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以太坊 L1,让DePIN基础更稳固
5月3日,Vitalik Buterin在其个人博客网站发布了名为“简化以太坊第一层”的文章。
本文基于Vitalik的文章进一步分析简化区块链第一层协议的重要性以及对 DePIN 基础设施的意义。
在迈向全球可信基础设施的道路上,以太坊正在持续进化。从合并(The Merge)引入权益证明,到即将上线的 Fusaka 硬分叉提升数据可用性,以太坊不断增强其扩展性与弹性。然而,另一个被长期低估、却至关重要的方向正在重新被关注——协议的简洁性(Simplicity)。
在PowerBeats看来,在去中心化基础设施(DePIN)逐步崛起的今天,尤其是在去中心化云算力、ZK(Zero Knowledge,零知识)证明和 AI 推理等高性能场景中,一个简单、清晰、低成本、易集成的区块链底层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为什么“简化”是以太坊 L1 的下一步?
简洁的协议不仅是工程美学的追求,更直接关系到区块链的可信度、可扩展性和普适性。Vitalik Buterin 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过于复杂的协议设计曾导致以太坊在研发、维护、安全、开发者生态等层面付出了巨大的隐性成本。而简化协议,将带来:
● 更低的开发门槛:更多开发者能理解、参与和构建协议基础设施。
● 更高的安全性:代码更少,结构更清晰,意味着更少的潜在漏洞和攻击面。
● 更强的可信中立性:减少协议层特殊利益倾斜,更难被“技术祭司”控制。
● 更低的长期维护成本:对核心客户端、验证器、开发工具等生态参与者都是利好。
如何简化以太坊 L1?
1. 共识层的简化
以太坊正在推进一个新的共识机制设计(“beam chain”),具备如下特点:
● 引入3-slot finality,极大简化 slot/epoch 的逻辑,核心机制仅需 200 行代码。
● 减少活跃验证者数量,简化分叉选择规则。
● 采用 STARK 聚合协议,移除对中心化聚合者的依赖。
● 重构验证者管理机制,使激活、退出、罚没等操作更加清晰可控。
共识层的简化,将降低验证成本,增强去中心化验证节点的可行性。
2. 执行层的重构
当前 EVM (以太坊虚拟机)存在多项结构性冗余和复杂性(如 256 位架构、难以移除的指令集、预编译滥用)。Vitalik 提议采取更加激进的路径——一次性过渡至一个更高效、更简洁的新虚拟机(如 RISC-V 或 ZK-native VM),实现:
● ZK 证明性能提升 100 倍以上
● 指令集更清晰、形式化验证更容易
● 多语言支持更广泛,开发工具链更灵活
● 大部分预编译函数将被淘汰,进一步增强协议统一性
简化 L1,对 DePIN 云算力生态意味着什么?
DePIN(去中心化物理基础设施网络)代表了区块链应用的新边疆,尤其在算力网络、分布式存储、带宽市场等方向正在快速扩展。L1 简化带来的影响大概涉及以下4个方面:
✅ 降低参与门槛与运行成本
更高效的共识和虚拟机意味着算力节点不再需要昂贵硬件,边缘设备也能承担基础任务,更多的算力节点将可以更低门槛地参与进去中心化云算力生态中来。
✅ 加快开发部署速度
更清晰的协议规则和更友好的 VM 生态,帮助开发者快速构建 ZK 验证、算力分发、激励结算等链上逻辑。这对项目方非常友好,意味着像去中心化云算力生态项目方可以更高效和快速地构建链上运行系统,高效的接入来自个人或大型企业的闲置算力资源。
✅ 增强安全性与可验证性
原生支持 ZK 的新 VM,使得算力执行结果可以被链上高效验证,建立真正可信的分布式计算网络。得益于原生ZKVM的效能和价值,这意味着参与DePIN的个人或团体其节点计算、经济结算在链上高效运转的同时,还能保证充足的安全性和可验证性。
✅ 守护“可信中立”的基础设施理想
更简洁、更去中心化的协议有助于防止资源向技术垄断者集中,让 DePIN 真正为全球用户所用,进一步去中心化。
结语:更简洁、更具有未来
当我们构建新一代去中心化云算力、ZK-AI 基础设施时,一个透明、简单、稳健的区块链底座不再是可选项,而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以太坊正在向这一目标稳步迈进,而作为 DePIN 构建者,我们也将从这一变化中获得前所未有的技术红利。
未来的区块链世界,不是更复杂的规则构成堡垒,而是更简洁的底座承载无限可能。
引用: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