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解說】二、無為法

文明之眼
·
·
IPFS
·
為後來持戒修福者生信心,是佛陀對《金剛經》的初心,由於主觀意識是當下唯一,所以如何將知識智慧傳承,就成為力挽狂瀾的關鍵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說:「須菩提!你怎麼看?可用身相見如來嗎?」
須菩提答:「世尊!如來不可用身相見,因為如來所說身相,並非實有身相。」
佛說明:「一切的相,都是虛妄,若能看透物相本質,就能明白真相。」

 

最初唯意識而已,當時空意識成熟,才逐漸形成宇宙;宇宙是有為演化,希望真、希望善、希望美,希望一切更真實完美,於是宇宙更真實,直到眾生分不清,遺忘了最初夢想,癡迷於眼前景象。

有為演化已使大環境優養化,眾生終於受不了而開始覺悟,於是才有真相覺悟者出現,於是佛說所有相皆是虛妄,於是如來說身相即非身相;因為,萬物都只是意識虛擬而成,覺悟真相自然能看破一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須菩提問佛說:「世尊!您說的這些太過玄奧,一般人真的能相信嗎?」
佛告訴須菩提:「別這麼說。假設過去佛留下法門,則能提供未來者修行,經過輪迴的不斷累積,就會有無數過去佛,無數覺悟真相的經驗,就能給後來者產生信心。須菩提!如果眾生都能放下執著,那麼宇宙世界就會變成淨土,無論投生在哪裡都能自在。」

 

為後來持戒修福者生信心,是佛陀對《金剛經》的初心,由於主觀意識是當下唯一,所以如何將知識智慧傳承,就成為力挽狂瀾的關鍵點;多一人修行佛道放下執著,就有多一個小宇宙的福德,一傳十十傳百不斷傳下去,直到眾生普度皆離苦得樂。

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相」都是意識解讀,玄奘大師譯為「想轉」;然而,為何眾生不執著於相,能得無量福德呢?因為不執著就能使身心得以清淨,小宇宙中的無數眾生會因此而更幸福;主觀意識在誰就是誰,使無數眾生更幸福,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

 

 

「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佛接著說:「倘若執著道法名相,就會陷於有為物象,為何呢?宇宙所有法相都是有為演化而成,所以不應執著法,更不該執著非法。是故如來常說『大家聽我說法,如在竹筏上講,不該執著於此,何況無法渡的?』」

 

相是名稱形體,法是道理規律,故相與名通,而法與道通;所謂「道可道,非恆道」佛法也是如此「法可法,非恆法」所以,如來以水中竹筏形容,隨著時間遷流法亦不同,道法都只能參考,而不該對其執著。

竹筏在河流上自然會漂流,然而如來為何要這麼譬喻?又是什麼使如來說法「漂流」?能使如來說法漂流的當然並非河流,而是有為演化趨勢的滾滾意識流,這就是為何黃老思想僅存《道德經》,而佛老思想在印度近乎絕跡。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
「如來可說。何以故?」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佛問:「須菩提!如來得無上正覺嗎?你認為他有何說法?」
須菩提答:「我認為佛無定法,無上正覺也如此。」
佛問:「既無定法,如何說法?」
須菩提答:「佛法不可執著,不可陷於非法。但為何呢?」
佛答:「一切聖賢,以其法門的無為程度而有差別。」

 佛法不是恆定不可執著,即便是無上正覺也如此,這與黃老思想不謀而合,所謂「道可道,非恆道也。」然而,無為程度的層次該如何區分呢?「大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母之。」愈無為則愈聖賢。

例如人們對天然環境的感受,最好是天然清境自然而然,其次是親近自然讚美天然,其次是畏懼自然恐懼天災,其下是依賴自然渴求天然;今日地球環境惡化氣候極端,就是「畏之」的體現,若到「母之」的地步就算不適人居了,只能躲入地裡窩在末日地堡中。

其次,無為是相對於有為而言,就好比環保是相對於污染而言,人類的有為活動造成污染,不同的污染,就需要相應的環保方法,因此環保是根據污染而對症下藥;同理,不同程度的有為問題,也需要相應的無為方法,絕不該畫地自限墨守成規。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
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

佛說:「須菩提!若有人聚三千大千世界珍寶用於布施,你認為其所得福德多嗎?」
須菩提答:「甚多,世尊!但何以如此?」
佛答:「如此所造的福德是多,但所造並非真福德。」

 

聚斂世上所有財寶,然後慷慨布施於眾,看起來是功德無量;然而,佛陀說的又更多了,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那當然是無量功德!然而,這並非最好的布施,如同今日物資充沛,幸福感卻日益匱乏,這是因為太執著於物相,太執著於有為法。

 

「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勝彼。」
「何以故?」
「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佛說:「倘若未來有人受此經影響,並傳播此經,其造福又將勝過上述。」
須菩提驚問:「怎麼可能?」
佛答:「須菩提,是因其弘揚無為法,促使更多眾生覺悟,福德當然更加殊勝。」

 

讀經傳經就能勝過上述三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的福德,佛陀不會騙人,但弘揚佛法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功效呢?前文略為提及宇宙結構,所謂三千大千世界,實則為大、中、小三界,大界為天人界,中界為人界,小界為阿修羅界,這三界為上三界。

畜生界、惡鬼界、地獄界為下三界,構成地獄界的基本粒子為「太素」,「太素」是意識虛擬不可分割的物質基礎;因此,宇宙有七層,物質基礎即微觀的世界載體,也就是說我們的宇宙是天人,地球只是其大腦中的一顆電子,而人體大腦中的電子,則是微觀世界的載體,也就是阿修羅的星球。

聚斂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能夠造福多少眾生?當然是無窮多!但與人體內的微觀生態眾生相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因為阿修羅界與畜生界位居宇宙中心層,內涵最廣大密集的眾生,而其內還有餓鬼、地獄兩界的無量眾生。

上述是數量的勝出,但布施七寶是實惠,布施意念則似虛利,兩者有可比性嗎?布施七寶是有為的惠,眾生得福是一時的快樂,就像發放大量救濟福利;布施意念是無為的德,眾生得福是長遠的幸福,就像創造無數清淨世界。

因此,個人意念布施就能完勝上三界七寶布施,其次,若是有人因弘揚佛法而覺悟,無論是施者或受者,只要多一人覺悟,就多一份福德,每一份福得都勝過上三界七寶布施,而造福關鍵就在於力行無為。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文明之眼《推背圖》第47象:約五百年後 讖曰:偃武修文,紫微星明,匹夫有責,一言為君 頌曰:無王無帝定乾坤,來自田間第一人;好把舊書多讀到,義言一出見英明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黃老思想

白話《黃老思想》

周朝黃老思想
20 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