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olet99

@nziqi

保姆級分享,我的理財習慣!

我不會把薪資分配設置固定的比例,而是依照每個月的復盤不斷再優化。像是這個月哪個分配項目上增加了很多不必要支出,那我下個月在這個項目上就會減少一些配額來限制花費。沒有存款習慣的大家可以參考我的分配項目,再依照自己的狀況決定配置額度。我會把薪水分成四個部分:存款、投資、必要支出、流動支出和快樂存款。

<隨記>習慣養成三部曲!這些習慣爲我帶來了什麽?

我養成習慣的方法不是把21天作爲目標,而是持續每天提醒自己,直到被動變成主動爲止!這些習慣會隨著不斷的重複,變成自然而然的行爲,就不再把它看作是一個負擔。習慣養成三部曲:目標、執行、復盤,文章内有詳細解釋。培養良好習慣,真的不難!

《寫作》寫作新手必看!4+1大寫作平臺詳細對比,哪個適合你?

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寫作者,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平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市面上有那麼多寫作平臺,該如何挑選呢?別擔心,本文為你介紹4+1大寫作平臺的詳細對比,幫助你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平臺。趕快收藏起來,成為一名出色的寫作者!

《隨記》回到台灣的第一個月:新鮮人面試小技巧!

對我來説,我真的太幸運了。從以前打工的經驗、到實習、到進入行銷部工作,我從來沒有面試失敗的經驗。我找工作的過程都是面試,錄取,進入企業工作,然後很幸運的能學到一堆技能,有很好的環境、主管和同事。在不斷的嘗試、面試、瞭解企業的過程中,我才確定想要的是什麽,自己的價值和方向,同時也能更坦然面對每一次的失敗。

《隨記》2023的第一個月

去年就該寫好的履歷、每周該寫的文章、該看的書、該記的帳總是一拖再拖。在面對新的一年,我總認爲我可以成爲一個全新的我,以爲可以把一切不好的習慣留在去年,以爲跨過2022年23.59分,我就會脫胎換骨。所以,在撰寫2023年計劃時,我會將這一年沒完成的事情交給明年的自己。

《思維》什麽是活在當下?讓自己回到當下的四大方法!

不去追憶過去的榮耀,也不悔恨過去的過錯,更不去盲目的憧憬未來,活在幻想中。不活在當下最大的症狀就是情緒總被不是當下所發生的事情牽制,總認爲過去或未來的自己限制了現在的自己。

《隨記》原來入睡那麽難--睡眠練習的方法!

成年人平均每天使用電子設備花費10個小時39分鐘,而我沒有工作的時候,每天的屏幕使用時間大約會高達15-18小時。我開始尋找想要邊看影片邊睡覺的背後動機。我無法剋制大腦不要在準備入睡的時候產生很多想法,而這些想法帶給我滿滿的焦慮。這是我睡眠練習的第一個禮拜,下面是幾個我練習睡眠的方式。

《隨記》言論自由有多可貴

互聯網時代的開放讓我們嗅到了墻外的自由氣息,可到今天這卻成了讓我們成爲異類的原因。本身沒有刷微博的習慣,是想瞭解這件事情才會去下載,但其中有兩個微博功能讓我更爲震驚。其中一個是微博的’精選評論‘、第二個是12月即將上路的點贊不良訊息可能會被追責制度。

《隨記》人生,要如何取捨?

人生,就是在於取捨。很多東西我們可以同時擁有,但它不一定是處於平衡和理想的狀態。常見的取捨包括:事業與家庭、時間與自由、生活與工作等。面對這些抉擇,我們要如何撥開迷霧,正視自己的需求?我們需要撥開這些抉擇的表面,探索它的根本,找到我們最想要的。

《隨記》中斷習慣后,如何找回狀態?

培養一個習慣真的不難,困難的是中斷習慣后的持續。生活總會發生一些‘突發事件’和’我以爲我可以‘的幻象。所以,該如何快速找回狀態?超簡單的方法包括:縮短修復期、快速解決欲望、從最簡單的做起等等。滿滿的乾貨,幫你快速找回狀態!

《隨記》學習,是終身目標

學習,是我們的終生目標,但我們真的有把他作爲目標來努力嗎?學習對於現在的我們,似乎比較像是為達到目標的過程。今天想分享個小故事。我奶奶今年76嵗。從小,我總覺得她和別人的爺爺奶奶不一樣。她有消耗不完的精神,常會讓我忘記,她已經是個快邁入80嵗的老人家。

《TED系列》如何停止‘搞砸’自己 — Mel Robbins

我們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麽,也很清楚要怎麽做才能得到我們想要的。但是這些我們該付出的執行力往往不是我們的日常慣例,因此一旦有任何想法或是主意時,我們的大腦會緊急刹車。我們無法得到我們想要的,我們會怎麽告訴自己?我們會說:還好。對於想要的東西,我們總會嘗試說服自己沒有它也沒關係。

《隨記》只有你,能寫出自己的好結局

這些所謂的‘好結局’都是我們自己幻想出來的。我們誤以爲那些過往,是造成這些坏結局的因素。我們以爲,只要沒有發生那一件事,我們絕對會過得比現在好。上天并沒有欠你,造成虧欠的,是你自己。好結局或許會在事情發生的當下缺席,但不代表永遠都會缺席,也不代表我們總是可以把遺憾,當成我們不會有好結局的藉口。

《思維》2022年,你成爲你想成爲的人了嗎?

回想起每個年底,我們總是為嶄新的一年感到欣喜。總感覺新的一年,我就會成爲我想成爲的人,這一年我做不到的事情,我明年一定可以做到!我們想要未來的自己努力,但卻否認了過去所付出過的努力。這些沒有在清單内的成果,常被我們忽略,讓我們陷入深深的自責,認爲自己沒有付出努力,所以才達不到目標。

《隨記》開始寫作的這兩個月

當我們在看一本書的時候,作者在書中所寫的内容全都是他成功后的觀點。即使其中有失敗的經歷,但此時此刻,在寫這本書的當下,他已經成功。我遵循著他的方法、他的目標、他所付出的努力,但我不是他,我并不會因此而變成他,我也不會因此而成功。所以,我想成爲我,我想譜寫我的故事。

《思維》半杯水心態:探索及重拾好奇心

好奇心害死貓是常用來警戒凡是喜歡刨根問底的人,因爲這樣的人容易招惹麻煩,最終導致引火上身。但好奇心真的會害死人嗎?好奇心所帶來的麻煩,其實是因爲用了不對的方式。什麽是不對的方式?就是對別人刨根問底,但是對自己一無所知。對自己保持好奇心:在生活中探索更多可能性,對世界保持好奇心:從不完美中探索創新想法。

《隨記》停止内耗:克服三分鐘熱度!

‘我想要’最終變成‘我想’。真的是‘想’而已。即使我制定計劃、設定目標、立即執行,但這些對這些習慣的熱忱總是撐不過三天。而這些年來,我堅持過最長時間的習慣大概就是每天睡前看蠟筆小新。這樣的惡性循環讓我持續的内耗,我總覺得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卻沒有我想要的結果,但我知道這些努力是無效…

《TED系列》你並不知道未來的自己想要什麽 — Shankar Vedantam

我們總喜歡把當下作爲終點進行思考。但事實上今天我所許下的山盟海誓并不是我要去履行的,而是以後的我,那個或許窮困潦倒、或許事業有成的我。我們以‘現在的我’來思考以前的問題,會覺得欠缺考慮、幼稚、無厘頭;但過去的我不是現在的我,那個我只會認爲我做了個超級正確的選擇。

《人生大事》:我爸爸是種星星的人

題材雖比較小衆,但並沒有硬將内容聚焦於’生死‘,其中的煽情情節和接地氣的演繹方式更讓本片打破了殯葬業的無趣及避諱。對於這部電影,我會給大概4-4.2顆星的評價。朱一龍很好將痞子帶出到後來的爸爸角色,而楊恩又也完美的詮釋了初生之犢不怕虎的小文。

《隨記》那些我沒説出口的話,不是遺憾

我們最常説不出口的話是什麽?是愛。在沒有愛的任何關係裏,我們都可以講道理。唯有愛,是基於信任、尊重、崇拜等無形的感覺堆叠出來的,同樣也是沒有道理可言的。’我是不是永遠不要回來最好?‘,是感情的抑制劑;’你可不可以再愛我一點?‘,是感情的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