環:我在這些事上浪費時間,磨損心神 → 我在現實目標的實現上遭遇困難 → 繼續逃避。


現在,我面對另一個問題。

我以前的行為驅使,很多時候是在別人的、世俗的要求之下的「他律」。問題是,如果沒有了這些來自他人、社會的要求甚至壓力,我是否能夠維持足夠的內驅力,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活出自己想活的人生呢?

對此,對我的未來,我不禁感到憂患恐懼。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hmym33在政治和哲學系讀過書,不過完全是差生(笑)也缺乏知識和能力。 知道的東西不多,卻總想要寫些什麼…… 座右銘: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入遊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則鳴,不入則止,无門无毒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碎片集
6 篇作品

碎片集(六):人生在世——在過去與未來之間

對“观察自己”《台湾印象》一文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