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研究 Case 003. 某商辦大樓的電梯梯廳

LynnLi 的設計思考觀察筆記
·
·
IPFS
·
副標題:設計概念與使用者心智模型總是在拉扯

副標題:設計概念與使用者心智模型總是在拉扯

前言

※ 本篇為筆者所在商辦大樓真實案例。
※ 電梯場景圖皆以示意圖表現。
※ 應該不會有但解碼(大樓或其建商名稱)成功者請勿暴雷。


這是我自己公司所在商辦大樓的實際例子,也經過滿多次的觀察與遭遇(?)整理下來的一些紀錄和心得。當然我還不夠格提出什麼Redesign,畢竟人家大樓都蓋好那麼久了我也不是人家建商的設計師XDD


一、極簡美,但令人費解

以下是我畫的一樓梯廳簡易示意圖。

正確的電梯操作流程:按下電梯按鈕 → 三條指示燈+地板燈亮顯示會到來的是哪一部電梯 → 電梯到達後有提示音及電梯門上方燈亮

如此規劃的介面雖然很美觀簡潔,乍看之下也很直覺,但對習慣一般大樓電梯的民眾來說卻產生了迷惘:

1. 電梯按鈕過於不明顯

我觀察過很多第一次來的客人找老半天找不到電梯按鈕,只能等大樓的進來人解救,後來就算有在按鈕下方貼上「電梯按鈕」還是有人找不到。
加上一般人應該都會想,電梯按鈕應該是要在電梯門旁邊才對,只有梯廳入口處才有而且超不明顯。

2. 無法理解的回饋機制

已顯示是哪一部電梯上樓,但不理解回饋機制所以會一直按。已在電梯要上去的人必須要大喊「是這一部電梯喔」或覺得對方有病嗎按了又不來。


二、設計概念與使用者心智模型總是在拉扯

或許在建商以及擔當設計師眼中,這是個極簡完美且與整體外觀非常搭配的設計,但忽略了一般人對於操作電梯的心智模型,反而造成大眾在「電梯上樓」這個原本很簡單的任務中,增加了額外困擾。

在我所參與的 UX 共學課程中,老師曾說過:

「設計師並不等於使用者」

「UX設計即是追求『使用者心智模型與系統設計概念的最佳匹配』。」

我們在設計一個產品的時候,應該要優先考慮「是否符合使用者現有的心智模型?」、「如果想要創新,大眾是否需要重新學習使用方式,這其中成本高不高?」,而不是自己概念跟美感做得很開心,實際一上場卻是人人崩潰的設計。



CC BY-NC-ND 4.0 授权

不按也會照常更新,按了不會加速更新(?)

LynnLi 的設計思考觀察筆記做了9年平面設計美編後踏進 UX 和設計思考世界的普通文科畢業生。 喜愛鯊魚🦈、辦公用品、文具與桌面小廢物。 雖然很緩慢但正在努力成為設計思考工作者。 👉🏻https://portaly.cc/lynnli9202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產品研究
4 篇作品

自由研究 Case 005. 多面向探討各種促銷活動 feat. 三刀流群友們

自由研究 Case 004. 知名模型廠商包裝材質更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