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都是養分,慢慢來
- 保持耐心,興趣、夢想慢慢來
很多事的確需要火侯的,時間是它的催化劑,三十歲方可做成的事,二十歲應該做不來了,即使做得來也少一味,年輕嘛,等待是好事,熟了之後「無知」便會成為「有知」,那是美好的變化。
做個「長期主義者」
想要「快速成功」的念頭與慾望,也很難阻擋各種各樣誘惑的來襲。
越是急著達成目標,目標往往越難實現;越著急就越失望,越失望就越焦慮。
焦慮會讓一個人產生對自己、對周圍環境、對老闆的不滿,於是就很難沉下心去學習和成長,於是也就很難做到十分投入的工作,甚至會產生非常多的抱怨。而工作上的缺乏投入、對老闆和環境的抱怨,又會給想要獲得的短期成功帶來更大的阻力,最後短期成功,便越發變得遙遙無期,更進一步的加劇我們的焦慮。「快速崩潰」迴路持續演變下去,最後的你很可能會成為一名「嚴重抱怨者」。
既無法在自己預想的時間內達成想要的目標,同時又放棄不了這個目標,於是就將注意力轉移到了抱怨上。就這樣成為了一個被貼上「愛抱怨」標籤的人。
無法全情投入當下、感受當下、享受當下,總是活在對於未來100%確定性的期待裡,活在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慌與焦慮中,無法真正有效的創造未來。
在彭明輝教授的【生命是長期而持續地累積】中提到:
你有興趣而且充滿意義的
大部分的工作只是花時間又花精力去換錢,而無法得到意義感的滿足
為它付出的時間大部分是我認為值得的,我為它做的是絕大部分是我認為有意義的
如果可以,一個人應該選擇一個既能養家又能滿足人生意義的工作
工作本來就有不好玩的成分,所以才會拿到錢。志業過分美化恐怕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不切實際
推薦文章:《「這就是工作」那是習慣造成的,打破慣性思考》
掉進用時間和生命換錢的刻板印象裡
並有機會在這工作裡找到一些可以肯定的意義
下班後還有時間可以繼續為自己一輩子的自我成長而努力
年輕最重要的是有成長的機會
有成長才有機會看見人生各種值得追求的意義
以及在未來成就人生更大的價值和意義(每個失敗都有它的意義)
面對這種職場趨勢唯有積極了解青年失業的原因,以及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
把精力用在刀口上,才能有效因應現實,有餘力兼顧其他面向的理想
- 教育要有耐心
教師工作扮演重要的角色
當學生失望時,能夠給予新的希望;當學生跌倒時,能夠鼓勵他爬起來;當學生受到傷害時,能夠幫他療傷止痛;當學生有不當言語跟行為時,能夠不動怒,找出問題的原因,使得學生行為能夠從錯誤中進行學習。
懂得忍耐的人才能嘗到甜美果實
「耐心」是積累財富、發展世界的重要品德。即使賺再多的錢,如果沒有守住耐心,錢很快就會消失,初期順利的事業也很難長久發展,獲得更大的成功。賺錢本身就是建立在忍耐的基礎上。培養耐心可以讓孩子對賺錢這件事的眼界放遠、放寬,在金錢教育終至關重要。
父母每個月上班領到的薪資,並不僅是「努力工作一個月」的成果。人到成年為止,至少度過了十二年的校園生活,學習知識與技能。成年後積累各種經驗,經過許多努力,才能取得現在的成果。所有的時間、經驗、努力匯集在一起,才結出今日所看到的「本月薪資」這個果實。也就是說,現在我們眼前看到的「錢」裡頭,累積了創造這些錢的「時間」。
如果孩子看不到金錢背後長期努力和持續的耐心,就會以賺錢是很容易的事,無法感受金錢真正的價值。特別是近年來隨著許多網紅、YouTuber賺大錢的報導散播開來,尚年幼的孩子很容易被光鮮亮麗的外在迷惑,認為「只要拍拍影片放在網路上就能賺錢」。但想要拍好影片,也必須累積一定的經驗、實力和努力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是否想過需要花多久時間才能變得很富有?
絕對比想像中需要更長時間,因此耐心很重要。即使想要賺錢,也不能投機取巧,要以正當的方式賺錢,因此必須在一個領域長期磨練、累積實力,才能以自己的能力在那個領域賺錢。父母也經歷過學生時代努力學習、進入社會從職場新鮮人一路努力工作,才有現在的成就和財富。任何結果都絕非一蹴可幾,而是需要時間和努力的。
每個孩子都不同,父母應該是最懂自己孩子的人,孩子學得快不快樂、有沒有成效,父母理應最清楚,所以父母要對自己的判斷有信心,不要盲目的從眾起舞。更要知道孩子人生的道路很長,成功與否看的是終點,而非起跑點。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專心、盡力,享受其中,並獲得成就感與成功。
如果發現孩子在某方面有傑出表現,例如英文很好,就幫助他把英文讀得更好,使得他成為全班英文第一,全校英文第一,全國英文第一,讓孩子享受更高的成就。
「只要你下定決心,享受達成它的過程,只要你努力絕對可以辦到,所以人都一樣。」
鼓勵孩子與支持孩子勇敢的「勇於夢想、敢於實踐」,追求屬於他們的璀璨人生。
你的孩子應該做最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有選擇人生的權利,別人無權決定。在強迫孩子就範的情況下,往往適得其反,使得親子關係緊張,孩子覺得不被父母所了解,生活與學習都非常痛苦,因此不願意跟父母溝通,跟父母的關係也就越來越疏離。
請父母們體認,孩子絕對不屬於父母的,他們是獨立的個體。
在【小兔子學理財-勞動】繪本中提到:
我想要有名有錢在舞台唱歌
一直一直練 變得很棒 ,吸引有機會站在舞台,變有錢
在有限的資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並設定目標(以終為始)
想要買房子,設定10年,回推每年或是現在要做什麼
努力得知道需求、方向,也需要保持耐心等
引導的過程中隨時想停下來,陪伴者也不需要給他們與自己壓力。
- 途中遇見的困難,都成了最佳的養分失敗,全力以赴
只跟過往的自己比較
通往目標的道路相當漫長,今天踏出的一小步看來微不足道,或許會令你覺得不太踏實。這時,你若是與其他人比較,肯定會焦急起來。
其實你不用為未來而擔心,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要比,就跟一直以來的自己比較吧!
最重要的是看看自己,在這段日子裡有沒有進步。即使是一小步,只要你沒有停下腳步,一直向著標竿直跑,一定會越來越靠近終點的。
1.上個月的自己
在開始做數學補充練習前,對老師在課堂講解的內容一知半解,有不明白的地方只放任不管,使測驗的成績慘不忍睹。
2.現在的自己
今天終於做完一本數學補充練習了!他的自信心增強了不少,上課時有不明白的地方會勇敢地提問,也能夠理解學習內容。
不論你在什麼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後就不要停止
不論你在什麼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之後就不要悔恨
當你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
當你能夢的時候就不要放棄夢
當你能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愛
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如你想要擁有完美無暇的友誼,可能一輩子找不到朋友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能轉變你的心情
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該做的事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就是說人生大部分碰到的絕大部分都並不如意,都得靠自己努力去克服,創造更好的佳績,有時候挫折反而是讓自己更能夠成長與進步的動力,也就是說人不怕的不是挫折,而是自己無法去克服挫折,然後向前邁進,因為每個的挫折與打擊,都是可以讓自己從中學習與成長的好機會,問題就在於,「當面對挫折時,自己會怎樣去面對與應付的態度」,而這個態度就將造就不同的結果。
人一旦登頂,當然也會有走下坡的時候,若無法理解並認同人都有極限,那麼不管獲得再多的名譽或財富,也永遠無法得到滿足。
最重要的並不在於成為頂尖,而是無論何時都要有全力以赴的習慣。
人都應該有這樣的經歷,全力以赴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在過程中,享受那份投入的忘我境界,如此,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 低階繁瑣重複>>人性化、有創意、挑戰
在【練習被看見】一書中提到:
在小公司需要一定的成長能力,尤其是在公司發展初期,身兼數職是標配。沒有遊戲攻略,沒有影片教學,更沒有厲害的神人帶隊引路,能不能通關,全靠個人悟性。人家在大案子裡摸爬滾打,你在幾十人的公司練習掃雷,別人一個帳號練到十級,你開了十個帳號,每個帳號都是一級。
大學畢業,畢業前想成為電視台的企劃人員。因為這份熱愛,他應徵了當地幾家電視台,後來廣播電台也去了,但都沒有回音。最後選了一家小型影視公司,徵人啟事上的工作內容是宣傳、寫推廣文章,雖然並非標準的企劃職缺,但他覺得先在小公司累積經驗,短時間可以快速成長,到時候再去電視台應徵會更容易成功。
工作後,才發現實際具體的工作是經營抖音。前前後後負責幾十個抖音帳號,寫了這麼多腳本,但其實實際應該怎經營他完全不知道,腳本基本都是「借鑿」來的,想創作但根本沒有時間。好像什麼都懂一點,但是什麼都不精通,所以這種模式一無所有的新手真的很要命。
在產業變遷中,如何確保自己不會是太早被職場淘汰的人
新科技融入產業的過程相當複雜繁瑣,但是若管理階層不懂得他們的專長
或者既有員工無法跟他們有密切配合,就會讓他們充滿挫折,而不是發揮所學
企業本身必須轉化為學習型組織,動態地設計員工的職務內容與專長技能,讓員工能邊做邊學
在他所負責的業務裡學會新技能
以便公司、職務內容、員工技能三者同步成長同步轉變
看著工作單位一再重複展演的荒唐戲碼,用心的人還是可以分析它錯在哪裡
以及自己未來要如何避免
在質疑面前,你退縮過,但拒絕【用嘴改變一切】。讓別人閉嘴最好的方式,不是你妙語如珠,讓他插不上話,而是你把最好的結果呈現,讓他想雞蛋裡挑骨頭都挑不出來。
職場人走出的每一步路,最終刻劃出了自己的事業線。上升還是下降,由你決定。
當你從工作本身著手,修練自己的核心能力,自然就能獲得別人的關注;當你透過行動斬獲成果,自然就能得到周圍的人的稱讚與誇獎;當你從普遍職場人蛻變成為菁英,自然就有人願意找你建立人脈。
-
想要盡快完成不是你想完成的事,所以想趕快做完交差了事
因為對你來說有意義的是:背後的原因及關注到的議題
【在無聊的事情裡找有意義的事】:
- 跨領域,簡化流程讓座是效率更高 軟實力
- 用excel加速流程簡化製作步驟
- 做數位電子化,簡化流程
- 用程式做爬蟲自動化
人生這張美麗的地圖,不必急於彩繪,馬上填滿,不急的,可以如蝸牛,慢行到達終點;你是主人,演好它,就是世界!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