爐下的火候,那傳家的香

Cafuna_eva
·
(修改过)
·
IPFS
·
Photo by @freestockcenter on Freepik

灶腳下的爐火,是慢慢養出來的。大鍋爐上,阿公曾守著大火熬鞣鹿皮;阿嬤則挨著爐邊,文火細烙著潤餅。爐下滋滋跳動的火花,煮熟了一家子的滋味,爐上的裊裊炊煙,化為浮光輕景,映在香爐上的點點火光,燃著那傳家的香。


大鍋爐下的火勢炎炎,熱噗噗地把阿嬤的臉燒得通紅,阿嬤笑瞇瞇地講起關於陳家的傳家之寶——鹿角皮衣,在宅院大廳那幅山坡綿延的畫下,掛著一張完整的鹿皮,連著鹿頭——這是阿公在阿里山轆仔腳下逐鹿鳴槍後的勝利品。頭角崢嶸的鹿頭皮衣,裝著阿公的本事,也藏著他對阿嬤不說的柔情。

焰火正烈,阿嬤接著說當年阿公與一群原民在山澗追逐爭奪雄鹿,阿公舉槍瞄準——砰一聲,鹿倒下。血熱得似沸騰的瞬間。一鍋滾燙的熱水,阿公用他粗糙有力的雙手,拔除鹿身的毛皮。再以隨手摘來的茶葉與樹枝,丟入煮沸,慢慢洗去皮革上殘留的動物脂肪、血漬與細毛。他在大鍋爐上反覆搓揉,一邊熬煮蒸騰的水氣挾著身上的汗粒,有著阿祖在山林留下的遺訓——鹿角皮衣是阿公成人禮的祭獻,也拿來當作阿嬤婚嫁的聘禮。鹿皮經過鞣製後,晾乾,最後塗抹上一層潤滑膏以防水用,這件傳家皮衣,經年就這樣高掛在正廳中央。


一爐微光,承載著陳家歷代的驍勇善戰,也慢煨著對一家子悉心的照料。此時,微微文火開著,阿嬤那雙手巧,把每一塊麵糰捏得圓潤,每一次的甩擦都像是阿公揉搓皮革祭祖的延續。接著,她在鍋邊熟練地甩出麵糰,掌間把玩起彈力球般地將麵糰擦在鍋子上,只見麵糊迅速攤成圓薄的餅皮,手勢再向上拉起,餅皮若有破損的地方,便再輕蘸一點麵糰補起。

「餅皮中央會抹粘厚一絲仔,餅若有破洞的所在,攏總要補,餡料才包會得。日子好歹,會當加減安哉也過。」阿嬤抬起頭,看著我說。爐下的火光映著她熟練的手腕,指頭輕柔地翻動著那一片片薄薄的餅皮。每一次蘸粘,都是對日子窮困與裂痕的修補。抹抹補補,拼湊起她和阿公牽手走過的日子,點滴積存子孫的健康與財富。每烙一張餅,彷彿也圓了兩老的一樁心事。


清明一早,我們忙著備料,把包潤餅的食材切絲。高麗菜、胡蘿蔔滾刀切塊,再細細剁絲、川燙瀝乾,像是把過往的記憶都撚成了細碎的片段。刀柄直切豆乾,片薄後再細切,把鹽漬的歲月,佐以八角、冰糖風乾,還原成綿密柔嫩的滋味。蛋皮一張張疊好,對半摺再對半切成細絲,細絲一撚,牽著長輩的絮叨與碎念。阿嬤再燃ㄧ炷香,爐上的微光,輕煙緩緩縈繞將三月初陽的氤氳和著線香檀香,包進了阿祖的交代與念想。

接著,兩片潤餅皮鋪開,抹上甜麵醬與花生糖粉輕輕撒上,豆芽、高麗菜胡蘿蔔絲、豆乾絲、蛋絲和兩片叉燒肉依次放好,最後再撒些肉鬆,抓緊內側的餅皮,把阿祖的叮囑、阿公的交代與阿嬤的秘方全都包了進去,頭尾再內摺,往前一捲,完成了傳家的香。


遙念阿公阿嬤喊叫的「呷潤餅」!一口咬下,細碎飽滿的餡料包著傳家的故事,餅香、餡香,鹹甜鹹香在嘴裡化開,心頭也跟著暖滋滋地。

捻一柱香,祭奠阿公阿嬤揉皮、持家的那雙手,粗糙厚實地包住陳家一代代人的日子。從烈火到灰燼的微光,薪火綿延如爐下的火候,那傳家的香。












作者保留所有权利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