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批判权威的重要性
权威的存在在某些情况下是必要的,它代表着这个世界先进、智慧、强大的一面。但同时,它也更需要不断经受检验和质疑,以保持公正和可信。否则就不叫权威,而叫威权了。
所以对普通人来说,可以有喜欢的榜样、明星和权威,但同时也要有能力和勇气,去批判他们错误和不足。只有这样,普通人才能守护话语权、维护个人自由,同时不犯集体错误、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和进步。
但有些人认为,批评权威需要资格。
这种说法听上去合理,实际上很荒谬——这种思维是对自我的矮化,也就是说你自己看不起自己——不仅让你困在信息茧房,还会拖慢社会的进步。
学会对权威祛魅
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著名“服从实验”曾证明,人面对权威时,往往会本能地放弃独立思考,选择服从。这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人们习惯性地认为地位高的人更聪明、更正确,甚至不容置疑——这不就是许多相信“川普下一步一定有高招”的大V翻车的原因吗?他们把川普当成一个“下大棋”的天才,结果发现他不过是在瞎胡闹。
这也是一种“认知失调”。当人们认同某个权威,并把他当偶像或榜样时,一旦听到批评,就会觉得不舒服,甚至愤怒。因为这跟他们的信念相冲突。于是,他们不会去思考批评是否有道理,而是本能地攻击批评者,以缓解内心的不适。
尤其在社会层级分明的地方——人们更容易接受“强者理应受敬仰,弱者应该闭嘴”这一套。而批评权威,就被看作是对社会秩序的挑战。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求稳心态”——权威是安全感的来源,维护权威,就像维护心理安全区。
但乔治·奥威尔在《1984》中说得很明白:如果自由意味着什么,那就是有权说出人们不愿听的话。
学会独立思考
如果大家都认为,“批评权威”需要比权威更厉害,那这个世界就危险了。
按照这个逻辑,普通人就没有资格评价那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而当这些人没有监督,他们就容易腐败。
川普和马斯克被那么多人骂,并不只是因为他们个人行为奇葩,而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正在破坏普适的社会规则,甚至威胁到全球的民主自由。这才是让人不安和愤怒的核心。
如果大家都不去分析权威的言行,只会盲目服从。或者根本不关心政治,整天拿着宫斗剧下饭,久而久之,整个社会都会陷入集体无意识的泥潭,缺乏质疑精神。一个不质疑、不思考的社会,迟早会变成权力狂欢的游乐场。
所有社会的进步,都是从批评和揭露不公开始的。
女性争取投票权、民权运动、环境保护法案……这些历史性变革,哪一个不是普通人的声音汇聚而成?如果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没资格”批评权威,那社会将永远停滞。
真正成熟的社会,不是由一群只会歌颂权威的人组成,而是由敢于质疑、批评和思考的人组成。普通人批评权威,并不是因为自己比他们更厉害,而是因为社会需要不同的声音。“你可以不同意我的观点,但你不能剥夺我说话的权利。”
想让社会变得更公平、更透明,就让我们一起从“理性吃瓜、科学骂人”开始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