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日書|執筆忘字
細個嗰陣,作文就只係中英文功課考試總會有嘅一份卷,聽說讀寫呀嘛。去到高中,補補下習發現所謂多角度 / 批判性思維,又好似離唔開作文嗰啲解題框架,所以 in a sense 支筆決定咗我點諗嘢、點睇呢個世界。
入到 law school 直到舊年辭職中間呢十年,灌輸咗一套法律行業對於字眼嘅執着。寫得出嚟嘅嘢要有根據,邊一句係條文案例,邊一句係自己推論要分清楚。雖然話草擬合約好多時只係執字粒,但係成個行頭以至法律制度、法治又真係建基於文字之上。唯一嘅缺點係,將寫作變成搵食架撐(或者就算係維護公義嘅工具都好),意味住支筆唔再係承載住自己嘅靈魂,而係主張客人利益嘅僱傭兵器。

重返校園呢大半年,好似走馬燈咁重溫 first degree 嗰陣寫 essay 嘅感覺。就住題目搵一堆文章同書,嘗試喺入面搵個連貫嘅故事出嚟,最後將啲空泛嘅諗法砌成一篇睇落有頭有尾嘅文章,rinse and repeat,直到有一刻覺得呢種堆砌係咪真係有意義,寫嚟係為咗表達自己定點?不禁諗起香港有個字叫「文妓」,話啲專欄作家冇咩貢獻,每個月就係為稿費夾硬寫啲嘢交差就算,甚至乎冇乜真正嘅諗法、風骨,見風使舵、三姓家奴。
去到呢刻,喺 matters 用中文寫作其實冇乜特別意思,自己又唔係特別 proud of 寫出嚟嘅文章,只係覺得支筆唔練就會生鏽。然後呢幾日發現,中文都練唔切,愛沙尼亞文冇乜突破,英文已經開始退步(講緊係基本文法,要返轉頭加返個 verb)。
諗返起,細個溫書鐘意溫歷史、地理(甚至數學)多過溫中英文,因為前者有固定範圍嘅內容、 past paper(考古題),做晒佢基本上都可以應付考試,而語文科無論點樣訂準則,去到最後都係所謂 skill-based,虛無縹緲又唔會有溫完嘅一日。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