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芒果
2024年終|向下生根,四處開花
四處生根原來是一種會帶來痛苦與糾結的經歷,因為四處羈絆注定了候鳥的命運,每一個地方都只是短暫的停留、卻有著長久的牽絆與思念。也許也許正因如此,心無罣礙是那麼艱難,所以年末這兩個月的新課題是守護好心理界線,去接受一些動盪、一些不確定、一些風險、一些差池、一些錯過,很多很多的不可控與不可知。

和隨機之神玩了半場自由寫
和一些流水帳絮絮叨
物的體系|奇形怪癖博物館
這些隨機性、多樣性、還有日常實踐裡的創造性,這些怪到難以啟齒的,或悖離了社會常規的,怎麼不值得一座博物館的蒐集與留存呢。
物的體系|未來的,會來的紀念章
我們將重新書寫我們的歷史,不是單一的、而是多面向、多層次、多聲道的歷史。

物的體系|亮片,串珠,我也曾癡迷塑膠的光澤
那種快樂喚醒了我,讓我想起童年在親戚和自己家中隨處可見的,方方圓圓、五顏六色的小塑料珠子,而它們幾乎被我遺忘在記憶的角落了。

物的體系|與神明溝通的女人,與她們給的平安符
神明多是男性,但與神明溝通,將人間的祈願上傳天庭、將神明的指引下接眾生的,卻往往都是女性的角色。
物的體系|INFJ的小本子
我想那會是某種尚未被意識到的自我認同,我總是要和這個文字符號創造的意義世界在一起,才能安心。
物的體系|花有百日紅
百日紅是一種幾乎不設期限的寬容的等待,卻也成了在無盡拖延裡容易辜負的諾言。

物的體系|那些琳瑯的、外掛的自我碎片
在台灣的日子,常常覺得自己每天外掛著一堆符號在行走。
抵抗的可能/權利/義務?重思結構與能動性
身處威權之下的人民究竟有多少促成社會改變的空間?我們對於自己受困其中的威權統治負有多少責任?
GOFAT迷思二:「做自己」
先有動機,然後有行動。是這樣嗎?來讀當代社會學理論,剖析經典老派行動理論(GOFAT)的盲點與迷思(4)||刷新我認知的美國社會學博班理論課
GOFAT迷思一:「內心」的召喚?
先有動機,然後有行動。是這樣嗎?來讀當代社會學理論,剖析經典老派行動理論(GOFAT)的盲點與迷思(3)||刷新我認知的美國社會學博班理論課
我們緣何愛GOFAT
先有動機,然後有行動。是這樣嗎?來讀當代社會學理論,剖析經典老派行動理論(GOFAT)的盲點與迷思(2)||刷新我認知的美國社會學博班理論課
行動如何產生?也許不是你想的那樣
先有動機,然後有行動。是這樣嗎?來讀當代社會學理論,剖析經典老派行動理論(GOFAT)的盲點與迷思||刷新我認知的美國社會學博班理論課

台北短記3:再會飛地
可以好好的告別,是一件多麼奢侈的事情。其實有多少人,都是在倉促、慌亂、侷促或隱蔽中離了家,失了散。

台北短記2:歸來也像觀光客
朋友笑我去了一年美國回來就彷彿成了觀光客,連路過龍山寺都要拍照。

台北短記:候鳥的臨停
「若我不曾離開這裡,我斷然不會知道,我一向屬於這裡。」

2023年終回顧:道別、離散、去與留
這趟出走,轉換了脈絡,蕩開眼光,去看世界其他地方、其他時期的經歷,在壓迫、反抗、離散、矛盾的驚人的相似性裡,我逐漸消解「中國/華人的苦難最獨特、最棘手、最繁複、最無路可走」的迷思。

2023:終於寫了我的第一個年終問卷
2023回歸了清晰。又一個人生節點。我離台赴美,開始了新的生活——不是brand-new的生活,是與過去牽牽連連、拖拖磨磨的——但仍確是新的,無法回頭的階段了。
初雪記之二
最有趣的尚不是對於既有的雪之印象的應驗,而是新奇地觀察到雪與萬物互動時的細微之處。那是妳從未在任何書上見到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