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棟屋博物館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

小睡
·
·
IPFS
·
還記得上一次來三棟屋博物館的時候,這個地方的角色定位仍然是一間博物館,想不到這次再來,三棟屋博物館已經多了一重身份,成為了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

還記得上一次來三棟屋博物館的時候,這個地方的角色定位仍然是一間博物館,想不到這次再來,三棟屋博物館已經多了一重身份,成為了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

時隔多年再次到訪,一切好像變了卻又似是沒變,有種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覺。變的,是裡面的展覽展品和名稱,從擺位介紹甚至內容都作出了更新,沒變的,是這裡依舊值得花點時間來走走逛逛,認識和了解一下香港的圍村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荃灣地鐵站出發,一直向前步行約數分鐘然後再上小斜道,眼前的三棟屋博物館還是和當年一樣氣派。踏進大門,面前是三棟屋的中軸線,而左右兩旁是導覽室,介紹和展示有關三棟屋以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些資訊。

先參觀兩邊的導覽室,一進去就明顯感受到裡面的裝潢以至是內容都經過了整修,從原來以展品介紹為主換成了影片播放介紹以及可以互動的電子屏幕,環境和風格都讓人耳目一新。

回到中軸線出發,首先經過三棟屋的前廳,接著再往前便來到中廳,最後則是祠堂的所在地。這種在中軸線上設有前廳、中廳以及祠堂的房子在中式建築當中是屬於三進格局,而這個地方之所以叫做「三棟屋」其實也正正是和這個格局有關。三棟屋的「棟」字指的是各廳堂那條承重屋頂的主樑,由於這個地方是三進,即前廳、中廳以及祠堂各有一條「棟」,加起來就是三「棟」,故此得名三棟屋。

三棟屋的建築佈局宛如棋盤一般,左右對稱。在中軸線兩旁是建有四間獨立的房舍,往外的兩側部份則是左右兩排、每排四間的橫屋,而最後方亦建有排屋,全屋經由數條窄長的小巷子所連繫。

走進房舍,映入眼簾的是各種有關三棟屋的展品與介紹,包括三棟屋村的歷史、其所運用的建築材料、興建的方法以及緣由,另外亦有當時的居住環境、生活器具等等的實境展示,讓遊客可以對這座建築以及是住在這裡的人的生活狀況有個大致的概念。

如果不看簡介,我想或許很多人也不會知道原來三棟屋已經有二百餘年的歷史,畢竟這個地方實在保存得很不錯,從外觀上是絕對看不出來。這條三棟屋村其實最初是由陳氏家族所興建,並於清乾隆五十一年,即一七八六年擇吉入伙,直至一九七零年代因為政府要收地興建荃灣地鐵線,居住在這個地方的村民才搬遷至象山附近重置三棟屋村。

從普通民居變成了法定古蹟,然後又開放作為博物館予遊人參觀,到近年再成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三棟屋見證了荃灣以至是整個香港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意義。

繼續在各個房舍探索,說起來,除了展示區以及某部份的展品我還有點印象之外,其他好像都是全新的內容。當中特別讓我感到意外的是這個展覽增設了很多互動的環節,例如在講解客家民居瓦頂營造的旁邊專門設置了一些假的瓦片,並且備有詳細的指示讓遊人可以一嘗鋪瓦頂的滋味,非常有趣。

穿過小巷轉到橫屋參觀,這8間橫屋分別介紹了來自不同類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像是傳統暦法、八音、麻雀牌以及白鐵器具的製作技藝等,透過文字、影片和實物展示等形式讓大眾能夠對非遺有更多的認識。

最後來到位於三棟屋大後方的展廳,觀賞一個名為「循聲覓道 —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覽。這個展覽主要是介紹香港的節慶與民間工藝,並以四類聲音,分別是「嗓」- 喉嚨發聲、「器」- 工具於製作過程產生的碰撞聲、「軀」- 身體動作發出的聲響以及「景」- 在不同慶典場合所聽到的聲音,來把相關的非遺項目串連在一起。

從神棚的搭建,到神像的雕製,然後各項「娛人娛神」的表演,例如是粵劇或是舞麒麟,許多我們平常很習慣在節日或是神誕中看到的東西,其實都是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是我們沒察覺而已。

離開展廳,今天在三棟屋博物館的行程算是大致結束了。多年過去,這次舊地重遊真的帶給了我很多的驚喜。雖然來之前稍微做了一點資料搜集,知道裡面的展覽作出過大型的更新,可沒想到竟然還能讓我有一種第一次來這個地方的感覺,對不論是三棟屋這座建築物本身還是這一批新展示的非遺,都有更多的了解。

在小巷之間穿梭遊走,感受大家族之間的連繫是如何密不可分 ; 又在各個房舍橫屋裡加深對當時的客家人生活以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這是個悠閒又充實的下午。

小參考

簡介

位於荃灣的三棟屋是一條擁有二百餘年歷史的客家圍村,亦是香港最悠久的圍村之一。三棟屋村於1981年獲政府列為法定古蹟,並在1987年改建成博物館予市民參觀遊覽。

2016年,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在三棟屋博物館設立「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透過利用三棟屋的房舍、橫屋等空間作為展示和教育中心,向大眾介紹以及推廣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地址

香港新界荃灣古屋里二號

前往方法

從荃灣地鐵站E出口離開一直前行,走至荃灣車廠旁邊會看到一個稍稍被圍牆圍住、需要上小斜坡的地方,沿路直上便抵達三棟屋博物館。相關路線詳情可瀏覽非遺辦網頁。

路線相關資訊 : https://www.icho.hk/tc/web/icho/sam_tung_uk_museum.html

開放時間

星期一、三至日 (上午10時至下午6時)

聖誕前夕及農曆年除夕 (上午10時至下午5時)

*星期二 (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二休館

參考網址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網頁) : https://www.icho.hk/tc/web/icho/sam_tung_uk_museum.html

預計遊玩時間

約 1 – 1.5 小時 (從荃灣地鐵站出發開始計算)

延伸閱讀

  • 三棟屋與傳統鄉村文化 (教育小冊子)

這本小冊子詳細介紹了有關三棟屋的歷史起源、建築風格與特色、當時的生活用具等,甚至連傳統的鄉村食物以及圍村儀式都有所提及,可以說是整個參觀的濃縮精華,非常值得一看。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網頁) : https://www.icho.hk/documents/Education/edu_booklet/edu_booklet_3.pdf


註: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官方為準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小睡從心出發、活在當下,純粹做著自己喜愛的事。 https://travellerdays.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美荷樓 & 嘉頓山

奢侈雲南遊︱Day 0 – 行前準備

奢侈雲南遊︱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