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十洲的妙人哲學

@holygoer

“毒牛虻”张雪峰的诡辩术

张雪峰利用汉语惯有的模糊性和以比喻来捣糨糊的话术,在这段话中至少犯了三重的逻辑谬误。

再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

“启蒙”只是一个隐喻,从“黑暗”到“光明”所隐喻的其实是人类从“遇到了问题”(自知无知)到“解决了问题”(形成知识)的过程,这贯穿于每个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正好对应苏格拉底的“问答法”(Q&A)或者说辩证法(Dialectics)。

为什么我得批判《大梦》,或《大梦》里的哲学问题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从颠倒的现实出发,《罗刹海市》通向了开放性的哲学反思,《大梦》却是通向了封闭性的佛学轮回,这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两极对照。

哲学究竟是什么?这是迄今最健全的回答

哲学是关于人在回应对象世界Ⅰ的过程中如何成为爱和智慧的主体进而创造对象世界Ⅱ的自玄考察和生活之道。

词语演义 | 没有“理想”的人不懂哲学有什么用

即便是一个人没有理想,排斥一切理想,只想一名“脚踏实地”的现实主义者,要想在如今满地是坑和无处不PUA的现实中免于被忽悠而“活下来”,实际上也离不开哲学的批判思维和“正辩”功夫。近些年的疗愈圈和灵修圈流行“正念”,但是如果缺少了哲学考察和“正辩”加持,最终恐怕会变成泡影或陷阱。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的解释与抗辩

从形态和变迁来说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容并包,革命创新;从实质和价值来说是,尊道明德,至诚率性,仁爱积善,共在大美。

如何纪念一名前媒体人的英年早逝

从存在论的层面来说,akid既与家人、朋友和社会失联,也与食物“失联”(厌食症),真的就是“人”之存在状态的一种极端形式了。

2023年,始于极限,范式转移(三观重建),哲学启航 | 新哲学笔记00

人类正陷入积重难返的种族、阶级尤其是性别之间的冲突、撕裂与割据之中,越来越多的人陷入无边的孤独、抑郁和“精神内耗”,每个人活得越来越像是一个“绝缘体”,也越来越神经质和歇斯底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信任和团结以及可能进一步的亲密关系,自然是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人类繁衍与人间…

逻辑、记忆与价值:愚蠢是怎样炼成的?

【本文整理自腾讯会议的会议纪要 2022.05.06】 韓十洲:大家好,那咱就开始吧。人多人少没关系。也是给大家捋一个思路,前几天咱说过要聊一下记忆问题。那是因为我们近来吧,关于这个问题有点冲击,其实也是一直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各种社会事件不断的冲击着我们。

那些为战争叫好的人,其实也怪可怜的,看懂了隋建国的作品你就理解了

“确认儒家的仁就是无我主义,孔曰成仁就是把自我化为虚无”(《万历十五年》)

悲剧之年叩问悲剧之源

“子之所慎:斋,战,疾”,如今,瘟疫、战争,已次第爆发,那么,我们离饥荒还有多远呢?

内卷、躺平与破防:这一波人类文明到头了!

困于过去,惑于未来,这是人生常态。但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阳历年和阴历年之间这段时间,还是免不了要回首和展望一番,这已经成了一种仪式。仪式性很必要,不可少,但也要注意,凡是成了仪式的东西十有八九都会在例行公事与习以为常之中丧失自己的仪式性(内涵)而沦为形式主义,也就是徒剩下一副有仪式没仪式性的空壳。

人性大讨论 | 为什么是我,我凭什么发起一场人性大讨论?

人类所有的危机都是认识的危机,但严格来说,其实是“认识的认识”也即哲学的危机。这场大危机的总根源即是近现代以来的现代性哲学范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主流意识形态)——“现实主义-经验主义-实证主义”或一言以蔽之为“科学主义”——陷入了平庸的自指性回路,形同自我吞噬的咬尾蛇,也就是说,人…

是时候了,为什么我们亟需一场人性大讨论?

如何在绝望的人间重建希望的理由?如何在陷入了功利主义-唯我论的全球重建公共性与共同体?如何在相对主义-主观主义-虚无主义横行的碎片化世界里,重建思维的整体性、判断的有效性与道德的根基?

“小镇青年”庞麦郎承受了这个时代的精英主义恶意

庞麦郎的悲剧,也是我们时代的悲剧,是深重的阶级问题和身份认同的一个深刻隐喻,值得严肃地挖掘、分析和对待。

未来之辨:超越古今中西之辨

“未来之辨”的理论任务就是建构一套形式上类似于欧几里德几何学那样的能够被普遍接受的公理系统,通过概括出尽可能少的几条公理,然后以演绎的形式导出关于未来的完整而系统的命题、推理和意义结构,它将以连贯而一致的方式涵盖、组织、关联、阐明一些看起来似乎互不相关的事实,而且,这个“理论体系…

男女不同但平等

言语是一种矢量,携带着能量、大小和方向,可以成事,也可以败事,可以激励人,也可以伤害人,甚至是杀人,但凡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都不难明白这个道理,俗谚有讲“祸从口出”,福柯亦言“话语即权力”,在这个意义上而言,话术即箭术,方向性和准确性是核心标准。

未來家書 | 女兒,謝謝你的決定

親愛的惟儿: 你好呀!给你写信的计划,在你还在你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就有了,并想好了名字——“未来家书”,你妈妈也很同意。在你出生之前,我实在是找不着“感觉”,脑子里有一些想法和关键词,心里却是空落落的,见不到真实的你,无法产生连接感;等你出生之后,见到了你,感触着你,照顾着你,我还...

“对话”到底是什么?回应项飙×陈嘉映关于对话的蹩脚阐释

这是一篇迟到的文章。三个多月前,看了一篇“项飙×陈嘉映”关于“对话”的对话,本没抱什么期望,但还是很大跌眼镜,不吐不快,于是想写一篇回应,但由于正赶上搬家和后来又关注跌宕起伏的美国大选就拖了下来。近日,我在”未来志iMeta社群“里讨论主体性问题时触及了“对话”概念,便想起了这个...

iMeta报告 | “内卷化”热词的病理分析:一场全球化下的中国式集体“叫魂”

热词是一个时代的情绪共振,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病)投影,只不过,有时是正片(正喻),有时是倒影(反喻)。例如,“体面”这个持续流行的热词,就是一种反喻,以一种倒影形式(心理补偿)在隐喻这个时代的“不体面”,或者说体面之匮乏。缺啥说啥显摆啥,道德话语充斥的国度一定是缺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