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景區·600年的古村落

文倩
·
·
IPFS
·
古村何以平衡藝術與網紅、生活與創業?

四月下旬,想尋找一個寧靜的村子生活的我來到了三月底來過的屏南·四坪。

如果北平的秋色充滿詩意、引人著迷流連;福建屏南的四坪古村秋天柿子掛滿枝頭,紅澄澄的果實與黃牆黛瓦、疊石流水相映成趣,形成「古村柿紅」油畫般的景緻,成為攝影、寫生愛好者和遊客的打卡地。

2023年秋,滿村柿子的四坪爆火出圈了。有人總結:“北看哈爾濱的冰雪,南看屏南四坪的柿子。”

那年秋天,在旅遊最高峰時,四坪古村單日車次8000輛左右、人數達3萬人次以上,日均客流量超過國慶中秋長假。不少網友感嘆:“四坪的柿子是真火。”

而在柿子爆紅之前,2017年屏南當地以文創藝術為核心,透過修繕老屋、引進「新村民」。如林正碌老師提出並持續至今「人人都是藝術家」、溫鐵軍教授鄉村振興研究院落地村裡。

浙江泰順來的美術學生

四坪村名源自於“四塊相對平坦的地形”,村內保留大量明清時期的黃牆黛瓦古民居、青石巷道和疊石流水景觀,展現了閩東北傳統村落的建築特色。

1980年代,四坪村人口曾達700餘人,後因交通閉塞、產業單一,村民大量外遷,至2016年僅剩十餘人留守,古屋荒廢,村落瀕臨消亡。 2017年起,當地以文創為抓手,透過修繕老屋、引進「新村民」等措施,逐步實現「空心村」的蝶變。

從最早的文創、藝術到前年的柿景爆火出圈,曾經的藝術沉澱歷經三年疫情在慢慢恢復之前,突然被流量打中,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可遇不可求的流量帶來滾滾人流,憂的也是滾滾人流沖刷了古村的雅靜與慢生活。

遊客期主要集中在秋天兩個月左右,清明五一國慶假期;其它時間依然是寧靜的。

是村民的生活方式影響遊客,抑或被遊客的旅遊打卡強勢帶偏?

圖:川山度藝術館

上圖是疫情以前的古村創意集市,近年已經只有村民的農產品集市

五一前夕,村裡的婆婆在為擺攤做準備
五一前夜漫步村裡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文倩世界公民,出生福建,台港成長; 5年香港立法會議員助理 2021年大涼山支教教師(NGO);2022年環球旅行&旅居 2023年海南島Ted演講者; Freelancer數字遊牧,社群運營 公眾號:應無所住2020 疫情三年,一個女生的全球生活漫遊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為什麼SeeDAO從Web3轉向了數字遊民?

香港恭祝天后寶誕,花炮會景巡遊

有呼吸感の馬特夜話|人文鄉建與數字遊民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