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自我解剖|我的壞習慣
多年以後,才察覺竟是無可救藥的痴迷。
當時還不明白何謂將來,那是大學第一年、年少和成熟之間的界線模糊而黏連。某一日我暗自決定:要學習看清事情的本質,果斷如離別時揮手,最後總是過分大力揮舞,希望對方多遠都能看見、多遠都不會忘記。
自此凡是能接觸知識的地方我都一一投入。閱讀、辯論、訪談;圖書館、書店、雜誌社、展覽館、辯論社等等,每天就在之間流轉。文哲經典、宗教和神話、教育學、社會學和心理學都是我的獵食範圍。每看一頁,大腦都會發出「原來是這樣」的滿足感,在每天同學下課趕著兼職、而我趕著去圖書館,應該很少人會理解大學生為了讀書而不願兼職,甚至沒飯吃稍微捱餓,可精神滿足感太強卻不以為苦(卻不時餵食流浪貓,即便只有便當錢還是買一個罐頭餵貓,然後剩一半錢買麵包)。經幾年學習,加上雜誌社見聞和辯論社訓練,逐漸發展出對事物的看法和思考框架,以為接近了解事情本質的道路。
更糟糕的是,大學畢業後求職順逐(還沒畢業已經被第一階梯的機構聘用),幾乎所有工作都得心應手。除了本職,還兼教學、投稿專欄文章、協助研究等,經常工作到凌晨,探求事情本質的習慣把我帶上職場不同階段,看到人生不同的景色;在不同環境運用知識和思考框架解決問題、提供答案,由學習者發展為引導者的角色。
如此生活許久,我很少遇到失敗,在利用知識->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中,尤其從事教學和撰寫文章,我是提供答案者;長期忙著提供答案的循環裡,忽略謹慎檢視其他可能性和尋求更廣泛知識框架的重要。
我的生活模式完全沒有處在舒適圈,可大腦早已在舒適圈的泳池上曬日光浴;無論如何努力思考都只是在既定思維和有限的視野裡轉圈,卻以為自己是不斷向前。「探求本質」這探索事物可能性好習慣一聲不響被腐蝕為「掌握本質」自以為掌握所有答案的壞習慣。討論時總糾正別人、看錯時死命尋找的正確痕跡;當結果來到,掀起名為正確的遮羞布,就被現實毒打。
在最近的幾次猛撞牆中,希望真的是撞醒了(畢竟人是很容易回到自己不斷打圈的慣性思考),現在我要扭轉自以為「掌握本質」滿腹經綸的壞習慣,重新做回求知若渴、謹慎面對可能性和沒錢也餵貓的自己。
https://liker.land/rachellei/civic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