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緣何愛GOFAT

食芒果
·
·
IPFS
·
先有動機,然後有行動。是這樣嗎?來讀當代社會學理論,剖析經典老派行動理論(GOFAT)的盲點與迷思(2)||刷新我認知的美國社會學博班理論課

上一篇導言,我們介紹了經典老派行動理論GOFAT的基本要素。這一部分,我們來欲抑先揚討論它緣何能夠廣為流傳:

GOFAT的長處:概括化,可及性,能動性,以及微觀-宏觀連結

GOFAT模型最引人注目的一點,也許就在於它非常擅長「吸納」各路批評並將自身進化為一個更泛化、概化的理論。像個殖民同化怪(?)一樣,透過將不同的因素及考量通通化為自身內部已存在的構件(例如,廣義的「利益」),它提供了一個試圖涵蓋所有社會行動的單一模型

因此,每當有新的視角或發現提出,研究者不需要將舊範式和已經積累的知識全盤丟掉,而是把新的見解納入舊模型即可。對於實證研究,尤其是量化研究而言,這種模型提供一個相對簡化、線型、清晰的方式,用以測量和預測行為。它為研究者檢驗潛在的目標/動機/意識和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提供了理論基礎。例如我們可以問:環境意識的提高,是否的確帶來更多環境友好行為?學習動機的增強,是否帶來了更好的學業成就?

這個模型不僅對於學者更好上手、好理解、好應用,對於公眾和政策決策者亦然,猶然。它符合人們在日常生活裡的「常識」,也就是說,我們似乎是真的在理性思考,做出自己的決策。因此,基於這一行動理論模型所做出的研究成果,也許更易於與公眾交流,被大眾接受和理解。同時,假設了人們行動是可以透過他們的動機來預測的,那麼設計一個制度或政策來容納不同人群的互相衝突的利益,也就變成合情合理的事情。就比如說,我們可以為一個即將建立的基礎建設(或其他公共設施)而廣泛徵詢大眾意見,由此來協調涵納多樣化的需求,從而避免未來使用過程中的衝突或越軌。

而在理論層面上,這個模型的強項之一還在於它對於行動者的能動性的著重強調,它肯認「人類的意識、動機及深思熟慮」(Spillman & Strand 2013:89)。相較於結構主義這樣「假定了目的的存在,卻沒有一個懷著目的的行動者」(ibid.:89)的理論而言,尤其是個優點。結構主義派別的社會學者傾向於透過高層級的社會規範或結構來解釋行動 (ibid.:87)。例如Marx,將利益導向行動化約為宏觀經濟結構裡的客觀位置所決定,而將與之不契合的主觀慾望貶斥為「虛假意識」(ibid.:88)。在這樣的理論傳統中,個體鮮有能動性,亦缺乏進行反思性行動的能力。GOFAT則與之相反,將個體的意願、動機擺在首位。此外,GOFAT對個體的理性的強調,似乎在主張個體自主的現代社會尤為適用,根據Weber的觀點,現代社會中「工具理性行為」在各類行為類型(工具理性、價值理性、情感型、傳統型)之中佔據了主導位置 (ibid.:87)。

第二個理論強項則是來自於它從古典經濟學/功利主義/理性選擇理論的偏離(或說,迭代)。利益,偏好,慾望⋯⋯一言以蔽之,GOFAT所謂「動機」,可以如Swedberg, Weber, Tversky等人所主張的那樣,是主觀的,多樣的 (ibid.:87, 90)。也可以涵納像Weber和Parsons所著重的「價值」(儘管他二人分別框架其為價值導向理性與非理性行動)(ibid.:87, Heritage 1984: 75)。GOFAT模型還承認了「形成、產生」動機過程的複雜性和模糊性。實證資料輔助了對於這一範式某些假設的修正,例如「有限理性」的理論 (Joas & Knobl 2010)。學者們轉而稱這些「並非完全成形」的心理過程(原話是 “mental thing",心理的那些玩意兒)為動機 (Martin 2015:220),而不再假定它為理性的優化/最大化、計算和權衡。

儘管RCT並未為微觀-宏觀關係提供清晰的解釋 (Spillman & Strand 2013, Swedberg 2005, Joas & Knobl 2010),GOFAT則提供了連結微觀到宏觀社會過程的框架。個體的利益偏好引導人們的行為,但這些利益可以被放置在更廣大的行動導向,價值可以被視為受到社會規範的引導 (Spillman & Strand 2013:86)。如前所述,納入Parsons的關注點後,GOFAT透過社會化和內化的概念連結了個體能動性和社會結構、道德規範。Durkheim也相似地將利益導向行動連結到社會團結的道德要求,並論斷社會情境影響了利益導向行動的重要性 (Spillman & Strand 2013:88)。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本文翻譯自本人於當代社會學理論課期中報告,有修改。

參考文獻:

Heritage, J. 1984. The Morality of Cognition. 75-102 in Garfinkel and Ethnopedology, Cambridge, MA: Polity Press.

Joas, H., and W. Knobl, 2010. Neo-utilitarianism. 94-122 in Social Theory: Twenty Introductory Lectur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tin, J.L. 2015. The Gentleman is to let the lady through the door first. 217-244 in Thinking Through Theory. WW Norton, Incorporated.

Spillman, L. and Strand, M. 2013. Interest-oriented actio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9: 85-104.

Swedberg, R. 2005. Can there be a sociological concept of interest? Theory and Society 34: 359-390.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