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傘
我喜歡聽故事。
有人這樣為我講了一個故事:
一天,佛陀和他的弟子走在平野上,忽然遇見一群被放牧的牛,肥肥壯壯,快活地吃草,又因為彼此挨挨擦擦而互相頂撞。
佛陀看到了,心生感傷,說了一段偈子。
回來后,阿難真心請問,適才世尊說的偈語,弟子不懂,能否解釋一番。
佛陀說:養著牛的商人,為了讓牛長得壯實健康,便每日都雇人放牧。找到那水草豐美的地方,讓他們吃得飽飽的,每日里都無憂無慮。但商人在每個月都要從牛群中挑選最肥的牛殺掉,然后販肉獲利。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原來的牛群都已經被殺得換過大半,可剩下的牛和新加入的牛,卻一無所知,仍然照常度日。
人生不也是如此嗎?
佛陀說:世人執著于「我」的存在,卻不知道無常的道理,生生世世在輪回中流轉經歷,這與那群牛又有什么分別呢?
據說,叔本華也是讀過一些佛教教義的書籍,大概是早期傳入歐洲,被他看到,所以有研究者認為他的看法,與佛教有相似之處。
叔本華認為我們一天天,并非是生,而是在死的旅程慢慢走到盡頭。這樣也就把那句勵志的話轉變過來,我們并非是在余生的第一天,而是在向死之年的最後一天。他的悲觀,從更大的角度分析,反而是最樂觀的。
我很難完全信服叔本華。
這大概是因為我確實不懂他。很多事情,我們以為懂了,其實是真的不懂;然而,當我們說出自己什么也不懂,反而得到了懂的真實意義。換句話說,我們只有明白自己的局限,承認不是無所不能,也無法依靠勇氣、智慧和時間,就能換來所有我們想得到的東西時,才能明白自己究竟為何物。
一個和尚撐傘在雨中走過市集。
某個商人正在街邊屋檐下躲雨,他看到和尚,大聲說:師傅,請幫幫我,分我一半傘,帶我一起走吧。
和尚站住,看著商人說:我站在雨里,所以要打傘;你站在屋檐下沒有雨,不需要打傘。
那商人一著急,就走出屋檐,說:現在我也在雨中了,該幫我了。
和尚搖搖頭,一邊走,一邊說: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雨淋,是因為我有傘。你被雨淋,是因為你沒傘。可見不是我幫不幫你,而是傘幫不幫你。請你找到自己的傘吧。
說著,和尚就再不回頭,大步離開。
我希望自己是故事里的和尚,但大部分的生活時間中,我只是那一聲不出的商人。
正如佛陀、阿難都證得了解脫,而我卻仍是牛群中一只而已。
叔本華看到的世界,拯救了自己,但他的拯救,并不能再次拯救沒有傘的我。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遇到下雨天,也都躲在一座屋檐下。
我們不能期待自己更幸運,也不必為那個可憐的商人,感到難過。也許送一把傘或是捎一程路,都是輕而易舉的事。就像我們平日里經常做的善舉,但有時候,渡人的艄公,卻從來不能把自己也如此渡過。
早點買一把傘,然后別忘記帶傘,如果只是忘記了,那就再把它記起。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