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女性神话叙事?

纵观当前中国电影,哪吒、孙悟空、杨戬、姜子牙等作为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经典人物,频繁成为影视改编的焦点,新近的便有《哪吒》系列、《封神》系列、《新神榜》系列。
在如此众多的神话人物改编作品中,女性作为主角的情形竟然屈指可数,更多的是以配角身份穿插其间。我们不禁疑问,女性神话人物在电影中露面如此之少,是否意味着中国神话本就缺乏女性形象?
然而,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耳熟能详的神话,又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一种真相——女性神话人物的故事从未缺失,其传奇性与丰富性并不亚于男性。那么,她们的故事,为何鲜少在大银幕上被讲述?上古时期的女神们,她们究竟掌握着怎样的非凡力量,而这些力量又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遭遇了降格、篡改乃至剥夺?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请与我们一道,从考古学、神话学视角,追溯与重申这段蒙尘已久的女神历史。

一、女神的失落:从创生神到配偶神
谈及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女神,女娲无疑占据首要地位。女娲造人与补天的传奇,自汉代以来便广为流传,这些故事不仅成就了中国古代创世神话原型,也让女娲成为无可争议的创生母神。除此之外,女娲还有另一重为人们所熟知的身份,那便是创世神伏羲的配偶(兼或兄妹)。在古代画像中,伏羲与女娲皆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出现,他们的双尾相交,象征着中国古代夫妻制度的起源。
然而,如果追溯至神话源头,我们会发现女娲和伏羲最初都是作为独立神存在的,两者并无关系。关于女娲的传说则早于伏羲出现,最早被记载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中:“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横道而处。”
在汉代伏羲女娲画像中,时有另一位古老女神——西王母端坐在中间,仪态威严。西王母是一位在《山海经》中被描绘为“人面虎身”、“豹尾虎齿而善啸”的刑神,因为掌管刑罚和死亡,成为后世传说中嫦娥所偷窃的“不死之药”的掌管者,也因此在追求长生的道教中的地位极高。
由此可见,在上古神话中,女娲与西王母分别代表着生与死——两位女神各站在生命轮回的两端,掌管着生命的原初秩序。然而,与女娲一样,西王母同样也逃不开后世被配偶的命运。在独尊儒术、奉行阴阳和谐观念的东汉时期,东王公作为西王母的配偶神而出现。月亮女神嫦娥的配偶后羿亦是如此横空出世。
这些上古女神被配偶的同时也意味着被降格——她们不仅失去了独立的神格,甚至屈居于镜像男性配偶神之后。尽管如此,比起直接被篡改性别的夸父、黄帝、雷神等等神话人物,能够保留原本的性别身份竟已算得上幸运了。
根据翔实的史料考究,龚维英在《女神的失落》一书中论证了一系列足以颠覆我们对神话人物惯常认知的发现:夸父的逐日行动乃至姓名读音由《山海经》中的太阳女神羲和演变而来;黄帝的本相为女阴,是初民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雷神的原型为黄帝,后演化为成黄帝的妻子嫘祖(或作雷祖),最后变成了雷公。同样被“性转”的还有炎帝、火神祝融、灶神、土地神等等上古女神。
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原因或许如龚维英所言:母权制的崩溃,使这些神话人物遗弃了女性性别,即女神的失落。理安·艾斯勒(Riane Eisler)更具体地指出,从占人类一半的男性凌驾于另一半的女性之上的等级制开始,人类的一切关系都必须符合这个模式。并且因为武力常常并不能使人服从,所以必须让这样的观念在人们心里扎根:新的,而且更强有力的神,已经取代了过去统治宇宙、给予生命的旧的权力。
“简而言之,母神原本被塑造为无须男性介入,可以自主诞育生命的形象,但这一形象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发展为一种性合作的形式:在大地能够孕育任何事物之前,天空必须先撒下他富有生命力的种子。最后,能够独自孕育的大地母亲从画面中逐渐消失,创造生命完全变成她的配偶神的职责,或者被没有女性配偶的、可以独立创造的男性天神接手。”——米尼克·希珀(Mineke Schipper)在《乐园之丘:权力诞生与被剥夺的历史》一书中如此总结道。
不难发现,女神在全球各地文明中的演变大体遵循着同样的路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似乎更熟悉男性造物者的角色和叙事,例如宙斯吞下了怀孕的妻子墨提斯随后从自己的头顶生出了女儿雅典娜;夏娃从亚当的身体里出生;耶稣既是自然万物的父亲,同时也作为母亲为他的孩子哺乳。
不过,在同一演变路径下,埃及和西方文明传统显然应用了一种更为巧妙的方式——把母亲的子宫贬低为生育的容器,仅仅提供新生的身体,再把男人奉为生命和灵魂的注入者,然后生出来的同样也是高贵灵魂(男人),以此形成男权叙事的完美闭环。正如耶稣的母亲——玛利亚自始至终是一位纯洁的处女。上帝母亲这一身份表面上拔高了玛丽亚的地位——从普通人变成圣母,但实际上这一虚名既赋予了、同时又剥夺了她存在的全部意义。圣母玛利亚代表着男权社会塑造的新女神的标准:绝对的贞洁、忠诚以及作为孕育伟大灵魂的容器。
于是,我们发现在男权主导的神话叙事中,身体与灵魂相分离,人与神、人与自然分离和对立——就如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在《千面女神》中所言:永恒的生命和宇宙统一从此不再属于我们,我们与神分离,神与他的世界分离,人与自然对立,自然与人对立。

二、宇宙在“她”的子宫中
艺术家、作家莫妮卡·舍奥(Monica Sjöö)在20世纪后半叶坚持以古老女神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她的画作充满原始的神秘元素,同时又借以激进的拼贴方式反映现代女性议题,简单概括的线条包裹着浓郁的情感诉求和强烈的政治主张。以《宇宙在她的子宫中》(Cosmos Within Her Womb,1971)这幅作品为例,宇宙中转动的星体乃至整个幽蓝宇宙如婴儿一般,被层层包裹在温润的子宫里,图片的顶端是一双似乎能洞察一切的眼睛,中间布满褶皱、辐射出巨大能量的洞口,让我们联想到《老子》中“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这一描述——天地的根本就是女性的玄牝之门,即生命的原初通道。
而作品名称中的“她”与其说是指代某一个特定的古老女神,不如说是代表每一个拥有创生力量的女性。“她”的存在并不以作为男神的配偶和上帝的母亲而有意义,她本身就是自然万物的创造者。
与莫妮卡·舍奥活跃于同一时期的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Marija Gimbutas),从海量的古欧洲史前考古遗迹中解读“女神的语言”——女神的象征符号体系,如水纹、生殖图腾与纹路、动物形状(鸟、蛙、蛇)等等,既有抽象符号(三角形、菱形),也有具象符号(眼睛、乳房、鸟爪)。
在此体系中,蛇的象征性,对于女性与自然和谐关系尤为重要。蛇负责护卫家室的家庭成员、家畜、树木,将生命力量分化到周围的生命中。同时,由于蛇通过蜕皮获得新生以及冬眠后在春天苏醒,因而引发了对蛇永生的信仰。蛇既是生命力的化身,也是死者灵魂的栖息之处。也许这便是分别象征生与死的女娲和西王母都是蛇身形象的原因。
最终,金芭塔丝发现,女神象征体系的主题是神秘的出生、死亡和再生——不仅是人类,而且是地球乃至整个宇宙中的所有生命。根据金芭塔丝的思路,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女神——不管是日神还是月神、大地之母还是死亡之母等等都视作同一位大女神的不同方面,而女神也从未被彻底划分为“慈爱的”和“可怕的”两种角色。与之类似的,是大自然本身。
因此,在初民的想象关联中,女神便是自然的人格化,可以在各种生命的形态中流转,使从死亡到生命的时间之轮运转不息,生命由此得以永恒。也正因如此,女神顺理成章地与追求人与自然弥合而非分离、反对生命等级秩序的生态女性主义相链接。
同时,女神背后包含的对女性创生力量的原始崇拜,及以此为中心构建的社会秩序,延伸出对母权制的研究。金芭塔丝考证发现,最初以女神为中心的艺术明显没有战争画面和男性支配,它反映的是女性作为部落首领或女王(女祭司)在其中发挥核心作用的社会秩序。
艾斯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用古欧洲象征女性生殖器、创生的“圣杯”来指代史前女性主导社会中的伙伴关系模式,同时用象征男性生殖器、好战的“剑”来代表父权社会的统治者模式,认为古代欧洲的社会模式从伙伴关系到统治关系的转变恰如“用剑击碎了圣杯”,暴力和压迫随之开始替代爱与和谐占据上风。

三、扳正倾斜已久的神话天平
当然,站在当下社会发展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重新提及女神的概念,并不是主张回到崇拜女神的原始社会,而是在于找回女神的原初含义,即拥有创生力量的女性象征。这一象征既不是男权社会所塑造的贞洁忠诚、充当工具与配饰的“女神”,也不是消费主义所倡导的通过单一消费行为来彰显自我的“女神”。
重提女神,也是在修正和强调女性本应享有的权利和地位。我们需要正视与尊重生命的创造者——伟大的女性,扳正倾斜已久的神话天平,弥合身体与灵魂的裂隙。
2023年上映的女性主义电影《芭比》,便在叙事中恢复了女性作为创生者/创世者的地位。主角芭比在意识到自己被父权所赋予的貌似高贵完美但却虚假真空的地位——多么似曾相识的手段——之后,陷入了存在主义危机。此时芭比真正的创造者露丝出现了,她倾听了芭比的心声并告诉她,如果她想成为人类并不需要获得任何人的许可。
至此,赋予芭比生命的露丝,为已经觉醒的芭比,注入了最后一剂精神动力——芭比彻底获得了主体性,相当于一次重生。而《芭比》中的两个世界——芭比乐园和电影中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也在提醒着我们,神话传说与现实世界之间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的关系。
恰逢神话叙事火爆的蛇年,一种更为具体的女性主义呼吁应当是,我们需要中国的影视行业,真正建设起不断生长的女性神话IP。相比于男性神话人物逆天改命、以暴制暴的叙事(即艾斯勒所称的统治者社会模式),我们或许更需要强调女神所象征的自然和谐的生命观念——拥有蓬勃生命力的同时,也将力量分化到周围的世界里。
不只男人与马,我们也需要精卫与海,需要嫦娥、玉兔与月亮。我们需要抟土造人的女娲,用她的慈爱之手,在破碎与撕裂的时代,重新黏合人与自然潜在而根本的统一性。我们更需要深爱世人的女神,每一个普通人都是她的“小孩”,而不是英雄主义待征服的客体。
我们需要真正地回想起女神,恰如芭比忽然回想起生命流动过的痕迹。而当我们真正地回想起她——女神便在所有人的身上,在任何地方,且她本身就是任何地方。


Kongfu Girls是全网首个专注于服务女性影迷与艺术爱好者的文化社群。基于对当下流行影视作品的批评,我们致力于同女性观众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能抵御银幕歧视、纠正文化偏⻅的评价体系。
我们提供去中心化的讨论平台,组织写作活动和电子读物,以提高女性影人及其作品的可⻅度、提升女性在 评论界的话语权和参与度。我们鼓励女性发表自己的声音,分享真实的遭遇,在这里找到情感的共同体。我们要让被动的观看转化为主动的创造。我们要让女性与生俱来的勇气成为立场,要让行动与变革的信心诉诸文字。因为,每位女性读者和观众都是改善我们文化环境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公众号:Kongfu Girls
微博:她们的武术俱乐部
合作邮箱:kongfugirls@163.com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