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log( ) 帶來的感受
(修改过)
IPFS
此與前幾篇不同,沒有什麼過多的懷疑與研究,有的只有欣賞與享受。
在去這個展覽之前,我是沒有查任何資料的,我想抱著只知道「生成式藝術」的主題來思考dialog究竟會被怎麼呈現,是隱藏文字嗎?還是透過畫作向觀者傳遞想法的同時也是一種對話?或是互動形式的展現呢?
「生成式藝術對你來說是什麼」這是我進展場看到的第一句話,明明僅是多頁投影片中的一行疑問,對我來說卻像是這場展覽的開場。
林逸文老師的《失序》讓人印象深刻,下雨後的燥熱在看著線條的轉換間滿滿消逝,無數個元素在轉動,不同的粗細、長短的線條環繞,下方的影子隨之改變,有一種穩定與寧靜,可以什麼都不用想,沈浸在其中,放空。
再來是王連晟老師的《地平線—海洋》,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但在搜尋「海洋」時卻又一一呈現在眼前,數不清的照片搭配著懷舊相機的音效,很特別的感覺,我當下看到的是全世界對海洋的印象,彷彿我感受到所有人的想法,欣賞到不曾看過的海岸線。
最後是劉乃廷老師的《沒有回音》,台灣特有的報紙頁面,熟悉卻忘卻的紛雜頁面,鮮豔顏色的招攬訊息一塊一塊在過程中瓦解,不一樣的概念,卻又在之中透露他對自身文化dialog 的理解。
不一樣的作品,帶給我不同的感受甚至帶往奇特世界,所以我喜歡看展覽,感受多元風景與想法,就如同我曾看過的句子:「想受人生每刻的碎片,因為某天回首時會發現,它如此之重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