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國際關係與增強本國力量:讀《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迫行動》
本文首刊於開根好,特此致謝
戰爭,理應是無可奈何的最後一步。我所設想到的案例,只有極少數如:遭到攻擊的自我防衛、為了拯救人們的生命,或是為了對抗對人類非常基本的權利與尊嚴之侵害;唯有這一類在道德上極為特殊的處境,戰爭才可能是合理的。然而,這世上卻有某些國家,以他們偏狹的、與人類基本權利無關的藉口,意圖發動戰爭、把自己的人民驅使上戰場。我認為這是錯的。理由在於:既然戰爭是無可避免會剝奪交戰雙方的人類生命的行為;那麼,那些與人的生命和其基本權利無關的發動戰爭的藉口,就應該受到我們嚴肅、嚴厲的審查、批判。
對台灣人來說,最直接的戰爭威脅顯然便是來自政治體制和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卻以文化為藉口,長久以來企圖染指台灣的華人國家:中國。
專制國家的戰爭因子與受威脅的民主
很多人會說:台灣(或其他遭受到政治、軍事威脅的國家)又如何如何「挑釁」了中國,台灣又如何「挑起」了與中國紛爭的火種。然而,我們卻非常難想像:在這個作為民主國家的台灣,有著多個目標不同、追求各自利益的團體正在公開運作;但其中由民眾選出的最高領導人竟然會主動對中國「發動戰爭」的可能性(意思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戰爭的危險往往是出自領導者可以不受法律拘束的做出決定、不容許不同主張的專制國家。特別是在我們這個已經發生了「俄羅斯—烏克蘭戰爭」的時間點,更是必須盡力對抗這種責怪受害者的迷思。否則,無異是在幫助加害者、在受害者的傷口上灑鹽。
並非意外的戰爭:加強自身的威懾力才是和平之道
二〇二五年二月在台灣出版的《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迫行動》,便是討論到關於來自中國的戰爭威脅,台灣可以如何自我防衛的一本很有參考價值的書。其中的第3章〈關於意外戰爭的迷思〉,同樣嚴正的駁斥了我們前文所說的「責怪受害者」的迷思。並且,該章節也引用了過去歷史的經驗,指出國與國之間的「戰爭」其實常常不是由所謂的「意外」、「挑釁」、「敵意」所導致的,而是來自其中一國的實力對於另外一國沒有「威懾」的力量;最終,讓其中一個國家自以為發動了戰爭之後,不須要付出太多犧牲,就能夠把對手擊潰、達成自己想要的目的(如吞併領土、搶奪資源等)。這常常才是和平崩壞、戰爭開啟的真正原因。因此,要保護和平的關鍵根本不是小心翼翼的不去觸動時常自打嘴巴、在國際上幾乎沒有公信力的對手的敏感神經;而是加強自身的總體實力(包含軍事實力、與他國的良好關係、重要經濟聯繫等),讓對手認識到如果入侵我國的話,必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本章這樣寫道:
當然,憤怒會加劇國際事務中的緊張局勢。外交上的冒犯、對國家尊嚴的傷害以及其他傷害都可能引起敵意,甚至仇恨。但布萊內觀察到,「國家之間的競爭和緊張關係可以存在數代而不引發戰爭」。正是那種過分樂觀的態度,尤其是認為透過戰爭可以取得和平手段無法實現的重要政治目標的信念,才可能導致貿然決定發動戰爭。
小國唯有與國際深度合作,才可能自立
另一個關於台灣的自我防衛的重要主題,也是這本《沸騰的護城河》非常著重討論的:就是「國際關係」這個議題。考慮到領土和可能從軍人數的差異,台灣確實不太可能在沒有其他國家幫助的情況下,獨自抵禦中國的進犯。所以,在談到「兩岸之間可能的戰爭」這個問題時,「國際關係」肯定便會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本書的章節劃分和文內主張,也非常明確的表達出了國際關係這個元素,在中國問題的重要性。《沸騰的護城河》一書劃分為五個部分:概述、台灣篇、美國篇、日本篇、澳洲和歐洲篇。從這五個篇名想必也能夠看出:本書的最後三部份,便是在討論各個地區、國家,有什麼理由、以及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幫助台灣,同時也是在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他國關係與軍事力量,都是「實力」;唯有「實力」才能保障和平
但最終,如果我們整體的考慮這些問題:能不能取得其他國家長期的支持,即前面所說的「國際關係」的這個議題,最後依然要回歸到台灣政府、社會自身的實力、影響力。其中,軍事實力必定是非常重要、不可能跳過的一部分;因為有了軍事實力才能夠直接的阻止、威懾敵人的進犯。但是也不能只限於軍事實力。台灣所發展的經濟力量、社會資源等也必須盡力的追求卓越、完善,才能盡可能的和其他國家的利益,甚至與全世界的利益相關聯。這些台灣所發展的攸關其他國家的利益,也正是台灣在國際上、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資產。總之,這些台灣總體的各項實力,還是整個自我防衛規劃最終極的核心內容。畢竟,如果在急難狀況時,台灣沒有一定的抵禦實力和好的策略來回應,我們也不太可能想像其他國家會大量的、無限期的援助我們(若是台灣和其他國家在平時沒有足夠的外交、社會和經濟交流,甚至可能連短期的援助也得不到)。所以,綜上所述:建立真正有「威懾力」的總體實力、包含軍事實力又不只限於軍事實力,仍然是實踐防衛台灣這個目標的重中之重。
2025/05/04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