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DAY4-小小的旅行
兒子兩歲時,我產下老二,請了長達一年的育嬰假。
那一年除了帶嫩嬰外,更多時候,是帶著有些許發展和表達困難的兒子,到處去看醫生,接觸人群,練習團體生活,好為一年後的幼兒園生活做準備。
因為兒子很怕搖晃、很怕高,無法搭乘機車,我又不會開車,所以出入都得靠公車。
當時除了前往醫院定期回診外,最常搭公車前往的,就是一公里外的圖書館。
要前往圖書館,會先經過一個大大的圓環,從高高的公車看下去,可以見到上頭的雕像,兒子每次都很大聲的呼喊著:「是阿兵哥耶~」。接著會經過一個超級熱鬧的傳統菜市場,每一次,公車都會在這邊停靠很久,讓一大群帶著菜籃子的婆婆媽媽阿公們下車,然後隨著「嗶!嗶!刷卡上車。」又會有另一群人帶著大包小包,臉上充滿勝利,好似在說:「還好我來的早,搶到最新鮮的大白菜了。」
一瞬間,車上充滿了吵雜聲,國語、客語、閩語、印尼語、越南語...,還有更多難以辨認的語言,充斥在車廂中,兒子早早就接受語言轟炸,知道世上有好多人講著不同的語言。車廂的氣味也難以言喻,我這台灣鼻子能嗅出的只有:蔥、蒜、辣椒...等等,還有其他異國的香料,交織融合在一塊,就是一種生活味。
這趟小小旅程的尾端,就是一間小巧精緻的木造圖書館(曾經它也是台灣最美圖書館,但很快就又被篡位了~)。假日遊客眾多的圖書館,平常日倒安靜的很,所以容得下一個2歲的小孩,在裡頭用自己的方式認識圖書館。
兒子最常去的就是二樓的兒童閱覽室,一排一排的矮書櫃,剛好遮住他90公分的身高,對他來說就是躲貓貓的好場所,有時我忙著找適合他的書,他就在書櫃間躲躲藏藏,或是偷看媽媽的動作。
有時他躲膩了,也會從書架上拿下一本封面有熊、有蜜蜂、有兔子...凡是上頭有可愛小動物的書,他都會搬或拖到我的書袋中,大聲宣布:「這是我自己找到的書哦!」我從來不曾把書放回去或是告訴他這本太難了,你不能借。因為看不看得懂是其次,對書不排斥才是重點。
搬書搬累了,我們會帶著滿滿的書袋,或是小行李箱,走到圖書館後面的小公園,那個公園就是一般城市的畸零地會看到的,僅有一個溜滑梯和幾張長椅的公園,沒有更多的遊樂設施了。
但是,這樣的大小對我們來說剛剛好,因為沒有更多的設施,所以吸引不了大孩子,兩歲的兒子可以在那邊獨享溜滑梯,用他的速度練習攀爬,沒有人會催趕。同一個彎道溜滑梯滑上幾十遍,也沒人會請他離開,玩累了,他再跑來找我吃眼睛嘴巴麵包,喝個水。一個早上的放風行程就結束了。
回程的路上,我扛著重重的書,還有扛著已經沒電打盹的兒子,爬上高架公車,左右的叔叔阿姨們急忙讓出博愛座的位子,好讓我卸下重擔。他們一邊詢問:「你們剛剛去哪裡啊!」「弟弟好可愛啊~」一邊說:「媽媽好辛苦啊!帶孩子搭公車出來。」
我心想,這才不辛苦呢,這可是我和孩子們的兩人小旅行哩!是專屬於我們的約會呢!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