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隨筆|「躺平」續談

子非魚
·
·
IPFS
·
居住不正義、存摺不美麗,北漂的孩子被父母勸回家,反正拚了老半天,薪水都被房租、房貸吃掉,連看場電影都有痛感,不如躺平就好?愈來愈多年輕人這樣想!—柯文哲〈給年輕人的一封信〉

前陣子同事聊到,他母親過世時,他沒感到太多悲傷情緒,不知道為什麼這樣,我回說:「或許你覺得活著比死去還辛苦吧。」他恍然大悟,其實這句跟「每一分鐘,就有六十秒過去」一樣,死者應該是無法再體驗辛苦,但另一方面,對於過世會感到非常悲傷的,或許是覺得「活著比死去還幸福」。

柯文哲在〈給年輕人的一封信〉中寫道:

現在台灣年輕人的收入,比起我的年代幾乎沒有成長。找不到好工作、買不起房、不敢結婚,更不敢生小孩,最嚴重的是沒有希望。政府還拿美化過的數字對人民宣傳,看不見正直誠信的價值與勇於改正的勇氣,難怪年輕人無力,難怪年輕人不敢想像未來,只能追求小確幸,這絕對是台灣的危機。

不過他說「你想躺平還是改變世界?我們一起找答案。」,我認為就是因為想改變世界,所以才躺平,又或者說,因為躺平,所以才受到重視,就像罷工爭取更好的權益,記得以前大眾運輸罷工,訪問民眾卻答道:「他們罷工爭取權益我沒意見,但別影響我的班次。」但沒想過不造成任何影響的罷工有人會重視嗎?如果年輕人一樣甘願內卷,那社會會拿出改善方案嗎?

而在《人生4千個禮拜》朱家安的導讀寫道:

近年中國年輕人興起「躺平」運動:在克盡對家庭和社會的義務的情況下,停止努力打拚,接受最低生活水準來過日子。一般認為「躺平」是在對抗財富嚴重不均、沒有流動希望的社會,但若你用柏克曼提供的眼鏡重新觀看,或許會發現:要把握當下,你得先躺下。

近期「躺平」又與反思生活,到對社會經濟「棄成長」概念相互參照,書單不少,最近常泡在書海中,慢慢來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