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的小腿需要好看吗?从杨红樱《假小子戴安》说起


莎乐美不是莎乐美
▼
我是假小子,但不想成为戴安
我从小喜欢看书,尤其是杨红樱的书。我读过《女生日记》、《男生日记》、《笑猫日记》全套,还一直想剪一个杜真子同款斜刘海。那时正上小学,正是男女性别逐渐分开的时候,总会有男孩偷偷来找我借《女生日记》,或者女孩偷偷来找我借《男生日记》,仿佛这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而拥有两本书的我,也恰好处于 “男生” 和 “女生” 之间。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 tomboy 的说法,我一般会被叫做 “假小子”。我剪短发、穿裤子,不爱打扮,也不 “矜持”,从行为到打扮都像个男生,总显得格格不入。当老师在背后叫我 “假小子!”,全班都哄堂大笑。
你可以想见,这样的我看到杨红樱《假小子戴安》这本书得多么高兴!这可是精神向导贴心姐姐专门写给我这种女孩的故事!结果我兴致勃勃打开以后,看到的开头却是这样:
“出水的戴安,格外引人注目。水珠儿从她那白玉一样光滑剔透的皮肤上滚下来,宝石蓝与柠檬黄相间的高弹力泳衣,绷勒出她刚刚发育的胸和柔软的腰……”
年纪尚小的我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只觉得隐隐不舒服。接下来,作者又以旁人的目光对戴安的身体进行了一番评头论足:
沿着池边,戴安从两个正躺在躺椅上聊天的女人的身边经过,她不明白这两个女人为什么会对她大惊小怪。
“瞧瞧,这小姑娘的身材比例!”
“真的,典型的黄金分割!”
两个女人都从躺椅上坐起来,把戴安从头到脚看个遍。
“你看你看,她的小腿!”
“哦,我从来没见过线条这么美的小腿!”
戴安抬起她的一条小腿:“你们在说我吗?”
戴安不以为然。她从来没有在意过她的小腿,更没有发现过她的小腿还有着优美的线条,今天是第一次听别人说她的小腿。关于黄金分割的身材比例,更是前所未闻。如果不是在游泳池里穿泳衣,是没人能看见她身材的比例的,也没人能看她的小腿,因为平时,她从来不穿裙子。
武侠小说的主角总会有一个技惊四座武功高超的帅气出场,冒险故事里会描述主人公不平凡的勇气和毅力,引来众人啧啧称奇。我本以为戴安的出场会是封面那样蹬着单车、随风卷起衣角的清爽少年,可万万没想到,作者选择描写她衬衫下的皮肤和腰肢,以一种物化甚至性化的凝视目光称赞其身材和外貌,仿佛这就是戴安最应被瞩目的地方。
我很不解。在那时的我眼里,“好看的腿” 和 “裙子” 没有因果关系,“穿什么衣服” 也不会和 “自我展示” 划等号。小腿很重要吗?“黄金比例” 很重要吗?腿就是腿 ,男孩子会在意自己的小腿好不好看吗?他们只会在意跑得快不快。被观看,从来也不是小腿的本来用途。
有一天,我站在镜子前,发现我终究变成了戴安,有所谓好看的身材,女性化的胸腰和腿,走在泳池边的时候,也会有相伴而来的被凝视的目光。戴安也许并不在意,但我的感受却是五味杂陈。
我也曾像戴安那样,是一只 “泳池里的美人鱼”。我的童年关于夏天的记忆,几乎都是泡在水里的。我喜欢呆在水里看阳光洒下光斑,也喜欢享受深水泳池的浮力把我托起。8岁的时候我就可以横跨整个深水池甚至连游几个来回,成为第一个被默许在深水区自由活动的小孩子。
那时,没人在意我是不是女孩;可当青春期开始的时候,我的泳技不再被注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审视的目光。我意识到,“我” 变成了一具承载女性化特征的身体。它不是我,它也不能代表我,可它就在我身上。我是多么绝望啊!我甚至厌恶自己的裸体,好像它不属于我,而只是一个性化的实体对象而已。
这就是 “变成” 女孩的命运吗?直到重新接受自己之前,我再也没游过泳。
“假小子” 为什么不想成为女孩?
作为一个假小子,我经常会被说:“你还没有长大。”
他们说,等我长大了,我就一定会爱打扮、留长发、穿裙子;他们说,等我长大了,“你就打不过男孩子了,就知道不疯玩了。” 我为此感到不安和难过。仿佛随着年岁增长,我将被推入那个既定的、被认可的集体模版。伴随着身体发育,我的胸和腰的出现,我的月经来潮,那个诅咒仿佛在一天天应验!
不可避免地,我陷入了深深的外貌焦虑与身材焦虑。这种焦虑并不是关乎于 “我是不是美的”,而是 “我究竟为什么要美?” 当自我意识与外貌身材无限挂钩的时候,焦虑无处不在。更隐蔽的陷阱是,当你为此感到焦虑时,你已经在这场比赛里处于下风了 —— 理解这一点,你就能明白为什么作者认为戴安那样的出场自带主角光环,因为一个女孩如果拥有浑然天成的美而不自知,堪比 “大侠风范” 。
这令我想起看过的一个视频叫做 “我真的很想知道被外界视为美丽的感觉”,其中有一个回答中肯且现实:被视为美丽就可能意味着,你无法不生活在被性化和物化的视角里。也就是说,bullying 不只是施加在不符合大众审美的人身上,也施加于好看的人,只不过更隐性也更难以辨别。



从这里我们能推导出一个简单的公式:女性=女性化=美貌=性化对象。我知道在座的每一位都能看出这个公式之荒谬至极,但不幸的是,它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里,我们的文化里,我们从小看的童话、读的故事、学习的榜样里。它渗透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直到渗透进我们看不见的脑海里。
这就是为什么女性会有强烈的外貌焦虑,因为不美貌=不女性化,不女性化就不能与自己的社会性别期待相符,不相符就无法达到自我的同一性。即使你成了大美女,站在所谓食物链顶端,你依然是一个性化对象。这就好比食草动物内卷大赛第一名,依然是食肉动物的盘中餐而已。在这个无人是赢家的比赛里,世代女性被规训着将自我消耗于此。
当我懂得这一点,我便懂得了那个站在镜子前的我为何如此厌恶自己,为何听到 “你会变成真正的女孩” 会如此反感。在大人的口中,在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里,我已警惕地识别出,所谓 “好女孩”,是那个理想的又是愚蠢的,可以随时推上神坛又可以随时踩在脚下的,有标准又随时在更替的,是能生育的,贤良淑德的,面容姣好的,低眉顺眼的,相夫教子的,也是天真无邪的,贞洁的,身娇体软的,是三寸金莲,是蜂腰,是长发披肩,是裙撑,是高跟鞋,是细腰长腿......但偏偏都不是 “人”,都无法使她成为她自己。
那么,我有别的选择吗?
“假小子” 也会有外貌焦虑吗?
在戴安的故事里,这个看起来另类又有个性的女孩,最终还是给 “招安” 了。
书里有一段选校服的情节,作为校长助手的她负责征集校服意见。面对大多数女生的选择,只穿裤子的戴安最终妥协了,在裙子的选项上打了勾。作者并没有打压和否定她,而是 “聪明” 地让她变成一个代言人,令她不自觉地放弃自我。
故事后半段还出现了一个 “不够男子气概” 的 “假女子” 李小俊,他喜欢和女生呆在一起,喜欢洋娃娃而不是 “男孩子玩的东西”,于是大家开始对他进行 “男子汉改造计划”(联想到 “玫瑰少年” 事件,这样的 “改造” 真是细思恐极)。同样是少数派的戴安,不仅没有站到他这边,反而选择成为集体的代言人,要把他的 “娘娘腔” 给扳回来!或许在作者看来,她 “成长” 了,成为了一个 “好孩子”;但在我看来,这无异于是一场精神阉割,是多数对少数的抹杀。
如果说戴安的小腿令我本能警惕起对外貌的凝视,那么戴安的服从更令我生起反抗的勇气。说一件很小的小事,初中的时候,因为不愿意升旗时穿礼服 —— 是裙子的式样 —— 我被老师给揪了出来。可我并不认为我有什么错。在当时的环境里,作出自由选择就意味着等着挨锤,但我必须表达我的态度:我不认同。
回过头来看,我还是很 grateful 自己的思考,我并没有因为是自己喜欢的作家就咽下疑虑和不悦,而是遵从了自己内心的声音。你问我现在穿裙子吗?我穿女装也穿男装,穿裙子也穿裤子,留长发也剪短发。这就是我想成为的自己。你问我分清 “男女有别” 了吗?有,也没有。我知道上厕所要走女厕,看医生要看妇科而不是男科。除此之外,并没那么泾渭分明。来自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的各种形塑让我们无法成为自己,也令我们的一生要为此不断向前奋斗。而我迈出的第一步,就是知道我不需要好看,也不需要变成戴安。
// 作者:莎乐美不是莎乐美
// 编辑:赵四,Alexwood
// 排版:赵四,素鸡
// 设计:冬甩
//头图来自:杨红樱《假小子戴安》
BIE别的女孩致力于呈现一切女性视角的探索,支持女性/酷儿艺术家创作,为所有女性主义创作者搭建自由展示的平台,一起书写 HERstory。
我们相信智识,推崇创造,鼓励质疑,以独立的思考、先锋的态度与多元的性别观点,为每一位别的女孩带来灵感、智慧与勇气
公众号/微博/小红书:BIE别的女孩
BIE GIRLS is a sub-community of BIE Biede that covers gender-related content, aiming to explor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emales. Topics in this community range from self-growth, intimate relationships and gender cognition, all the way to technology, knowledge and art. We believe in wisdom, advocate creativity and encourage people to question reality. We work to bring inspiration, wisdom and courage to every BIE girl via independent thinking, a pioneering attitude and diversified views on gender.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