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220 篇文章
江上小堂

二千年皇权专制,不折不扣尊奉儒家思想

一、皇权专制“独尊儒术”从何时起 以郡县制为基础的皇权专制自秦始皇前221统一中国始,到1912年清王朝退位止,共持续了2133年。秦采用法家思想统一天下,且用法家思想治国,二世而亡,只持续了15年。汉朝建立后,因民生凋蔽,初期主要奉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以恢复元气。

标签活跃作者
  • IrisChen
    IrisChen

    愛書人/曬書娘。【另類讀書筆記】不算書評,是分享我和愛書們約會的點點滴滴。 支持連結:https://liker.land/iriscanada/civic

    今日丹堤大安店
    今日丹堤大安店

    根本就是偷聽版的天龍國哈哈台街訪

    閱讀筆耕
    閱讀筆耕

    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桐生茂豫
    桐生茂豫

    我是桐生茂豫,[圖文故事手藝人] , 插畫家, 玩石客 IG: @tongsheng_design

    漫閱讀
    漫閱讀

    Hi,你好,我是【漫閱讀】, 我在這閱讀書籍,也閱讀人生,歡迎來逛逛! https://maneread.com/

江上小堂

儒家为何主导了法家打造的郡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周朝的分封制逐步瓦解,最终由秦统一天下,建立起郡县制。这是中国“君权至上”的政治规则在技术及经济发展后的必然结果。周天子搞分封制是迫不得已,受技术和经济水平的约束,缺乏相应的控制手段和支撑皇权及官僚体系的财政能力。经济产出总量决定了财政能力的上限。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8):童子见,门人惑 — 孔子弟子疑惑什么?

电子书:《论语漫读》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述而第七)。这段话也很难理顺,怎么解释都有说不太通的地方。勉为其难吧!先建立时间线。互乡这个地方有个年轻人来见孔子,然后孔子与他对谈了一番,弟子们也在场旁听。

江上小堂

儒家像驯牲口,法家像驯猛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原创思想的爆发期,出现了多种思想学说。所谓“百家争鸣”。百家是夸大其词,也就十几家吧!这些思想学说均致力于建立人世间的政治和社会秩序,而对自然和宗教缺乏兴趣。而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则是以“君权至上”为前提和围绕“君权至上”而展开的。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6):二三子以我为隐乎? — 孔子教学上是否留了一手?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述而第七)。孔子多次用“二三子”称呼弟子们。“非我也,夫二三子也”(先进第十一);“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第十七)。仪封人也如此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江上小堂

皇权专制“独尊儒术”从何时起?

以郡县制为基础的皇权专制自秦始皇前221统一中国始,到1912年清王朝退位止,共持续了2133年。秦采用法家思想统一天下,且用法家思想治国,二世而亡,只持续了15年。汉朝建立后,因民生凋蔽,初期主要奉行“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以恢复元气。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5):天生德于予 — 孔子的天命观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第七)。桓魋(tuí):宋国大夫,是宋桓公的后代,当时正辅佐宋景公,权势很大。听说孔子投奔宋国而来,担心齐景公重用孔子及其弟子,会削弱他的权势,就派人阻止孔子一行进入宋国。《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稍为详细些,“孔子去曹适宋,与弟子习礼大树下。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4):子不语怪和神 — 中国无法产生宗教和科学的原因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第七)。孔子有四教,“文,行,忠,信”(述而第七)。这里又说孔子有四不语。第一不解释自然界的怪异之事,洪水地震,日蚀月蚀等;二不推崇武功蛮力,刺客、剑侠,力士之类不入孔子法眼;三不谈论淫乱之事;四是不信鬼神,但孔子会利用民众敬奉鬼…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3):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 — 孔子很重视时变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第七)。这句话,历来解读也是没讲清楚。孔子晚年诠释《周易》,《易传》相传是孔子所作,这有相当大的可信度。《易传》由十篇文章组成,包括《系辞传》上下篇,《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说卦传》、…

江上小堂

“儒表法里”掩盖了真正的问题,是为儒家思想开脱

“儒表法里”,或称“外儒内法”,是对中国二千多年皇权专制统治思想和方法的一个简略表述。其含义是皇权专制表面上宣称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实际上采用的却是法家的思想和手段。“儒表法里”这个提法,应该来自于“阳儒阴法”。“阳儒阴法”最早由清末民初思想家宋恕提出。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2):子之所慎 — 战和疾仍然是现代人所慎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之所慎:齐,战,疾(述而第七)。孔子弟子日常所见,孔子对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特别慎重。孔子慎重对待的事当然不止这三件事,比如去拜见鲁国或其它国家的国君,也一定非常小心谨慎。弟子们唯独强调这三件事,不知道是什么缘由。

韻兒。

讀:千面英雄

「雖然時代不同,但人性的貪婪卻亙古不變。因此,我們應當安頓內心,學會放下。死亡是生命的歸宿,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1):子行三军,则谁与? — 子路是孔子的开路先锋

电子书:《论语漫读》 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孔子对他全是表扬的话;第二喜欢的学生是子路,却批评多表扬少。两位弟子时常陪伴在孔子身边,一个与孔子切磋道德学问,教学相长;一个鞍前马后为孔子打理各种事务。前面一段,孔子曾问他们各自的志向。颜渊、季路侍。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10):自行束修以上 — 孔子的招生政策和教学方法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第七)。束,捆在一起,十支为一束。修,同脩,干肉。估计类似于现在的腊肉。孔子这句话像是自我辩解,像是在说,我可没有亏待你们这些学生。凡是自行给我十条肉的学生,我没有不教导他们的。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9):志于道,据于德 — 是对谁而言?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第七)。这句话言简意广。但孔子是对谁而言?没有记明。简单一想,就会明白这是孔子对士的要求。前面出现过,“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第四)。《论语》中提到君子的条目很多,而提到士的条目比较少。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8):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孔子感到很沮丧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第七)。孔子说:“我太老了,我没再梦见到周公好久了。” 周公是尊称,姓姬名旦。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死后,成王尚幼,周公代理朝政,征战扩张,并将天下分封给周家嫡亲和功臣;还制定了一整套礼乐制度。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永无止境地学习和传授知识

电子书:《论语漫读》 《述而》这篇,主要讲孔子自述其志,其学、其教。开篇就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这算是孔子对自己学问的总体评价。他认为自己的成就在于忠实地传承古人的学说,主要就是周礼了;认为上古的礼制是最好的,就像老彭一样喜欢古代的礼制。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3):中庸之道 — 剪除个性以符合礼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也第六)。孔子说:“中庸这种德道品质,到达了极致。但人们缺乏这种品德很久了。” “中”是适中的意思,“庸”是平常的意思,就是说话做事要恰到好处,按惯常的方式来。中庸是儒家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2):天厌之!天厌之! — 子路对孔子单独见南子不高兴

电子书:《论语漫读》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第六)。矢,发誓。厌,憎恶。孔子去见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兴,大概事后当面指责了孔子。孔子则发誓否认子路的指责,否则让老天爷谴责我。这个记述很蹊跷,语焉不详。

江上小堂

论语漫读(101):“君子博学于文” — 但须以礼为准则,以礼为首要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畔通“叛”,背离的意思。孔子把学习摆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别重视博学。博学包括学文和学艺。其中,又特别重视博学于文。博学于文是对君子的一项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礼》,《乐经》,《尚书》,《诗经》和《易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