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免行動的性別政治

黃懿翎 (令雨)
·
(修改过)
·
IPFS
·

嘻哈歌手楊舒雅一句「女人是政治」掀起一波爭議,恰好證明了女人即政治的事實。

這次的罷免行動,從性別方面來看,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參與比例跟之前很多的社運現場一樣,都是女多男少。另一點是,有人騷擾罷免站志工的消息層出不窮,而且大多是男性騷擾女性志工。這種現象在古今台外並不新鮮,我也聽過在一些示威現場,甚至有鎮壓方強暴女性抗議人士的事情。

我一直在思考女性參與公眾事務的興趣與比例比較高的現象,某部分來說,女性好幾百年被限縮家庭裡的範圍,但關注、照顧家庭,反而成為他們走出家庭的理由,對他們來說,「家庭」的範圍不只包含家內,也包含家外,因為家外會影響家內,無論是自然環境或政治都是如此。從這點來看,還固守家內外界限的,就是男性所主導的社會了。

不過在家庭外抗爭的各種場合,無論是台灣這次的罷免,還是其他各國那些上街會被強暴的例子(比較常聽到的是發生在非洲或中南美洲的一些國家),雖然表面上只是男生直覺上柿子挑軟的吃,覺得女生比男生好欺負,其實這也算是男性要把女性逼回家庭界限內的一種表示。

這些男生會騷擾女性志工,不只是因為他們走出家庭界限之外而已,而是他們展現了跟男生一樣,甚至贏過男生的理性。他們以說理、非暴力、非情緒的方式來展現訴求,這點讓那些男生覺得不自在,因此在理性比不過那些女生的情況下,就選擇以絕對能壓制多數生理女生的優勢,也就是言語和肢體暴力來解決這讓人討厭的情形。

在那些男生的世界觀裡,女生永遠不能贏過男生,理想上男性要用理性壓過女性,所以最常用「情緒化」、「太過感性」的「負面」形容詞來稱呼女生,繼續貶低他們原本就低劣的地位。遇到不適用這些形容詞的女生時,那些男生就會訴諸自己原始的動物性:暴力。

那為什麼那些男生不認為自己使用暴力,會淪為不理性的一方呢?他們不擔心這點,是因為「男生比較理性,因此比較高等」是一種不可改變的本質,暴力只是他們教訓女生時「不得已」使用的手段而已,不是他們的本質。

即使到21世紀的現在,還是有些男生固守「理性/情緒」、家庭內/外」界限的二元對立,但我相信已經有越來越多男生不這麼想。因此就實際層面而言,我們希望有更多不那麼想的男生一起來守護,守護女生也可以展現理性的權利,守護理性參與政治的空間,不要被跟你們同性別的那些老鼠屎壞了整鍋粥。

****圖文皆為作者所有,請勿任意轉載*****

~~~~~~~廣告時間~~~~~~~

本人斜槓了兩個專業,歡迎按讚追蹤粉絲頁

翻譯人森的滋味

LING 烘焙實驗室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黃懿翎 (令雨)專職翻譯,出版多本譯作。翻譯・時事・戲劇・書・手作烘焙。 meadowling@gmail.com。FB🔎【翻譯人森的滋味】:FB🔎【Ling 烘焙實驗室】IG🔎 lingbaker2020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誰」不能談政治

不可不談政治

性別的濾鏡
32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