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时刻
宁扬游——天王宫中一狂徒
在两江总督史料展庭院的北侧,有另一个展馆,名为“洪秀全与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整个展馆由西中东三个院落组成,展示的内容有太平天国时期的天王宫殿模型和天国史料陈列等。天王宫殿模型展厅里展示了一组天朝宫殿模型。天朝宫殿是天王洪秀全所居住的王宫,包括大照壁、牌坊、御河桥、荣光门、真...
大堂深似海,国史壮如歌
和许多地方的大门一样,正中间的大门从来就不会为普通民众打开。我们从侧门走进南京总统府,走过几十米的院子,来到大堂前。这是一座中式殿堂建筑,与西式凯旋门样式的大门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大堂建筑为抱厦五间面阔七间,青砖铺地,黑瓦盖顶,硬山顶单层双檐,屋脊两端翘起。
宁扬游—香随心共澹,影与神俱寂
大概是因为我们汉族人的祖先总是爱憎分明而且直言不讳,使得我们所使用的汉语词汇大多带有明显的主观评价色彩,语言文字几乎总是感情浓烈,往往非褒即贬,较少中性描绘的词语。例如“英雄”一词,通常解释是“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有所谓“英雄者,有凌云之壮志,气吞山河之势,腹纳九州之量,包藏四海之胸襟!
宁扬游—朝代更迭,江山依旧
穿过外观和结构都相对简单的内红门,经过长长的甬道,走上宽阔的升仙桥,抬头看去,一座高大宏伟的城门楼陡然矗立在眼前。这就是明孝陵最为重要的建筑——方城,也叫明楼。方城是一座长方形的中式城堡建筑,用大块整齐的石条垒砌而成,下部有须弥座,墙体高度约十五六米,正中辟有一拱形洞门,专业名词叫做门券,门内为长长的斜坡台阶隧道。
宁扬游—荒烟野蔓中的残垣废墟
陵墓上供奉灵位祭祀亡灵的大殿,通常叫做“享殿”。明孝陵的地面建筑中最为重要的祭祀殿堂“孝陵殿”,也即是享殿,早已被毁。据说那是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毁于战火。在阔大壮观的台基上,现今能见到的只是一座小小的三开间殿堂,让人觉得像是一个胖大和尚的身躯上长着一个小瘦猴的头,很不相称。
宁扬游—灵谷深松,故老常青
灵谷寺侧面那堵长满了爬墙虎的高大院墙外,一株半高处折断的粗壮枯木,被岁月和风雨侵蚀,表面已经腐朽并长满了青苔,给人衰颓苍凉的感觉。相隔几米处,另几株高大挺拔的树木,叶色浓绿,生长旺盛,又让人感到勃勃生机。就在这枯木与绿树合围的中间,矗立着一座被风雨冲刷岁月侵蚀的石碑。
宁扬游—悲壮之歌,高亢华丽
绕过国民革命军烈士墓园一号公墓用巨石垒砌的围墙,就可见到面前在几十级台阶上有一座外观古朴典雅的中式殿堂。明代时这里是灵谷寺的律堂,清代重建为观音殿,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建设公墓时,改为“阵亡将士革命纪念馆”,由蒋介石亲题馆名。据介绍,当时纪念馆内陈列了许多与国民革命军战斗历史有关的...
宁扬游—抗战烈士,敌乎?友乎?
灵谷景区的中心是阵亡烈士祭堂无梁殿。在其后方是一个大草坪,绿草如茵,周边绿树环绕。在绿树的后面是用巨石垒砌而成的一个半环形墓园。这里原是民国时期阵亡将士公墓一号公墓的旧址,更早前原为灵谷寺五方殿的旧址,改建成墓园时筑起花瓣形半圆围墙,内辟蛛网小路,分列墓穴。
宁扬游—丹心碧血,民族英雄
我从灵谷胜境的大仁大义牌坊下走过,沿着台阶下的甬道继续前行。前方是一座高屋顶的建筑,建在十几二十级台阶上。那里就是公墓的祭堂。祭堂是一座古老的建筑,称作“无梁殿”。因为几十年前来过,老妻介绍说,这个公园其他内容她都早已不记得了,唯一记得的就是这座无梁殿。
宁扬游—大仁大义,救国救民
灵谷胜境红山门后的甬道非常幽静,我只是远远见到前方有两位老人慢慢地在走。更远处是一串台阶,有几十级之高。那两位在台阶前站住仰头观望了一会儿之后,才缓缓走上台阶。我通过望远镜头看过去,原来,那高高的台阶之上是一座巨大的石牌坊。这座牌坊就是阵亡将士公墓牌坊,是公墓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
宁扬游—国民革命烈士墓
这座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是中华民国时期的国殇墓园,国家级烈士纪念场馆,也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纪念性公墓建筑群。公墓由墓门、牌坊、祭堂、第一公墓、纪念馆、纪念塔等建筑构成,形成南北约有一公里长的中轴线,两边还对称分列第二公墓和第三公墓。公墓最早建于1929年,国民政府为告慰阵亡...
宁扬游—前往灵谷胜境
参观完中山陵,我们在考虑下一个景点。见到在中山陵广场前一个景区介绍牌上介绍灵谷景区,老妻特别推荐说,几十年前她们就去游览过,其中的无梁殿很有特色。听这么一说,怎么都应该去一趟。距离不远,又有一路的梧桐浓荫,就不等电瓶车了,徒步走去还更能欣赏一路上的盎然绿意,也显得更有诚意。
宁扬游—壮志未酬身先死,化身图腾受尊崇
跟着不多的游客排成一队,踏过最后几级台阶,我走进中山陵祭堂。祭堂正中是一尊石雕孙中山全身坐像,用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坐像总造价高达150万法郎,是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郎特斯基精工雕琢的作品,于1930年雕成后从法国巴黎运到中山陵。坐像的孙中山穿着长袍,膝上放着一本展开的文卷,双目凝视前方。
宁扬游—三民主义的理想
我踏上了最高一层平台。这里是中山陵的祭台,眼前就是中山陵最主要的建筑——祭堂。祭堂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重檐九脊,上覆蓝色琉璃瓦,外墙用花岗岩砌成,外观高大宏伟,两旁还有两座高十几米的华表拱卫。祭堂第二层正中高悬的匾额上,竖排写着四个孙中山手书的大字——天地正气。
宁扬游—奋进之路漫漫
我们从中山陵的碑亭旁走过。绕过正在维修的碑亭后,面前是高高的石阶路,一直通向最高处的祭台。中山陵位于山坡地,石阶路一直向上。我查到的相关数据表明,从陵前的广场算起,到最高的祭堂,一共有392级石阶。石阶路分成十段,中间布置有平台作为缓冲,总共是十个平台。
宁扬游—由党葬说党国
穿过中山陵的陵门之后,在二三十级台阶之上是碑亭。不过,我们来到的时候很不凑巧,碑亭正围蔽施工,脚手架和绿色纱网把碑亭里里外外罩起来,外围还有一人多高的围壁板。好在围壁板上贴着许多大幅风景照,因而工地没有对周围景观造成严重破坏。我留意到围壁上有一幅中山陵全景图是冬季的雪景照,将陵园...
宁扬游—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从中山陵的博爱坊下穿过,我们踏上通往陵墓的宽阔的墓道,身旁是熙熙攘攘的人流,人们走向陵墓就像是去集市赶集一样带着几分的兴奋。整条墓道长有480多米,中道宽12米,两边还有4到5米宽的辅道。墓道两旁对称地种植着两排雪松和四排桧柏。这成排的松柏非常茂盛,上方的枝叶几乎连在了一起,只剩下一条窄缝。
宁扬游—博爱坊,且说博爱
中山陵半月广场的近前,有一座花岗岩牌坊,是陵园入口的第一座建筑。根据有关的资料介绍,这座牌坊建于1930年,采用花岗岩仿木结构,建筑格局为三门冲天式,高12米,宽17.3米。牌坊风格别致,在顶端,盖有蓝色琉璃瓦,呈现出融会中外建筑的特色,是一中西合璧的杰作。
宁扬游—宣扬传统道德的孝经鼎
目光越过涌动人流的头顶上方,我们看到在中山陵半月形广场的南面最远处,高高矗立着一座金属铸造的物件,像是一座巨大的香炉,又像是一尊小型的宝塔。它的最高处是鸡蛋形的宝顶,下面有三重檐,然后是四面通透的窗。再向下就是一个有圆圆腹部的宝鼎。宝鼎的双耳弯曲向上翘起再向外伸展,形状很像做舞蹈动作的两只手。
宁扬游—紫金山上中山陵
才走出地铁站,我们就被站口专做游客转运生意的人拉住,急匆匆地引领到停在地铁站口路边的电瓶车上。紧接着,迎着略感清凉的山风,穿过浓荫的道路,呼啦一下,我们就来到了中山陵前的广场旁。首先擦一把因山风劲吹而泪水涟涟的双眼,站在人头攒动的广场前,上上下下、前后左右张望了一番,这才辨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