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日書
七日書
Matters 開啟「自由寫」計畫,首波招募「七日書」寫作小組,希望跟你一起每天練習,陪你完成人生日記,同時跟小組的作者們交換日記,互相伴讀。 在這個為期七天的計畫裡,馬特市將有一群同伴與我一起,每天一個題目,以自由書寫的方式,完成七天的日記。這是一個練習,在沉澱生命故事的同時,亦相信自己的寫作;它是一場陪伴,知道寫作路上有人閱讀,這是一場自己的旅程,更是結伴同行。
七日書|偶遇舊友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會遇見許多人。有些人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些人則如流星般短暫地出現在你的生命裡。然而,最讓人感觸的,是那些曾經熟悉,如今久未聯繫的老朋友。
七日書|產房
產房,是一個對我來說充滿未知又神聖的地方。當妻子臨盆時,心中既緊張又期待。外頭的世界依然喧囂忙碌,但在這裡,每一分鐘的流動,都像是時間特別為我們一家而慢了下來。
七日書|職場第一個待過的單位
每個人的職場生涯,總有一個起點。對我來說,那個起點,就是我進入職場後第一個待的單位。雖然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小段,但它卻奠定了我職涯的基礎,讓我學會了責任、合作與不斷學習的態度。
七日書|家裡的客廳
七日書第四天。在每一個家裡,總有一個地方承載著最多的回憶與情感,那就是客廳。它或許不是最安靜的角落,卻是最熱鬧的地方;它或許不總是整齊,卻最貼近生活的原貌。
七日書|我喜歡獨自一人待在運動公園
七日書第三天,在一個你喜歡流連之地,你會怎樣體會它?行走,拍攝,交談,或是其他?如同標題,我喜歡獨自一人待在運動公園。
七日書|與自己對話的地方
寫一個你喜歡獨自流連的地方。那就是在住家附近的運動公園。
七日書|離開熟悉的職場環境
離開熟悉的職場環境,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事。人對未知的本能反應,是不安。新同事的語氣是否友善?新的工作內容能否勝任?會不會不被接受、不被理解?這些問題如影隨形,甚至在夜深人靜時浮上心頭。就連走進新辦公室的那一步,也可能讓人內心微微顫抖。
七日書|夢想的家中規劃
每個人想要的空間規劃不同、需求也不同,而這是我想打造的家
七日書|外公的話
小時候,母親常帶我去外公家,但外公過世得早,關於他的記憶其實不多。唯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總是念叨著:「要敬神、拜神。」
七日書|靠自己
靠山山倒,靠自己最好
七日書|難以承受的重量
七日書的題目「講述一個在家族互動中,讓你感受到(不得不)犧牲的時刻。比方說,是作為照顧者的經歷、作為子女或長輩的角色,又或是任何你想像到的愛與犧牲時刻」。讓我想起新聞事件。
七日書|看劇思故鄉
因為工作,我離開了從小生長並熟悉的家鄉,搬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日子久了,雖然逐漸適應這裡的步調,但內心深處,對家鄉的情感卻從未消失。這種感覺,平時或許不那麼明顯,卻總會在某些時刻猝不及防地襲來,而最常勾起這份思念的,就是在追劇的時候。
七日書|未曾見過的薑田
雖然爺爺曾是種薑的人,我卻不喜歡吃薑(薑母鴨除外)。
七日書|我不喜歡說話
或許是這樣的成長環境影響了我的個性,我變得內向,不愛與人交談。
七日書|你還沒開始寫,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
「你沒有寫,怎麼知道自己行不行?」這句話,忘了在哪裡看到,我至今仍牢牢記在心裡。
七日書|勇敢說出來
「這不是我們該處理的吧?」當我在會議上這麼問時,周圍的人往往選擇沉默,甚至有些人會在事後提醒我「別這麼衝」。但我依舊堅持,因為職場講究的是分工合作,而不是一味地承擔不屬於自己的責任。
七日書|魚肉好吃嗎
某天一群人到溪邊釣魚,其中有人釣到了一條巨大的吳郭魚,眾人立刻將其烤食。當大家吃喝得正高興,忽然聽見一個蒼老的女聲,操著台語問:「魚肉好吃否?」
七日書|傾囊相授
在職場中,我雖然不能稱得上是學有專精,但我一直保持著學習的心態,遇到問題時,總會努力尋找解決方法。
七日書|職場上的神和鬼
在職場中,學會辨別神隊友與豬隊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七日書|小時候的骷顱頭
我一直記得那個剛上小學的我,獨自一人在家的下午,即使多年過去,畫面仍然深刻地印在腦海裡。不知為何,就在樓梯前發現一個骷髏頭,沒有其他裝飾,它只是靜靜地漂浮著,像是被什麼無形的力量托起,懸在空中,一動不動,彷彿在看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