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囉書窩|剛剛好的完美主義

■ 書名
剛剛好的完美主義:擺脫拖延、討好、怕犯錯,創造自己喜歡的人生
■ 觀點
本書的核心目標
本書的核心目標即是扮演推波助瀾的角色,幫助所有追求完美的人以幸福的完美主義者之姿重生。
完美主義的五大視角
大衛.柏恩斯(David Burns):完美主義是設定難以達成的高標準之後,帶著非達成目標不可的強迫傾向,並且只依此結果來評斷自我價值的性格特質。
戈登.弗萊特(Gordon Flett)和保羅.休伊特(Paul Hewitt):自我導向型完美主義、他人導向型完美主義、社會期許型完美主義。
羅伯特.史蘭尼(Robert Slaney)教授與道格拉斯.詹森(Douglas Johnson):高標準、整頓(或秩序)及不一致。
大衛.鄧克利(David Dunkely)教授與柯克.布蘭克斯坦(Kirk Blankstein)教授:設定個人的高標準、對於負面評價的擔憂。
蘭迪.佛洛斯特(Randy Frost)的研究團隊:對失誤的過度憂慮、整理癖、父母的期待、父母的批判、高成就標準、對行動的懷疑。
這本書正是以藍迪.佛羅斯特教授的視角為基礎,詳細說明完美主義性格的構成要素,因為這些要素最能反映其優勢與各種細節特徵。
李東龜教授與朴賢珠教授:扣除佛羅斯特教授提出的六大要素之一,剩下的五種要素最適合用以定義東方人的完美主義。東方人並不認為父母的期待與批判是不同的要素。
焦慮自己不完美造成的三大問題
完美主義也必然有其消極面。拖延、強迫症傾向的努力、克制減重就是具代表性的三項特質。完美主義造成的煩惱很單純,就是期望與實際狀況有所出入。
完美主義者的四種類型
「自我評價標準(locus of evaluation)」與「調節焦點(self-regulatory focus)」兩個標準,將完美主義分成四大類。

慣性悲觀主義
面對安全導向型的完美主義者時,需要留意一件事,就是必須尊重他們的防禦性悲觀論。換句話說,這些人是冷靜客觀的現實主義者,所以他們的腦中時時帶著「誰能保證我們負責的事情必定能成功?」的念頭。或許對安全導向型的完美主義者來說,悲觀論也是一種策略。看到正面樂觀的一面固然重要,但達成目標更需要實際的觀點,因此他們會把失敗的可能性也放在心上。
個性早熟懂事
安全導向型的完美主義者,大概小時候父母並不容許子女有耍賴哭鬧的行為。因為他們知道,如果自己直接表達出負面情緒,父母就會不高興,所以這類人從小就不會直接表現出自己的心情,而是會往肚子裡吞。習慣壓抑情緒久了,包括父母在內的其他人,也就很自然地認為他們是穩重的孩子。父母為了孩子成熟有禮貌的態度感到欣慰,而安全導向型的完美主義者也會為自己的獨立深感自豪。這類完美主義者從小就很早熟懂事。
比起興奮感,先追求安全感
安全導向型完美主義者的焦點完全放在避免丟臉、悲傷、挫折等負面情緒。由於他們過去毫不鬆懈、持續下苦功,所以幾乎不曾面臨失敗,只是,當他們意識到自己過去很少產生興奮感,就會為此感到惋惜。
■ 解方
改變與成長的實踐指南
改變的方向很單純,就是將優點極大化,將缺點極小化。無論是哪一種完美主義類型終究都不完美,因此記住,重要的是突顯優點、彌補缺點。
追求認同型——優先重視自己的心情
慣性拖延型——培養務實的時間觀念
安全導向型——性格慎重且身段柔軟
成長導向型——建立與他人的交集
對於安全導向型的完美主義者,建議如下:
第一是透過回顧掌握問題點。首先將過去沒掌握的機會整理成一段文字,接著再整理出未掌握機會的理由。
第二,是練習在自己寧願維持現狀,也不選擇變化的預防焦點語言(擔心的理由)上,加上挽救新機會的促進焦點語言(期待的理由)。透過此過程,就能明確掌握自己最擔心的是什麼,還有對於哪方面的全新變化感到遲疑。以及,藉此也能領悟到自己執著於預防焦點語言的程度,而如果能多善用促進焦點語言,就能帶來正向變化。
正向心理學與研究幸福的學者表示,使彩色的衣服更加鮮豔(促進焦點)與幸福相關。因為著眼於預防久了,難免會把焦點放在負面的事物上。
安全導向型完美主義者想活出更幸福的人生,就有必要在平時使用的「內在語言(self-talk)模式」(預防焦點語言)加上擴充包(促進焦點語言)。
■ 評論
這本書的結構清晰,條理分明,梳理了多種關於完美主義的視角。比方說,柏恩斯的認知療法聚焦於完美主義造成的消極面;《完美主義的陷阱》則採用了戈登・弗萊特(Gordon Flett)與保羅・休伊特(Paul Hewitt)的理論架構;而本書則是以蘭迪・佛洛斯特(Randy Frost)的觀點為基礎。
我特別關注「防禦性悲觀」,也就是「安全導向型的完美主義者」。畢竟追求「不動心」的伊比鳩魯學派與斯多葛學派,都有防禦性悲觀的傾向。換句話說,他們認為幸福不在於追求快樂,而在於避免痛苦。
本書提出的解方也相當具體:對於安全導向型的完美主義者而言,若想活得更幸福,就需要在慣用的「內在語言模式」(預防焦點語言)加上擴充包(促進焦點語言)。然而,就如市場上有一句名言:「悲觀者正確,樂觀者獲利」。一位悲觀者(預防)要如何獲利(促進)的拿捏,就是門技術了。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