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 到台灣學華語,再談一場夏日戀曲:她的「台北愛之船」回憶

世界走走 seh seh
·
·
IPFS
·
他們感覺到自己好像終於可以不用是一個「特別的小孩」,可以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作者:江婉琦(政大民族系畢業,INFJ與人類圖裡的反映者,在寫作和田野中尋找「移動」裡的生命的掙脫與力量。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原文發布時間:2023年6月9日
一位輔導員aka.貼身保母的「台北愛之船」回憶(受訪者提供)

「那個時期,我被朋友戲稱『師大隋棠』,不時收到文法結構特別的情書,寫信的人是來台灣參加營隊的海外華僑。」在一趟台東返回台北的車程中,我和好友 Trina 意外聊到一段往事。

Trina 回憶以前華僑們追求她的日子:會有那種看起來是大哥的人,跟他的小弟默默靠過來,小弟們吆喝大哥告白;也有人趁她值班時,放一張紙條在桌上,說這個妳要看、要謹記回家再打開;中南美洲的華僑比較大膽,Trina 在校園裡被追著跑,他們中文講不好、英語輪轉,卻用著阿公們教的福建話說:「Trina,我可不可以 kā 妳 phānn?(「phānn」即「把馬子」之意,在此意即「可不可以追求妳?」)」這是 Trina 從20歲到25歲在俗稱「愛之船」的夏日營隊打工的生活記憶。

去年,我意外看見一本由亞裔美籍作家邢立美(Abigail Hing Wen)寫的《台北愛之船》小說,便知道從1967年起,台灣的僑委會為了讓海外華僑認同中華民國是家,每年舉辦為期六週的「海外青年暑期返國研習團」,至今仍在繼續。而這個夏日營隊,在參加者口耳之間,又叫做「愛之船」,因為在世界各地的華僑青年們,在青少年階段中共有著身份認同的迷惘,當他們來到這個俗稱「愛之船」的營隊,容易墜入愛河。在這裏,他們發現竟然有人與自己這麼相像。

邢立美的《台北愛之船》小說後來改編成好萊塢同名電影《台北愛之船》(Loveboat,Taipei),電影預計2023年上映。我原本以為,愛之船這段歷史離我遙遠。而在某次與 Trina 開車從台東返回台北的路程中,我意外聽到了面前的好友原來曾經擁有一段「愛之船」經驗,只不過她不是這些小說、電影裡容易墜入愛河的學員,而是在旁觀察著的輔導員。她在那段日子跟學員們成為好友,十年間看著他們長大,她看見這些海外華僑生命的變化,有著一段觀點完全不同的愛之船故事。

...

本文未完,全文見《到台灣學華語,再談一場夏日戀曲:她的「台北愛之船」回憶


  1. 扛了母職就要妥協?她們重返職場,工作中找回自我價值

  1. 當母職變成懲罰:小孩出生後,爸媽加薪差多少?

  1. 《人選之人》:全亞洲只有台灣拍得出的「選舉女子圖鑑」

  1.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始於政壇的台灣#MeToo浪潮,能帶著社會前進嗎?

  1. 全職媽媽回不去職場?她們放下母職成績單,尋找自己人生的KPI

  1. 朱家安:「給女孩玩的樂高」是什麼樣子?為何我們不該把玩具貼上性別標籤

  1. 什麼是月經貧窮?生理用品免稅,真的能為女性省錢嗎?

  1. 從台大經濟系事件到「女生說不要就是要」:為什麼這些「玩笑」不能就這樣算了

  2. 到台灣學華語,再談一場夏日戀曲:她的「台北愛之船」回憶


即日起,我們會在「世界走走 Sehseh.world」繼續與大家見面。未來深度文章僅於新站刊登,週報則會繼續在Matters發送,點擊連結訂閱電子報,不錯過走走精彩文章💕

還可以在這裡找到我們🔗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